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集合教案8篇

時間:2022-10-22 作者:pUssy 備課教案

通過教案的書寫,教師們可以很好的給孩子們上課,在新學期到來之前,教師一定都有事先準備一份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三年級集合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集合教案8篇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走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yōu)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fā)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xiàn)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xiàn)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xiàn)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lián)系

看卡片說得數(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jié)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師:計算時,應根據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360,除數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4-45頁練習九7-12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2、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紅旗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基礎知識練習。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學生們完成后,選兩行學生按順序每人一題訂正結果,教師要統(tǒng)計學生口算的正確率,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及時鼓勵表揚,有錯誤的學生要讓其說出是哪道題錯了,教師給予板書,幫助學生改正。通過練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問題,能夠從中了解到好的計算方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計算更準確、更迅速。

3、老師選兩個學生當代表到前面比賽,其他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學生按箭頭的順序分別把答案寫在題目的兩邊,做得又對又快的學生奪得小紅旗。

讓學生一起訂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對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通過比賽讓學生明白看,一味只圖快,做的題不正確,是得不到紅旗的)

二、探究新知

1、運用口算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44頁的第7題,這是一道圖文結合的題。引導學生認真看題中的文字,還要認真觀察圖,看圖中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說一說,你從題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想

(1)題中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2)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信息?

(3)在充分分析題意之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過程,訂正結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紅家的蠶子可產蠶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蠶子可產繭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繭能賣900元錢。

2、小象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讓學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題需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數據。學生之間互相訂正,互相補充。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計算過程和結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這頭大象重4100千克。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口算。

2、小明要買12本書,每本書19元,小明大約要帶多少元錢?

3、教材第45頁的第10題。

四、思維訓練

1、不計算,把估算結果寫在括號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組裝19輛自行車,9月份大約共組裝多少輛自行車?

3、海龜出生后,體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體重將增加到4080克。小海龜剛出生時有多少克?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在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復習了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學生能熟練的進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確率。尤其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總結出了實際問題中隱含的數量關系:單價x數量=總價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動畫“做一做怎么走”。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2.說一說,小紅、小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師:認識路線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生活中我們最常用的“公交路線圖”

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我們的目的地是動物園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y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xiàn)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3.學生討論,回答相應問題。

小結:除了公交線路圖,有時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三、認識方位圖

師:老師這里有一張中國地圖,出示動畫“中國一些地區(qū)方位圖”

你知道成都在我們的哪個方向嗎?教師將方位標放在北京的位置,讓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學生自己試著標注一些地區(qū)的方向。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都學習了什么,你掌握了嗎?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1、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3、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這題如何考慮?

240÷3=。

4、小結: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口算乘法、除法、筆算乘法、除法。(課本第112頁的第2、3、4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問題,并通過反思進行自己正。

2、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提高計算能力,達到計算熟練,實現(xiàn)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宣布本節(jié)課復習內容。

二、基本練習

1、口算練習。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說出答案。 (回答語句要說完整)(2)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估算練習。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說出答案,學生回答語句要完整。

(2)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梢园?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時,不一定都把被除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數。)

3、筆算練習。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題目,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2)匯報結果,說一說計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結合題目,歸納出注意點:乘法計算中:(1)要注意進位問題;(2)要注意積的書寫位置。

除法計算中: (1)商的書寫位置;(2)除數與商的積的書寫位置(數位對齊);(3)被除中間有o的除法計算;(4)商的中間,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識梳理

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中,你都學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學生進行交流后、回答、教師板書:因數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筆算乘法、進位筆算、被除數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有余數的除法及驗算。

計算:856÷7 2309÷3 2832÷4

四、課堂活動

1、計算2346÷5并驗算

要求:先觀察題目,判斷商是幾位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獨立計算。匯報結果,并說一說除法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驗算中,要注意什么?

2、課本第112頁的第2、3、4題。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五的第1~4、13題。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7

設計說明

1.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已有的經驗和要學習的知識緊密結合。因此,本設計在學習新知之前鼓勵學生說一說: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問路,可以較好地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二是能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資源;三是創(chuàng)設一個關于年、月、日的知識情境,在不經意間為引發(fā)學生的疑惑作鋪墊。

2.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興趣。

本設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為基本理念,從新課的引入到課后的練習,都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體現(xiàn)“小課堂、大社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注重觀察,引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能力。

本設計通過年歷卡及相關統(tǒng)計表,讓學生在觀察和發(fā)現(xiàn)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識,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使學生在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中獲取新知,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20xx年、20xx年的年歷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已經知道了哪些?

