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你打算怎么制定教案呢,優(yōu)質的教案是我們作為老師的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之一,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歷史教案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1
第八節(jié)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重點:“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難點:清政府對義和團政策的變化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歷史圖片、視頻資料、動畫等。
教學過程: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重點是講原因和”扶清滅洋”的口號。原因可從以下二個方面講。
(1)歷史根源:義和團前身是義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進行反清活動的民間秘密結社組織,活躍在山東、直隸一帶,后來形成以農民為主的受壓迫民眾抗暴自衛(wèi)的民間秘密組織。鴉片戰(zhàn)爭后,義和拳即自發(fā)地投入反洋教斗爭。自甲午中日戰(zhàn)爭開始,在帝國主義加緊侵華過程中,山東民眾深受其害,散布在山東各地的義和拳,便自然地成為廣大民眾反帝斗爭的組織者和領導核心。
(2)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外矛盾激化。外國教會依仗不平等條約所賦予的侵略特權,或勾結地方官員,或脅迫地方官府,橫行不法,欺壓鄉(xiāng)里。清朝地方官員又袒護教會。這在山東又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山東除有英、日、德三國在這里激烈爭奪外,洋教勢力也遍布山東,有教堂1000多處,恣意橫行,民怨沸騰。這里首先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斗爭運動勢在必行。
關于“扶清滅洋”口號問題。面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滅洋”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要求。這一口號的提出反映了當時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這個口號具有愛國性質和進步意義?!胺銮濉钡暮x還需從義和團的文告中加以分析、認認。《義和團告白》中說:“保護中原,驅逐洋寇”、《馬蘭村坎字團告示》中說:“扶清滅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國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農夫而護村訪”可見,“扶清”的主要含義是扶保中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扶清”成為“滅洋”的斗爭策略。這在客觀上確實減少了義和團運動發(fā)展的阻力,易于為人們所接受。但是也同時應看到“扶清”無論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又會使人們喪失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集團的警覺,尤其是隨著義和團運動的大發(fā)展,人員成分復雜,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由“剿滅”改為“招扶”時,義和團逐漸落入被利用、被控制的圈套,以至于被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這也正是“扶清”的必然結局。作為政治性口號,既要有號召力,更要有正確的導向?!皽缪蟆痹诋敃r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形勢下,起到了廣泛動員民眾參加的作用。但由于“滅洋”是基于感性認識的口號,而不是基于理性認識的經過科學論證的口號,因而帶有籠統(tǒng)的排外性質。
二、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
通過義和團運動發(fā)展的過程來講清義和團運動發(fā)展的原因。從主觀上說,義和團雖提出“扶清滅洋”,但在受到鎮(zhèn)壓時,英勇反抗,沒有受“扶清”的束縛。山東、直隸的義和團連克州縣,勢力席卷京津地區(qū)。這是義和團能夠發(fā)展的主觀原因。從客觀上說,清政府順從帝國主義列強的意志,鎮(zhèn)壓山東興起的義和團運動。這迫使山東義和團向外發(fā)展。隨著山東、直隸的義和團匯合,義和團不僅擴大了活動范圍,更重要的是擴大了聲勢和影響。當然比這更重要的是由于義和團的發(fā)展,使得清政府不得不改變對義和團的策略,即由“剿殺”改為“把撫”,這就成了義和團運動能夠發(fā)展壯大,達到高峰的客觀原因之一。
清政府改變策略的原因還有:清政府內部的頑固派與帝國主義有矛盾,而在“盲目排外”這一點上與義和團有一致性,這是他們暫時聯(lián)合的基礎,但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之間存在根本利害沖突,所以這種聯(lián)合必不久。
三、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及其罪行
首先要講清楚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軍事行動和義和團以及部分清軍抗擊八國聯(lián)軍侵略的戰(zhàn)斗。從空間上說是三點一線,即北京——天津——大沽口,戰(zhàn)斗往往在這三點一線上同時進行,所以學習時要指導學生予以注意??衫秒娔X動畫講解。
