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的教案8篇

時間:2022-10-15 作者:Monody 備課教案

活躍課堂的最好方法就是寫好相關的教案,這也是教師必備的技能,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需要考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音樂之聲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音樂之聲的教案8篇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音樂劇和音樂電影的概念。

2.了解相關音樂知識

3.讓學生鞏固五線譜和簡譜的識譜能力

4.學唱《do re mi》《雪絨花》

and the sound of music--序曲和音樂之聲

2.overture and preludium--建議序曲-贊頌我主

3,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晨禱和哈里路亞4.maria--瑪麗亞

5.i have confidence--信心

6.sixteen going on sevevteen--即將17歲

7.my favorite things--我最喜愛的東西8.do-re-mi--哆來咪

9.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

10.the lonely goatherd--孤獨的牧羊人

11.so lone,farewell--晚安,再見

12.climb every mountai----攀越群山

13,something good--有些好事

14.proceional and maria--婚禮進行曲和馬里亞

15.edelwei--雪絨花

7.《do re mi》的學習第一課時

a.向學生展示中英文歌詞內容,并帶領學生一起朗讀一邊歌詞,熟悉歌詞,教會學生如何去連讀英文歌詞,幫助學生順暢的演唱英文歌曲

b.帶領大家看著樂譜演唱一遍,然后讓學生重溫電影相關音樂選段c.按電影中的演唱方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模仿8.《雪絨花》的學習第二課時

a.向學生展示中英文歌詞內容,并帶領學生一起朗讀一邊歌詞,熟悉歌詞,教會學生如何去連讀英文歌詞,幫助學生順暢的演唱英文歌曲

b.帶領大家看著樂譜演唱一遍,然后讓學生重溫電影相關音樂選段c.讓學生學唱歌曲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3.體會作品在反復對比與矛盾抵觸中凸顯人物性格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掌握人物性格特點;

2.體會作品中多處進行對比的用意。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播放《哆來咪》這首歌,讓同學傾聽后隨意地說說這首歌帶給自身怎樣的一種情緒或感覺。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建立同學與影片女主角瑪麗亞的初次“鏈接”,既而引領同學去課本中認識這位快樂活潑的姑娘。

二、簡介影片

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攝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發(fā)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了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響獎、最佳改編音樂獎和最佳剪輯獎五項大獎。

?音樂之聲》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在各國民意檢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影片節(jié)奏明快、細膩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樂之聲》中善良美麗、不受繁文縟節(jié)約束的修女瑪麗亞,奧地利迷人的阿爾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陽光,以和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還有反抗納粹統(tǒng)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動了全世界觀眾的心。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身的話說說課文節(jié)選的局部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2.課文中的情節(jié)發(fā)生在怎樣的不同場景中?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征?你認為這樣兩相對比有什么意味?

四、朗讀課文,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1.同學分角色上臺扮演朗讀課文。

要求“演員們”模擬修女們和瑪麗亞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調,體會動與靜、活潑與古板、率性天真和壓抑收斂之間的對比,以和在對比中出現出來的矛盾抵觸與美感趣味。深化對不同人物性格的體會和掌握。學習一些舞臺扮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樣評價瑪麗亞的?她們喜歡她嗎?你從何得知?

從文中找到修女們的評價是很容易的,而她們對瑪麗亞的態(tài)度則分為兩類:以院長嬤嬤為首的眾多修女對瑪麗亞是似“恨”實愛,而貝爾塔的態(tài)度則較為嚴厲。不過她們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認為瑪麗亞不適合留在修道院。

五、研討性閱讀

1.瑪麗亞是一名見習修女,你認為她合格嗎?假如你是院長嬤嬤,能執(zhí)掌瑪麗亞的去留大權,你會讓她留下嗎?

