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篇

時間:2024-04-13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課堂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預測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6篇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fā)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根據(jù)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nèi)部結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發(fā)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chǎn)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 聽聽說說

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么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

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

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

3、師:展示學生畫的作品。

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后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

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

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

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

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

6、師: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關注學生的匯報)

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師:要知道種子的里面有什么,該怎么辦?

10、生:先預測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開種子看一看。

11、生:繼續(xù)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后匯報。

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準備

1、師:本學期,讓我們種植鳳仙花,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

2、師:①準備鳳仙花的種子。②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準備鳳仙花和四季豆的種子。

【板書設計】:

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外部:形狀、大小、顏色

植物的種子

內(nèi)部:胚根、胚芽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種子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萌發(fā)生長成一株植物。

過程與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根據(jù)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nèi)部結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發(fā)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產(chǎn)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教學難點】: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貓給小貓哺乳的圖片、雞媽媽帶小雞吃食的圖片、向日葵小苗的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麥、玉米、綠豆等)、白紙、放大鏡。(學生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 聽聽說說

1、師: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么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師:(出示圖片)驗證學生說出的答案。

4、師:植物的一生都要經(jīng)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二、想想畫畫

1、師: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2、生: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

3、師:展示學生畫的作品。

4、師: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5、師: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葉繁殖后代,但是,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的。

三、觀察種子

1、師: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梢越柚糯箸R觀察。

2、師: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

3、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4、師:你們說對了,我們觀察植物的種子,要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

5、生:觀察植物的種子。

6、師: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師:關注學生的匯報)

8、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師:要知道種子的里面有什么,該怎么辦?

10、生:先預測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開種子看一看。

11、生:繼續(xù)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后匯報。

12、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準備

1、師:本學期,讓我們種植鳳仙花,觀察它的生長變化過程。

2、師:①準備鳳仙花的種子。②查閱鳳仙花的有關資料,了解鳳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準備播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準備鳳仙花和四季豆的種子。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過程與方法: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fā)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課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

活動導入:

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jīng)變成了幼苗,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

活動指導:

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后的時間里堅持進行觀察。

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

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葉的分布情況。

二、我們的思考

1、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么大部分是綠色的?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么作用?

2、生:根據(jù)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1、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

2、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科學家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yǎng)料。

4、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nèi)容。

5、師:板書: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yǎng)料

6、師:(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養(yǎng)料,還為我們?nèi)祟惡蛣游镏圃祓B(yǎng)料和氧氣。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學習掌握播種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fā)過程;根據(jù)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nèi)容和方法;根據(jù)對種子萌發(fā)狀況的預測,確定本階段觀察的重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立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意識,即科學的實證思想;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播種的方法

【教學難點】: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小鏟、花盆、泥土、鳳仙花種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紙等。

【教學過程】:

一、學習播種方法

1、師:“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jié)。今天,我們來種植鳳仙花。怎樣種植鳳仙花呢?

2、師:請大家看p4頁中的“播種方法”。

3、生:閱讀p4頁中的“播種方法”。

4、師:指一名學生說說播種的方法。

5、師: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

二、關注種子變化

1、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我們要關注鳳仙花種子的變化。請大家閱讀p5頁順數(shù)1~10行內(nèi)容。

4、生:閱讀p5頁順數(shù)1~10行內(nèi)容。

5、師:注意觀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種子生長變化情況;注意觀察花盆中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三、記錄生長日記

1、師: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觀察活動,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要隨時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每周要測量一次鳳仙花的植株高度、觀察鳳仙花葉的形狀和數(shù)量。

2、師:把你測量和觀察的數(shù)據(jù)填寫在p5頁中表格中。

3、師:期末,每個學生要寫一篇“鳳仙花生長變化的日記”。

四、實地指導播種

1、師:實地指導學生在花盆里種植鳳仙花;在玻璃杯里種植鳳仙花。

2、師:督促學生養(yǎng)成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期末,對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在自己家的陽臺上,種植鳳仙花。