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后出逃途中就發(fā)布上諭:“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鏟除不可。嚴行查辦,務盡根誅”。即下令剿滅義和團。除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這一主要原因外,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為什么會如此迅速地失敗呢?要引導學生回憶一下“扶清滅洋”的口號中的“扶清”,正是這一點使義和團喪失了對清政府應有的警惕性,這是造成義和團迅速失敗的主觀原因。二是八聯(lián)軍占領北京后,分區(qū)占領。侵略軍在北京犯下駭人聽聞的罪行。三是補充史料,使學生明確義和團運動的歷史作用,識記對義和團的評價。以下史料可供參考使用。
西摩爾率八國聯(lián)軍第一次進攻北京失敗,逃回天津后,曾不得不承認“義和團所用武器設為西式槍炮,則所率聯(lián)軍必全軍覆沒。”同時,一個美國傳教士說:“西摩爾聯(lián)軍的失敗,永遠消除了慣常被人提出來的那個論點,即一隊外國軍隊,只要組織得好而且武器齊全,就可以在整個中國從這一端到那一端長驅直入,不會遇到有效的抵抗?!?/p>
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期間,美國人赫德發(fā)表文章,說“瓜分對于如此眾多的人口,永遠也不能期望那是最后的解決辦法。騷動、不幸和不穩(wěn)定會貫穿于以后的世世代代。”“反對各個外國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出民族情緒的存在和力量?!泵绹乖谄渲髦袑懙溃骸笆澜缟纤袊抑校袊亲畈贿m宜瓜分的。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那樣更齊一、更被古老的帶子和魅力拴在一起的了。”“歐洲列強瓜分中國意味著用武力壓服各部分……將帶來經常不斷的反抗。”八國聯(lián)軍的統(tǒng)帥瓦德西在寫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報告中承認:“中國群眾……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以上史料充分說明了義和團運動歷史功績。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妄想;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充分暴露了它的腐朽和虛弱,加速了它的滅亡。
四、《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主要是按教材中的內容對條約的內容及危害進行分析,不必補充材料。最后總括其主旨,就是列強從經濟、政治、軍事上牢牢控制清政府,使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鎮(zhèn)壓中國人民反抗的工具,以達到永遠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目的。
板書設計
第八課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1.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的原因
2.冠縣起義和“扶清滅洋”口號的提出
二、義和團運動的發(fā)展
1.義和團運動向京津地區(qū)發(fā)展
2.清政府對義和團政策的變化
三、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及其暴行
1.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
2.義和團與清軍抗擊八國聯(lián)軍
3.八國聯(lián)軍侵略暴行
四、《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辛丑條約》的簽訂和主要內容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2
第六節(jié) 亞洲革命風暴
重點:歐洲列強加緊侵略亞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性質與作用
難點: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原因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地圖、歷史圖片、投影儀等教學設備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亞洲革命風暴形勢圖”。提問:世界歷史發(fā)展到19世紀上半期時,亞洲哪些國家的領土已不再完整?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引入新課。
二、亞洲革命風暴:
1.亞洲革命風暴的起因
提問:歐洲列強何時踏上殖民亞洲之路的?
回憶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殖民歷史,結合地圖,簡介19世紀上半期亞洲一些國家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問:工業(yè)革命前后,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方式、特點有哪些不同?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明顯的歷史階段性特點。
通過比較商業(yè)利益和工業(yè)利益的結果不同,引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危害??山Y合教材中資料部分所引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tǒng)治》中的一段話進行分析。
2.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
依據教材,重點分析其雙重性。
3.亞洲革命風暴的五次重大起義及意義
結合地圖由學生概括起義名稱,分析起義的意義。教師簡介伊朗巴布教徒起義。
三、印度民族大起義
本目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如下:
首先,由學生閱讀教材中本目內容,歸納起義的原因、概況和意義。
其次,教師設置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起義的特點和失敗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義有哪些人參加?起義的主力是誰?是誰?