應允許同學有不同的看法。從遵守規(guī)矩方面來看,她不算一個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質淳良友善,內心充溢愛意,就這一點來說,她也可以說是一個好修女。院長留她,可以助她修身養(yǎng)性;不留她,是不勉強她的個性發(fā)展。應該說怎樣做都是有道理的。

2.課文中存在哪些抵觸?把它們找出來,說說作者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品味課文中隨處可見的抵觸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劇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里盡可能多地集中矛盾抵觸和變化,將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課文中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規(guī)戒律”的修女與無拘無束、無視“清規(guī)戒律”的瑪麗亞的抵觸。在抵觸中我們對雙方的原則、觀點、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還有:

①景色的對比:阿爾卑斯山山坡上對比修道院里,一是純自然景觀,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觀,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著瑪麗亞和修女們之間必定發(fā)生的矛盾抵觸。

②語言節(jié)奏的對比:群口雜唱《瑪麗亞》一段節(jié)奏很快、很緊湊,把眾修女七嘴八舌數落瑪麗亞的情態(tài)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問答節(jié)奏很慢,似乎在我們眼前活畫出幾位修女在尋找措辭的樣子。語言節(jié)奏富于變化,使人讀來興味盎然。

③同類人物不同語言和態(tài)度和性格的對比:院長嬤嬤對比貝爾塔,身份同屬修女而性格、修養(yǎng)迥異。作者描繪群像而絕不千人一面。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態(tài)、動作的對比:瑪麗亞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樣子對比瑪麗亞在修道院里發(fā)現眾人嚴肅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樣子。

……

在頻繁的對比抵觸中,情節(jié)豐富了、形式更多樣更活潑了,劇本的主題也更好地顯露出來。

3.讀完本課,我們仿佛看到瑪麗亞就站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的。作品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作品既為我們正面展示了瑪麗亞的舉止、語言,又通過眾修女的評價從側面對瑪麗亞的形象加以豐富,所以我們感覺到瑪麗亞其人如在眼前。

4.介紹故事??埻瑢W設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離奧地利以后的情形。請注意,設想應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為依據。

故事梗概:

女主角瑪麗亞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豪放、愛唱歌、愛跳舞的見習修女。她熱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美麗。她經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蔥蘢的群山之間像云雀一樣歌唱,在清澈的溪水邊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為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為不適合成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

她來到前奧地利帝國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教師。特拉普上校是一個脾氣古怪的鰥夫,他愛他的小朋友但卻不懂得教育小朋友,他的七個小朋友因為感受不到父親的愛而變得異常頑劣,曾氣走了11位家庭教師。瑪麗亞自己就具有小朋友般的性格,她愛小朋友、理解小朋友,待他們以誠實和真誠,很快贏得了小朋友們由衷的喜愛。她教小朋友們唱歌,帶小朋友們去郊游,歌聲與笑聲灑滿了田野和山谷?,旣悂喌牡絹斫o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旣悂喓吞乩丈闲O鄲哿耍麄兘⒘撕椭C幸福的家庭。

與此同時,戰(zhàn)爭的陰影籠罩了奧地利。為了不當亡國奴,他們一家不得不離開家園,奔向自由的地方。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3

教學內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創(chuàng)編:為歌曲配打擊樂伴奏。3.配樂散文:《春》。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vcd、打擊樂、鈴鼓、三角鐵、響板、沙錘等。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復地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

2.通過對散文《春》的配樂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3.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1.教師要充分注意“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精心設計。如:(1)可以通過教科書上的彩色畫面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用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

(2)可用優(yōu)美的旋律導入;

(3)可用簡短的詩句導人;

(4)可用錄像資料(風光片,春景圖,配樂散文)導入。要求學生共同參與。

2.請學生朗誦散文詩《春》,并選擇適當的樂曲做背景音樂,有感情地表演。

教師也可以發(fā)動學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樂的錄音并請大家邊聽邊討論,選擇合適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請學生仔細聆聽,聽后用語言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隨錄音輕聲哼唱歌曲。其間,教師可以為學生范唱,也可以用鋼琴伴唱,通過多種形式的練唱,使學生逐漸熟悉歌曲。

5.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樂句的開頭:(插圖)并打著拍子反復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變化音。如(插圖)在演唱中注意唱準音高及旋律對感情表達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錄音。提示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感受音樂:

①音樂的速度是什么樣的?快,稍快,很快,極快。結合詞、曲特點,談一談為什么用這樣的速度來表達。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樣的:很弱(pp)、弱(p)、中強(mf)、強(f)、很強(ff)。你認為歌曲應該用哪種力度表現最合適。

③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④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談談對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師鋼琴伴奏下,(或用錄音帶伴奏;老師指揮)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領唱、齊唱。之后,也可由學生獨唱或小組唱。

9.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師生共同設計,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邊唱邊加入打擊樂伴奏。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聽賞《春之聲》,感受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大自然的春色。