【板書設計】

2、種植我們的植物

記住播種方法:選種、放土、下種、澆水。

關注種子生長: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長。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莖在不同生長階段外部形態(tài)不同,不同時期的莖生長速度不同;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運用統(tǒng)計圖表整理觀察記錄的結果;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統(tǒng)計圖分析植物莖生長的規(guī)律;有依據(jù)地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植物莖的作用;用適宜的方式描述實驗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難點】: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學生準備)三周前鳳仙花生長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有關莖的觀察記錄

1、師:(活動引入)我們已經(jīng)知道:植物的根能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綠色植物的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在鳳仙花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莖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師:(活動指導)①帶領學生整理幼芽出土以來,有關莖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重點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鳳仙花莖的顏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變化的數(shù)據(jù),畫出鳳仙花植株高度變化統(tǒng)計圖(學生在教p12頁上畫)。學生畫好后,教師講述柱狀統(tǒng)計圖。柱狀統(tǒng)計圖是科學研究中處理數(shù)據(jù)常用的方法。③指導學生分析柱狀統(tǒng)計圖,引領學生根據(jù)柱狀統(tǒng)計圖預測未來幾周的時間里鳳仙花植株高度將如何變化?

二、植物莖的作用

1、師:(活動因入)植物的莖總是把根和葉連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莖內(nèi)是什么樣的,能承擔這樣一些功能呢?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2、師:(活動指導)①引導學生根據(jù)前面學習的根和葉的作用,思考莖的作用的問題。②引領學生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③引領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莖有什么作用?);對問題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設(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設計實驗(運輸水分的實驗);實驗驗證(通過實驗驗證收集信息);

得出結論(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3、生:觀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

4、師: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三、提醒學生注意

1、師:提醒學生繼續(xù)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2、師:引導學生關注鳳仙花開花前的征兆。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繼續(xù)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 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 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 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 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 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 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 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 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 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jù)、敢于 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 技的發(fā)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現(xiàn)有一個教學班,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整體學 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 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 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 力差。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 能力和意識不強。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 活, 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 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二冊。 全冊教材包括了 游戲里的科學 我們周圍的空氣 、 、 我們吃什么陽光與生活電的本領5 個單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 、 、 發(fā)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 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 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 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 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jù)進行驗證,經(jīng)過思維 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過程與方法:

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進行改變擺錘、擺繩的長短對擺的次數(shù)是否產(chǎn)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根據(jù)分析進行預測。

重點和難點

重點:

能夠根據(jù)自己制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shù)的因素。經(jīng)歷一個觀察現(xiàn)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準備: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長的擺繩各一根,鉤碼四個。研究擺重記錄表1份,擺繩記錄表1份,擺角記錄表1份。鐵架臺一個,秒表一只。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擺,關于擺你知道什么?

我們知道擺具有等時性,那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都一樣嗎?

2、師:

關于擺的奧秘還有很多,想繼續(xù)研究嗎?

3、揭題:

擺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玩擺

1、組裝好,并試著玩一玩。然后試一試,想一想讓它自然的擺起來,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時候要注意:線要輕輕拉直,自然松手,要讓它停下來只要輕輕一抓就行了,學會操作擺。學會記錄單位時間內(nèi)擺的次數(shù)。)

2、擺具有等時性,也就是說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也相同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擺動的次數(shù)不同說明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不同。

猜想:擺擺動的快慢究竟與什么有關呢?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選擇假設,并制定研究計劃

師:請各小組選擇你們最想研究的假設,并討論一下,準備怎樣來研究?哪個條件要變,哪些條件不能變?每種情況要測幾次?