預設

生1:一年有12個月。

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說一說記憶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生自由匯報)

3.觀察教材76頁主題圖,說一說年歷上標注了哪些特別的日子。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年、月、日)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年、月、日)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感興趣、熟悉的素材作為引子,以特別的日子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內容就在身邊,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為下面的新知教學作鋪墊。

⊙親自實踐,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觀察20xx年、20xx年的年歷。(課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個月?

(2)一年中哪幾個月份有31天?哪幾個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一年有12個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結: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2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數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設計意圖:通過認真觀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歷,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總結大月、小月的天數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

4.記憶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頭記憶法。(課件演示)

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頭。從右邊第一個凸起處開始數起,第一個凸起處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著以此類推數到七月,轉回來,從數一月的地方接著數八月,一直數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②請大家邊看邊實踐。

(課件重復演示,學生實踐)

(2)歌訣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說明:臘,這里指臘月,一般指農歷十二月,在這里代表公歷十二月。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用歌訣幫助記憶,讓課堂教學的形式“活”起來。

5.知識拓展:一年中,為什么有7個大月,4個小月?

師:每年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播放錄音:大月、小月的由來)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都是人為規(guī)定的)

設計意圖: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學生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回溯歷史,既解疑釋惑,又豐富和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數學學習滲透著濃濃的數學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與國王的名字(奧古斯都)印證八月的演變,令學生折服

三年級集合教案篇8

【教學內容】

第五冊《三角形的分類(2)》p56到5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按三角形邊的長短對三角形進行分類,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2、能根據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折疊,探索,初步體會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2、通過小組學習活動,養(yǎng)成協(xié)作精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部分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形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二年級時已經初步學了一點有關三角形的知識。誰能說說你對三角形有哪些認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動手操作、以舊引新

1、三角形按角分

教師出示8三角形,請你根據角的的特征,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并說說這樣分的理由。

學生交流,媒體演示:

三角形按角分:

2、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那么三角形除了按角的特征分,還有其他分法嗎?(學生猜測)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共同探究,合作交流

1、三角形按邊分

把剛才7個三角形,請你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再一次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依據。

學生反饋:根據邊的特征,2條邊相等、3條邊相等、3條邊都不相等。

師:3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

板:不等邊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角度相等嗎?

師:我們把三條邊和三個角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稱為:不等邊三角形。

2、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你怎么知道這些三角形兩條邊相等和三條邊相等的呢?

這些邊和角都有各自的名稱,它們叫什么呢?

自學課本: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58頁,自學一下。

認識等腰三角形

媒體演示(教師不說出三角形的具體名稱)

這些三角形我們稱為什么呢?

(板書:等腰三角形)

(2)認識等邊三角形

說說這個三角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學生動手折一折:發(fā)現(xiàn)這三條邊的長短一樣長,三個角也相等。

根據三角形邊的特征,給它們取名字。(板書:等邊三角形)

3、辨析三類三角形中的軸對稱圖形。

師:我們剛才分出的三類圖形都是通過折的方法得出,那你想想看它們中有我們剛剛學過的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話它的對稱軸有幾條呢?請同學們挑選一些圖形畫一畫,來驗證一下。

師: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它們的對稱軸分別是1、3條。

4、小結并板書

軸對稱圖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不等邊三角形

兩邊條相等 三條邊相等 三條邊不相等

兩個角相等 三個角相等 三個角不相等

(三)探究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1、探究: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媒體演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提示學生:正方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3、小結:邊小結邊出示集合圈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四)小結:三角形按邊分可以分成兩類,即等腰三角形是一類,不等邊三角形是一類,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等邊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又都是軸對稱圖形。

(五)練一練: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

2、等腰三角形都是等邊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想想今天學的什么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

(四)動手驗證、深入理解

1、小組合作,用小棒搭等腰三角形。

2、同桌交流,媒體出示

既是鈍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鈍角三角形

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既是銳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銳角三角形

3、完成學習單

圖1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圖6既是( )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4、小結:根據邊和角的特征,我們知道同一個三角形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三、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天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