2、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文化,在音樂的啟迪和感染下,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通過音樂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春天,使他們能運用各種表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教材分析:

春天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希望。從古到今,無數文人墨客、名家藝人無不為春的多彩而陶醉,被春的生機所打動,留下了很多贊美春天的藝術作品。春天,永遠是藝術家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春之聲》就是音樂大師用音樂來表達和贊美春天的美麗。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圓舞曲資料,錄音機等。

教學方法:

聆聽法、討論法、啟發(fā)法、評價法、合作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播放聲音(春之自然界的聲音)

師:剛才大家都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鳥鳴聲、小溪的流水聲、下雨聲、風聲等。

師:這么美的聲音,我們知道是什么季節(jié)來了?

生:春天來了。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一組春天的圖片。

師:剛才我們用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安老師請同學們來聽一段非常好聽的描述春天美景的音樂??纯匆魳芳以鯓佑靡舴麃碣澝来禾斓?。

二、啟發(fā)導入、初步感悟。

播放音樂《春之聲》片段a

師:聽的過程中,可以隨音樂輕輕東移動,用身體表示出你的感受。(隨音樂做簡單律動)

聽完后告訴老師:在這段音樂中同學們感受到了什么?想做什么?有沒有想跳舞的沖動?情緒怎樣?能不能聽出是幾拍子的?(活潑、歡快、節(jié)奏感強,是三拍子的) 一般舞曲都是三拍子的。(三拍子引出圓舞曲。)

介紹約翰施特勞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做了五百多首樂曲。 (講解一下為什么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因為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父親是叫約翰施特勞斯,為了加以區(qū)別所以加個小。他父親也是個音樂家,著名的《拉德斯基進行曲》就是他父親創(chuàng)作的。而小約翰施特勞斯主要創(chuàng)作的是圓舞曲。

下面就帶大家來欣賞一下由奧地利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春之聲》。)

師:咱們都知道音樂根據速度、力度、情緒、旋律等音樂元素的變化,可以分成不同的樂段。今天咱們要欣賞的《春之聲》就是一首比較長,音樂元素變化比較多的樂曲。

下面我們就分段來欣賞一下,請同學們仔細聽,感受各樂段速度、力度及情緒的變化。想想如果你是指揮家,每個樂段你會怎么指揮。

1)聆聽第一段主旋律:

師:這段音樂就是我們剛才聽過的,也是《春之聲》主旋律。(本曲沒有序奏,而是在四小節(jié)充沛的引子之后,貫穿全曲的第一主題(降b大調)隨之出現,復雜而具有裝飾音色彩的旋律給聽眾一種春意盎然的感覺;咱們剛說了,這首曲子比較長,為了方便比較記憶,咱們給各樂段都起個名字:這一樂段命名為a。

2)聆聽第二樂段: 第二主題(f大調)進入,旋律趨于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動;情緒依然比較活潑。命名b。

3)聆聽第三樂段: 重復第一主題的旋律,再次讓人深刻體會春天的感覺。命名b。

4)聆聽第四樂段: 經過重復第一主題之后,優(yōu)美的第三主題在豎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緩緩進入,給人以春水蕩漾般的舒暢感;命名c。

5)聆聽第五樂段: 第四主題運用大音程的跳動,顯示出無窮無盡的活力;命名d。

6)聆聽第六、七樂段: 第五和第六主題略帶一絲陰暗的色彩,仿佛是在描寫春日里偶爾飄來的陰云;命名e。

7)聆聽第八樂段: 第七主題節(jié)奏自由,陰郁的氣氛一掃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機盎然的感覺;命名f。

8)聆聽最后一個樂段: 樂曲的結尾也較為簡單,只是重復一遍第一主題之后,利用第一主題的旋律加以變奏,干凈利落地結束全曲。(主題a) (黑板上完整列出全曲的結構:abacdefa )并講解回旋曲的定義。

三、充分體驗、情感交流。

師:下面我們來再欣賞一下《春之聲》,閉上眼感受一下歌曲帶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在聽到樂曲主旋律的時候可以動一動,再次體會春天帶給我們的活潑、歡快、充滿朝氣的感覺。

師:剛才的《春之聲》,你都聽到哪些樂器演奏的?

