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需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教案的書寫方式,相信教師們一定都特別熟練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6篇,感謝您的參閱。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lián)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認識、制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xiàn)象,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現(xiàn)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游樂場里,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里面就蘊含著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景鍟簩ΨQ】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fā)現(xiàn)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shù)學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折后,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篇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jù)“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用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shù)量。
②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jù)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shù)(百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個數(shù)和另一個數(shù),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shù)”是比較量,“另一個數(shù)”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
②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shù)。
(3)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發(fā)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chǎn)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分數(shù)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shù)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shù),然后根據(jù)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篇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在充分理解了圓柱的認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生想象和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底面是兩個圓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獲得求“圓柱體表面積”的算法。
學情分析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不知道圓柱側面轉(zhuǎn)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jīng)知道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學習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及求法。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獨立操作推導并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收獲,體會小組合作探索成功過程的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師引導,動手操作得出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難點: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圓柱由幾個面組成?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
2、圓面積怎樣求?
3、長方形的面積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一頂廚師帽,讓學生觀察,做著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們以前學的知識能解決嗎?教師借機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圓柱表面積的求法》
三、 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
1、分組,討論:
(1)、動手將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圓柱的側面剪開發(fā)現(xiàn)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
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地面周長×高。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diào)沿著高剪)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哪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2)、復習引導:(用舊解新)
上下兩個圓的面積怎樣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徑就能求出底面積)
(3)、小結:小組討論,將公式延伸。
圓柱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ch+2π r2
=πdh+2π r2
2、知識的運用:(回到情景創(chuàng)設)
(1)、出示例題:
例2:假如一頂廚師的帽子,高 28厘米,帽頂半徑10厘米,做一頂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用進一法結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獨立試做:
(3)、集體講評。
(4)、講解進一法。
3.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jié)課重點學習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篇4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第8頁。
教學目標:
1、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 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 指南針)
三、 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jù)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jù)指南針現(xiàn)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 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1: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篇5
第十單元
總復習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統(tǒng)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nèi)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shù)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xiàn),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shù)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tǒng)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tǒng)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jù)題中數(shù)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fā),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①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②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fā)、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jù)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yè)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人教版篇6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冊第36~37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正確地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zhuǎn)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激凝導入
師: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好習慣??汕皟商?,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水。(出示裝有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fā)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嗎?你能想什么辦法知道它的體積?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
那你有辦法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嗎?
生(熱情的):老師將它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了!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結:這么說同學們都有辦法將一些圓柱形的物體轉(zhuǎn)化為長方形或正方體來求它們的體積,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們要求某些建筑如(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一個圓柱形門柱的體積,或者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才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不能)
那怎么辦?
學生試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jīng)歷體驗、探究新知
1、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師:你們打算怎么去研究圓柱的體積?
小組同學討論研究的方法。
2、學生動手操作感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操作學具,進行拼組)。
(2)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圓柱像這樣等分成32份、64、128份后再拼起來,會怎么樣?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分成無數(shù)份呢?(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起來的近似長方體的長越近似于直線,這樣整個圖形越近似于長方體。如果照這樣分成無限多份,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體)
3、教師課件演示圓柱轉(zhuǎn)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4、師生共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圓柱面積高
v = sh
5、鞏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么?
②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а、知道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b、知道底面半徑和高,可以先計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c、知道底面直徑和高,要先算出半徑,再算出底面積,最后才能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后師板書。
6、教學例4、例5。
課件分別出示例4、例5,讓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實踐練習
1、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的有關數(shù)據(jù)求出它的體積。
2、拓展延伸:同學們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工人師傅拿出一塊長、寬、高分別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長方體,問: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要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體積最大的圓柱體,你們想一想,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應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說:我知道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林是怎樣想的嗎?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