我們的研究方案第()小組

我們研究的問題:

擺擺動的快慢與是否有關。

我們的猜測: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展開研究

師:研究時操作的同學要正確,看表的同學要看準了,數(shù)的同學不能眼花,盡量數(shù)準了,即時記錄。最后完成的小組整理好材料,別忘了根據(jù)數(shù)據(jù)歸納結論。比比哪個小組研究過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準確。

生:自主實驗。

(1)研究擺線長短

15秒內(nèi)擺動次數(shù)記錄表

原來的繩長

兩倍繩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發(fā)現(xiàn)

(2)研究擺錘輕重

15秒內(nèi)擺動次數(shù)記錄表

原來重量

兩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發(fā)現(xiàn)

四、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通過又一輪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繩越長擺動越慢

這節(jié)課,我們又一次運用發(fā)現(xiàn)問題、做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研究了擺??茖W家用更精密的儀器、更嚴謹?shù)姆椒ǖ贸龅慕Y論與我們的不謀而合,同學們,你們太了不起了!祝賀你們!

五、鞏固應用

(讓學生體會學習有用的科學知識,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師: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生:能。

師:(出示大屏幕)這只掛鐘走慢了,那么我們怎樣做才可以讓它走準確呢?

六、延伸拓展

(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新現(xiàn)象,產(chǎn)生新問題)

師:還有這樣兩個擺,繩子一樣長。猜測:他們擺動快慢一樣嗎?

生:一樣。

師:老師做,同學們注意觀察,當有發(fā)現(xiàn)請馬上舉手。(演示實驗驗證)

生:不一樣快。

師:為什么?

生:擺錘的長短不一樣。

師:實際上擺的長度并不只是單純的擺線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師:關于擺還有很多奧秘,同學課下想繼續(xù)探究嗎?

生:想!

師:時間過得真快,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下課!

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錘的重量無關

擺繩的長短有關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已有的知識和“看”、“摸”、“聞”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種材料構成的。2、能根據(jù)材料的特點,提出對物品分類的標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愿意把本組找到的材料告訴其他組。能舉例說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材料??茖W知識目標:能舉例說出一種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制成的。能區(qū)分常見的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能舉例說明自然材料與人造材料的關系。

教學預備:鋁制飯盒、銅鑰匙、塑料袋、報紙、手電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進

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動一:下面的物品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階段引導學生認真看書,木頭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頭制成的。

2、按金屬、塑料、紙、布

3、還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課本第二頁圖中的物品分別是由幾種材料制成的?

三、活動二:熟悉人造材料與自然材料

1、觀察畫面

告訴學生:直接從大自然獲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導學生明白像玻璃這種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還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嗎?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

四、活動三:找一趙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學生趙冬并比一比,哪個小組找到的最多,把小組找到的材料寫在書上

五、拓展:調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體會材料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板書設計:

1、身邊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類:自然材料

人造材料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fā),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

2、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fā)。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淺盤子中的水在陽光照射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同時結合生活中"水會干掉"的經(jīng)驗,討論水的蒸發(fā)。

2、觀察比較自然狀態(tài)下和人工加熱情況下水的蒸發(fā)現(xiàn)象的異同。

3、觀察把一個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個裝滿熱水的小杯子上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fā)現(xiàn)。

2、感受、體驗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教學重點】探究固態(tài)和氣態(tài)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fā)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生活中的現(xiàn)象探究水的液態(tài)和氣態(tài)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小組: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教學過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師:下雨之后我們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積水。天晴了,這些積水就會很快干掉的,那么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學生推測。(預設: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陽曬干了,也許學生會說水蒸發(fā)了,那教師也可以問一句:如果驗證你的說法呢?)

師:這些水去哪了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學生思考后匯報)(預設:淺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蓋蓋子,看看水會不會減少等類似的方法。)師:在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預設:可能水的變化不大,所以剛開始先要在水面做一個標志,然后把淺碟子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觀察水面的變化。)

3、學生實驗觀察

師: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淺碟子中的水減少一部分;碟子外沒有水漏出來。)

師:水既沒有流出去,也沒有滲入碟子中,它怎么會減少了呢?