生:小提琴,鼓……

師:對,這些樂器都屬于西方的管弦樂器,像這樣有很多的西洋樂器共同演奏完成的樂曲是叫管弦樂曲。

師:小約翰施特勞斯是用管弦樂的演奏形式來表現春天的。下面請同學們用最美的語言來描繪一下自己心中春天。

四、配樂朗誦、總結下課。

欣賞《春之聲》,進行配樂朗誦,體驗音樂與朗誦在情感上的和諧。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春天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希望,希望同學們像約翰施特勞斯一樣,永遠充滿活力。下去之后你們也可以自己搜集一些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一些圓舞曲,聽一聽,多感受圓舞曲的特點。

教學后記:

音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的目的。音樂課堂教學應更多地建立在參與和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只有通過不同形式感受音樂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小學的音樂欣賞課應攆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方式,重在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感受,愉悅地學習,潛移默化深入作品,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崢嶸、嬤嬤”等詞的讀音,理解“鱗次櫛比、頂禮膜拜”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了解《音樂之聲》的劇情。

能力目標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美。

2、結合影視劇本的特點,賞析其畫面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影視劇本的興趣。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1、揣摩文中的兩個場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

2、揣摩語言,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的畫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戲劇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影視劇等。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大型的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多媒體出示課文標題)

二、資料助讀

電影文學劇本

專供拍攝影片而創(chuàng)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劇本跟小說、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jié),其容量也像戲劇一樣受到時間的限制(攝制完成的電影一般放映兩小時左右)。但電影文學劇本又不同于小說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側重于聽覺表現;“電影語言”則是連續(xù)不斷的銀幕畫面,側重于視覺表現,不以人物對話為主。在電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場景背景的交代、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切都須化為畫面和動作,很少以敘述人的“畫外音”(或字幕)表述。

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也有別于小說和戲劇,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及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jié)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實際拍攝用的腳本大多由導演根據原劇本按拍攝要求改寫,稱為“分鏡頭劇本”。

三、明確學習目標多媒體顯示

學習本文。應實現以下目標:

1、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樂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四、整體感知,了解劇情

1、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片斷,學生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2、學生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明確:

課文節(jié)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寫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后仍不改她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莊重的宗教禮儀時。跑到野外放聲歌唱、忘情游玩,后來猛然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于是匆忙趕回修道院。而在同時,修道院里正亂作一團,嬤嬤們在到處尋找瑪麗亞,院長就瑪麗亞當修女的資格問題征詢意見,眾嬤嬤議論紛紛,她們都十分喜愛瑪麗亞,但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時。眾嬤嬤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

提問,本文寫了哪些畫面?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艘艘對瑪麗亞的議論。

五、欣賞品味,引讀提高

1、師生共同賞析作品的畫面美

(1)仔細晶讀第一個場景描寫,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一畫面,感受其詩情畫意。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巍峨崢蠑的阿爾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樹林中不時傳來云雀的歌聲,婉轉悠揚。高高的山巔上尚未化盡的點點殘雪,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如溫潤的白玉般,攝人心魄。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和著樂聲,回響在曠野上。

山腳下,群峰相擁,綠水環(huán)繞,薩爾茨堡坐落其中。極目遠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鱗次櫛比。一座莊嚴肅穆的修道院在綠樹濃陰中靜靜矗立,山坡上綠草葳蕤,樹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間仙境也。

(2)學生評點并體會其作用。

示例:這一段環(huán)境描寫,由遠及近,層次清晰,動靜結合,色彩和諧。作為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人物相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師生共同品讀描寫瑪麗亞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品味瑪麗亞的唱詞和動作描寫的語句。

明確:瑪麗亞的歌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不僅表現了她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而且展露了她豐富的情感。美好的心靈,揭示了她自由活潑的天性。

瑪麗亞遠眺群山,輕盈地跳躍、旋轉,一會兒穿過小樹林,一會兒又奔到小溪旁……拍額頭、拔腿跑、撿外衣、驚呼等動作描寫,從外在形象上層現了她純真快樂、無拘無束的性格。

(2)課文第二個場景是眾修女七嘴八舌評說瑪麗亞,請概括眾人的意見,說說眾人眼中的瑪麗亞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自由發(fā)言。

課文科代表作總結:在眾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guī),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旣悂喿杂苫顫姷男愿?,與修道院的環(huán)境和要求極不協(xié)調,因此她們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3)課文臨近結尾處寫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請仔細閱讀課文,嘗試表演,體會其性格特征。

選五個同學表演,一人演瑪麗亞,其余四人演修女。

選兩位同學以導演的身份點評。

明確:瑪麗亞闖進來時的一連中動作要匆忙,慌張、快捷:在眾修女嚴肅而毫無聲息的注視下,瑪麗亞的表情應由羞愧轉為無奈。

這一段文字是顯示瑪麗亞個性的生動文筆。

(4)劇本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生1: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如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tài)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

生2:立體刻畫,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中有正面描寫,如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側面描寫,如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對話和對唱。二者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這個人物形象。特別是側面描寫,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頗見藝術功力。

教師提問:劇中為什么沒有對瑪麗亞的心理描寫?

學生明確:心理描寫難以轉化為視覺形象,觀眾看不到。

教師引申:畫面感,是影視劇本區(qū)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影視作為視覺藝術,是由畫面構成的。與之相應,影視劇本除了人物語言描寫之外,主要運用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事件,使之能轉化為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象的視覺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視劇本的畫面感。課文中對瑪麗亞在野外放聲歌唱時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瑪麗亞和眾嬤嬤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都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5)教師總結: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育描寫和動作,神態(tài)描寫以及環(huán)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體味音樂美

師生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瑪麗亞歌唱片斷。

教師提問:課文是如何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學生明確:劇本中,瑪麗亞的.內心獨自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這一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教師適當補充:音樂故事片是似音樂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歐美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早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電影藝術類型?!兑魳分暋繁蛔u為“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杰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劇情發(fā)展的重要表現手段。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六、說話訓練

教師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音樂之聲》曾獲得五項奧斯卡獎,一度風靡美國,你認為人們喜歡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學生回答。

生1: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據說許多觀眾連看十余次都不滿足,這其中多半是婦女。

生2: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音樂不朽的魅力。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人們也許彼此言語不遇,但音樂在哪里響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無怪乎,全世界都為瑪麗亞所傾倆倒。

生3:劇中眾修女活潑風糙的議論,突出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這也是(音樂之聲)成功的一個因素。

……

七,課堂小結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音樂故事片,這一節(jié)課我們集中欣賞了其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眼前似似乎是薩爾茨堡那壯田優(yōu)美的景色、瑪麗亞活潑輕快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瑪麗亞歡快的歌唱,那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從心里流過,得到了至美的藝術享受。讓我們誠摯地道一聲:癌謝瑪麗亞,感謝勒曼。

八、布置作業(yè)

1:修遭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認為這樣的比榆恰當嗎?為什么?你也試著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提示:結合語境,這兩個比喻句生動而恰當地表現了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以及眾嬤嬤對瑪麗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2:你周圍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嗎?注意觀察,用一段話描寫這個人。

板書設計

九、教學后記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6

一、教學內容:

1.學唱《雪絨花》

2.表演《哆來咪》

3.欣賞《孤獨的牧羊人》

二、教材分析

1、歌曲背景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

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yōu)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寄托了主人公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三、教學目標

1、 學會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演唱《雪絨花》能以滿懷深情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通過欣賞《音樂之聲》中的三部插曲,讓學生明白:只有和睦相處,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班級、校園。

2、通過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達到能感知音樂要求。

四、重點與難點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律動感并能在歌曲中很好地表現出來。

2、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具

吉他、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演唱一段旋律讓學生聽辨,引起學生探知的興趣并導入課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符合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很快的集中到課堂上進入教學氛圍,由此引入教學內容,學生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很高,也很開心,雖然不能夠一次猜準,但是學生們都能積極動腦思考,師生間的互動很好,課堂氣氛活躍。

2、介紹《音樂之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故事情節(jié)。

師:同學們對《音樂之聲》中的歌曲印象深刻的有哪幾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實踐。

生:《哆來咪》。

二)展開課題

1、把學生分成七小組,每一組演唱音階中的一個基本音級,并組織學生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練習一遍:do-re-mi-fa-so-la-ti-do 。師生配合共同演唱《哆來咪》。

2、還有一首好聽的歌曲,是這個家庭教師為了改變上校的教育方式,而舉行了一次家庭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中,他們創(chuàng)編了一場木偶劇《孤獨的牧羊人》,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歌曲。