——提供小學課件———

(預設:水變成了我們?nèi)庋劭床灰姷乃魵膺M入到空氣中去了。)

指導學生看書p54看漫畫和文字。

蒸發(fā)

板書:水(液態(tài))水蒸氣(氣態(tài))和課題:水和水蒸氣

4、師:現(xiàn)在你能解釋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樣干掉的嗎?試試用圖畫的方式把你的解釋展示出來。

(學生畫后投影交流。)

二、加熱能加快水蒸發(fā)嗎

1、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水能夠蒸發(fā)變成水蒸氣,那你們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嗎?

(預設:什么時候水會蒸發(fā);怎么樣水才能蒸發(fā)的快點;蒸發(fā)后的水有什么用…)

師:對于其中的兩個:水在什么條件下會蒸發(fā)變成水蒸氣?什么情況下蒸發(fā)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嗎?

2、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預測(預設:溫度越高,水蒸發(fā)得越快;空氣越干燥,水越容易蒸發(fā);有風吹,水蒸發(fā)得越快。)

師:我們今天先來研究其中的一個,水蒸發(fā)得快慢與周圍的溫度有關嗎?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組討論一下(可適當參考p55)。

學生討論后匯報

(預設:取兩只相同的不銹鋼長柄湯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擱在桌面上,用書本墊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擺放(使水不會流出);另一勺水則放在蠟燭(或者酒精燈)火焰上加熱。)

師: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課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還要注意避免燙傷身體——不要用皮膚直接接觸加熱過的勺子;2、遠離水沸騰后產(chǎn)生的蒸氣。)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嗎?

(預設:放在蠟燭上加熱的水里過一會兒就會不斷地冒出氣泡,水上方空氣中有很多白汽。過幾分鐘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熱勺子里的水量減少的不多。)

師:從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加熱可以加快水的蒸發(fā)。)

小結:水蒸發(fā)的快慢與水吸收熱的`多少是有關系的,水在受熱的情況下蒸發(fā)會加快。

三、空氣中的水

1、師:水會蒸發(fā),在陽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發(fā),因而空氣中有很多看不見的水蒸氣,那么如果不斷的蒸發(fā),河流和海里的水豈不是越來越少了啊,最終會沒有,是這樣的嗎?那是怎么回事呢?

(預設:天上經(jīng)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會多起來的)

師: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水蒸發(fā)到空氣中之后又會通過下雨變成水,是這樣嗎?你能證明一下嗎?

學生討論后匯報

(預設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熱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

教師投影演示。

師: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

師:你能解釋嗎?

(預設:學生回答可能有些困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看書并講解。從水里出來的熱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杯就會冷卻下來,變成人們看得見的水滴。水蒸氣冷卻后變成看得見的水滴,這種現(xiàn)象叫凝結。)板書:凝結

師:現(xiàn)在你能解釋上節(jié)課的問題了嗎?裝滿冰塊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凝結

(預設:玻璃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卻下來,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板書:水蒸氣(氣態(tài))水(液態(tài))

四、拓展

師:我們對水研究了整整一個單元,你能課外總結一下嗎?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科學的表達方式描述自己聽到的聲音。

2、能夠在多個題目中確定適合自己探究的題目。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樂于對四周的各種聲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題目。能夠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聲音題目的看法。

科學知識目標:能舉例說明四周的聲音是各種各樣的。能回納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教學預備:按組預備鼓和鼓槌1個、綠豆若干粒、鑼1面、鋼尺1根、紙杯1個

教學過程

一、引進

在我們的生活中,風聲、雨聲、讀書聲,處處布滿著各種各樣的聲音。

二、活動一:尋找聲音

1、觀察書中的四幅插圖

2、傾聽聲音:讓學生傾聽聲音,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fā)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體和動物在發(fā)出聲音時的變化。

4、關于聲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動二:觀察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覺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實驗

全班討論,交流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填寫各種物體發(fā)聲時的現(xiàn)象記錄表

討論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現(xiàn)象?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2、提問:用什么辦法能使物體停止發(fā)聲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鑼停止發(fā)聲?

物體停止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了什么?

四、小結

板書設計3傾聽聲音

尋找聲音

聲音的產(chǎn)生:現(xiàn)象: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