三)拓展實踐

1、師:同學們在孩子們生動活潑的表演中一同感受了音樂帶來的歡樂和溫暖。假如我們在欣賞這幕木偶劇時沒有電影配樂,大家試想下會是什么感受(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下面由同學們和老師一同合作來給消聲的木偶劇配樂。

由老師和學生合作給電影配樂,讓學生直觀感受電影音樂的作用和須要。在師生合作中促進學生的感知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范崔普上校被瑪利亞和他的孩子們的表演所打動,他抱著吉它和他的孩子們一起演唱了我們所熟知的歌曲《雪絨花》。

四)學習新授

1、師抱吉他用中英文示范演唱一遍《雪絨花》,請學生說說上校在電影中第一次演唱《雪絨花》的情境和情感表達。引導學生理解故事主人公第一次演唱的感情,為后面的內容作鋪墊。

2、請學生模唱一遍英文歌詞,注意edelweiss 、 greet、blossom 、bloom、bless 等英文發(fā)音。師:雪絨花有名雪絨草,是奧地利國花,雪絨花象征勇敢,因為它生長在環(huán)境艱苦的高山上,上校唱了這首歌,表達了贊美和熱愛祖國之情。

3、歌曲處理:(學生討論如何來演唱)

體會三拍子的節(jié)奏韻律,認識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強-弱-弱。學生發(fā)言比較積極,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歌曲表達感情、演唱時的情緒等)對樂曲加以分析,雖然語言不是很專業(yè),但是說的都比較正確。

4、重點指導

播放電影片段:a(父親在家中為孩子們演唱)

師:同學們請你們跟隨上校一起演唱,那么通過觀看和演唱,你覺得父親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情緒

生:隨電影音樂一起演唱。

生:a:我感覺當時的心情很高興,因為他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為他唱了那么好聽的歌曲

b:上校他很幸福,他的歌聲也很優(yōu)美,看他的表情好象看著什么美好的東西似的很慈祥。

電影片段b(逃離家鄉(xiāng),在薩爾茨堡演出時)

師:同學們下面請你再次和父親演唱這首《雪絨花》仔細想想和第一次演唱時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隨音樂演唱

生:a:我感覺父親這次演唱不象剛才那么高興了,而且好象很悲傷。

b:這次爸爸演唱時我看到有一個地方他都唱不下去了,好像特別的激動

師:這時候歌曲演唱的情緒比第一次在上校家中演唱有什么不一樣

生:更加激動更加愛國

師:讓我們再次用激動飽滿的情緒唱一次。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7

教學內容:

1、音樂游戲《草原之聲》

2、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欣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聽辨主奏樂器――木琴的音色特點。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及情緒,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2、玩玩音樂游戲《草原之聲》,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聲響模擬創(chuàng)作大自然中各種音響。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模仿并創(chuàng)作《草原之聲》中的音響,從中感受祖國美麗大草原的盎然生機。

教學準備:多媒體制作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訓練: 1、學生聽音樂律動進教室。(要求:動作整齊、有表情)

2、師生問好。(要求:聲音自然,統(tǒng)一)

二、音樂游戲《草原之聲》

1、導入:

師:“美麗的大草原到了!草原上會有哪些美妙的聲音?”

(學生回答)

師:大家說得很好。草原上有嘩嘩的流水聲,呼呼的風聲、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嗒嗒的馬蹄聲、咩咩的羊叫聲、哞哞的牛叫聲。組成了多么美妙的草原之聲。今天我們來做音樂游戲(草原之聲)

2、學生討論模擬自然界各種聲響的方法(要求:能用多種方法模擬聲響)

師:“請大家四人一組討論怎樣模擬草原上美妙的聲音?”

(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師:“誰第一個講講討論的結果?”

(學生回答,教師分發(fā)頭飾)

師:“對!我們可以用人聲、樂器模擬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3、表演《草原之聲》

師:“我們一起表演《草原之聲》,聽到什么聲音就扮演什么角色,請戴頭飾的小朋友到中間來表演,可以加一點動作?!?/p>

師:“大草原上一匹匹駿馬在奔馳,小羊悠閑地吃著嫩草,牛兒自在地漫步,遠處傳來了蹄聲清脆的鳥叫聲,小河歡唱著,微風吹拂著,組成了多么美妙的“草原之聲”啊!”

三、欣賞《我是人民小騎兵》1、導入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回答)

師:“因為馬蹄聲從弱到強,音樂中用〈這個符號表示。接著我們就來欣賞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

2、欣賞引子

a、聽辨主奏樂器

師:“這段樂曲由哪兩種樂器演奏?”

(學生欣賞后回答)

師:“這段樂曲是由木琴主奏,手風琴伴奏。

b、聽辨木琴的音色

師總結:木琴的音色清脆、明亮。

3、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情緒

師:“聽聽樂曲的情緒?”

(學生回答)

師:“這段樂曲根據情緒的變化可以分成三段,我們分段欣賞?!?/p>

4、欣賞第一段

師:“這段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師總結:“這段樂曲描繪了小騎兵騎著馬,揮著鞭在大草原上巡邏的威武形象。情緒是活潑、歡快的。我們學學小騎兵的動作。”

5、欣賞第二段

師:“這段音樂情緒如何變化?

師總結:“第二段音樂的情緒從舒展到激烈。樂曲的前半部分表達了小騎兵歡樂的心情而后半部分表現了小騎兵騎著戰(zhàn)馬迎著狂風暴風雨奮勇前進?!?/p>

師:“想想用什么形式表演第二段樂曲?”

師總結:“一部分同學擺造型,一部分同學扮演小騎兵,還有的同學可以模仿風聲。大家一起表演?!?/p>

6、欣賞第三段

師:“這段樂曲情緒和哪段相似?”

師總結:“第三段的情緒和第一段相似,都是活潑、歡快的。表現出小騎兵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暴風雨后的喜悅心情。描繪了戰(zhàn)馬漸漸遠去的情景。

師:“表演第三段時除了造型、舞蹈外還可以加上什么?”

師:這次表演加上小樂器。我們來試試。”

7、完整總結樂曲情緒特點

情緒

第一段

活潑、歡快

第二段

舒展――激烈

第三段

活潑、歡快

8、教師總結

師:“我們欣賞了樂曲(我是人民小騎兵),要向小騎兵學習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作斗爭的精神。最后我們完整欣賞樂曲,邊聽邊表演?!?/p>

四、師生再見!

音樂之聲的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了解《音樂之聲》的劇情。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美。

3.結合影視劇本的特點,賞析其畫面美。

教學重點:

1.揣摩文中的兩個場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

2.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的畫面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研習課文,整體感知;欣賞品味、鑒賞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說話訓練,體現鑒賞的個性。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你們都愛看些什么電影呢?(學生回答)電影可以分成很多類,有動畫片、喜劇片、戰(zhàn)爭片、生活片、音樂片等。

有一部曾獲得過奧斯卡獎的音樂電影《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位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成為了好朋友,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溫暖。

二、資料助讀:

電影文學劇本的特點:

專供拍攝影片而創(chuàng)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劇本跟小說、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jié),其容量也像戲劇一樣受到時間的限制(攝制完成的電影一般放映兩小時左右)。但電影文學劇本又不同于小說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側重于聽覺表現;“電影語言”則是連續(xù)不斷的銀幕畫面,側重于視覺表現,不以人物對話為主。在電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場景背景的交代,情節(jié)的發(fā)展,一切都需化為畫面和動作,很少以敘述人的“畫外音”(或字幕)表述。

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也有別于小說和戲劇,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及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jié)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實際拍攝用的腳本大多由導演根據原劇本按拍攝要求改寫,稱為“分鏡頭劇本”。

三、整體感知,了解劇情:

1.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片斷,學生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2.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感知文意。

明確:課文節(jié)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寫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后仍不改她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莊重的宗教禮儀時,跑到野外放聲歌唱、忘情游玩,后來猛然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于是匆忙趕回修道院。而在同時,修道院里正亂作一團,嬤嬤們在到處尋找瑪麗亞,院長就瑪麗亞當修女的資格問題征詢意見,眾嬤嬤議論紛紛,她們都十分喜愛瑪麗亞,但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時。眾嬤嬤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

提問,本文寫了哪些畫面?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

四、欣賞品味,引讀提高:

1.師生共同賞析作品的畫面美。

(1)仔細精讀第一個場景描寫,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一畫面,感受其詩情畫意。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巍峨崢嶸的阿爾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樹林中不時傳來云雀的歌聲,婉轉悠揚。高高的山巔上尚未化盡的點點殘雪,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如溫潤的白玉般,攝人心魄。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和著樂聲,回響在曠野上。

山腳下,群峰相擁,綠水環(huán)繞,薩爾茨堡坐落其中。極目遠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鱗次櫛比。一座莊嚴肅穆的修道院在綠樹濃陰中靜靜矗立,山坡上綠草葳蕤,樹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間仙境也。

(2)學生評點并體會其作用。

示例:這一段環(huán)境描寫,由遠及近,層次清晰,動靜結合,色彩和諧。作為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人物相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師生共同品讀描寫瑪麗亞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品味瑪麗亞的唱詞和動作描寫的語句。

明確:瑪麗亞的歌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不僅表現了她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而且展露了她豐富的情感。美好的心靈,揭示了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音樂之聲》教案》,來自網!

她自由活潑的天性。

瑪麗亞遠眺群山,輕盈地跳躍、旋轉,一會兒穿過小樹林,一會兒又奔到小溪旁……拍額頭、拔腿跑、撿外衣、驚呼等動作描寫,從外在形象上層現了她純真快樂、無拘無束的性格。

(2)課文第二個場景是眾修女七嘴八舌評說瑪麗亞,請概括眾人的意見,說說眾人眼中的瑪麗亞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自由發(fā)言。

課文科代表作總結:在眾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guī),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旣悂喿杂苫顫姷男愿瘢c修道院的環(huán)境和要求極不協(xié)調,因此她們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3)課文臨近結尾處寫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請仔細閱讀課文,嘗試表演,體會其性格特征。

選五個同學表演,一人演瑪麗亞,其余四人演修女。

選兩位同學以導演的身份點評。

明確:瑪麗亞闖進來時的一連中動作要匆忙,慌張、快捷:在眾修女嚴肅而毫無聲息的注視下,瑪麗亞的表情應由羞愧轉為無奈。

這一段文字是顯示瑪麗亞個性的生動文筆。

(4)劇本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學生自由發(fā)言,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生1: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如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tài)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

生2:立體刻畫,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中有正面描寫,如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側面描寫,如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對話和對唱。二者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這個人物形象。特別是側面描寫,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頗見藝術功力。

教師提問:劇中為什么沒有對瑪麗亞的心理描寫?

學生明確:心理描寫難以轉化為視覺形象,觀眾看不到。

教師引申:畫面感,是影視劇本區(qū)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影視作為視覺藝術,是由畫面構成的。與之相應,影視劇本除了人物語言描寫之外,主要運用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事件,使之能轉化為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象的視覺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視劇本的畫面感。課文中對瑪麗亞在野外放聲歌唱時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瑪麗亞和眾嬤嬤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都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5)教師總結: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神態(tài)描寫以及環(huán)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體味音樂美。

師生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瑪麗亞歌唱片斷。

教師提問:課文是如何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學生明確:劇本中,瑪麗亞的內心獨自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這一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教師適當補充:音樂故事片是以音樂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歐美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早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電影藝術類型?!兑魳分暋繁蛔u為“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杰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劇情發(fā)展的重要表現手段。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五、說話訓練:

教師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音樂之聲》曾獲得五項奧斯卡獎,一度風靡美國,你認為人們喜歡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

生1: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據說許多觀眾連看十余次都不滿足,這其中多半是婦女。

生2: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音樂不朽的魅力。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人們也許彼此言語不遇,但音樂在哪里響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無怪乎,全世界都為瑪麗亞所傾倒。

生3:劇中眾修女活潑風趣的議論,突出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這也是(音樂之聲)成功的一個因素。

六、課堂小結: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音樂故事片,這一節(jié)課我們集中欣賞了其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眼前似乎是薩爾茨堡那優(yōu)美的景色、瑪麗亞活潑輕快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瑪麗亞歡快的歌唱,那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從心里流過,得到了至美的藝術享受。讓我們誠摯地道一聲:感謝瑪麗亞,感謝勒曼。

七、布置作業(yè):

1.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么?你也試著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提示:結合語境,這兩個比喻句生動而恰當地表現了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以及眾嬤嬤對瑪麗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2.你周圍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嗎?注意觀察,用一段話描寫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