印度的封建王公為什么要參加起義?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并可擴展、引申:
探討印度人民怎樣才能取得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勝利?印度的獨立最終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結
亞洲革命風暴之所以發(fā)生在19世紀中期,是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促使資本主義列強加緊侵略亞洲的結果。它是亞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爭取民族獨立的高潮,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的殖民統(tǒng)治和本國的封建勢力,體現(xiàn)了亞洲人民爭取改變現(xiàn)狀的進步的歷史要求。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能初步運用唯物史觀對歷史進行觀察與思考,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 亞洲革命風暴
一、亞洲革命風暴
1.亞洲革命風暴的起因
2.亞洲革命風暴的性質
3.亞洲革命風暴的五次重大起義及意義
二、印度民族大起義
1.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tǒng)治
2.起義的爆發(fā)與發(fā)展
3.起義的失敗
4.起義的意義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3
古代印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文明歷程;印度種姓制度;佛教的興起和傳播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教義的相關材料,培養(yǎng)學生辨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學生認識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佛教的教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印度這一名稱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東的廣大地區(qū)稱為印度,后來西方人沿用了這一名稱。在我國的《史記》中把印度稱為“身毒”,《漢書》中把它稱為“天竺”,《大唐西域記》中才把它成為印度?,F(xiàn)在印度共和國的印地語的國名為“婆羅多”,起源于古代婆羅多族。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課:古代印度。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師提問:古代印度河上游兩岸土地肥沃。造成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們前面講過的哪個國家相似?
提示:非常準確,就是埃及。
2.教師講述: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xù)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yè)生產。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許多小國。到公元前三世紀,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國經濟發(fā)展較快,力量強大,國王阿育王統(tǒng)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這種統(tǒng)一是不鞏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狀態(tài)。同學們還記得中國歷史元朝史中,元朝統(tǒng)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嗎?
元朝為了鞏固它的統(tǒng)治,把全國各族分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同的等級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目標導學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古代印度有幾個等級,他們的名稱是什么,各等級有哪些社會階層,各等級的職責或義務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級制度,也叫種姓制度。種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瓦爾那”,意為“膚色,品質”;第一等級婆羅門,即僧侶。第二等級剎帝利,包括國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軍政大權。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統(tǒng)治者,后者是國家的世俗統(tǒng)治者。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牧民、手工業(yè)者,要向國家納稅,供養(yǎng)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以奴隸為主。隨著主產和分工的發(fā)展,在種姓之外又出現(xiàn)了大批的不可接觸者,即歧視和壓迫的賤民,各個等級間職業(yè)世襲,互不通婚,界限森嚴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分析婆羅門祭司將種姓制度賦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種姓制度的實質又是什么?
提示:為了維護反動的等級制度,婆婆羅門祭司把等級制蒙上了一層神圣的色彩。統(tǒng)治者利用婆羅門教的說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特別是婆羅門的特殊地位。
3.問題思考:它對后來印度的發(fā)展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聯(lián)系印度現(xiàn)在的發(fā)展,談出自己的觀點。
提示:等級制度滲透到印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fā)展、在奴隸制的發(fā)展中,等級制度越來越引起人民的不滿、婆羅門教日益遭到反對,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
目標導學三: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
1.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齊天大圣孫悟空輔佐他的師父唐僧到西天取經,實際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經。那么,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概括一下佛教的教義。
提示: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創(chuàng)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佛教教義上要是“眾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來世”,所有這些在當時充滿不平等的奴隸制國家里對于廣人的群眾是有誘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楊的平等是靈魂上的而不是現(xiàn)實中的,佛教并不反對奴隸制,并且把剎帝利擺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國王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該如何評價佛教呢?想想為什么佛教能廣泛傳播?
提示:佛教主張人民應忍耐、順從、放棄斗爭,所以歷代統(tǒng)治階級便利用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的假平等,掩蓋階級社會中真正的不平等,從而達到維護剝削制度的目的。后來,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為國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統(tǒng)治時佛教開始向外傳播。
3.資料鏈接:喬達摩?悉達多
傳說他年輕時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想,人總是要老、要死,能不老不死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9歲那年,他離別雙親和妻兒,去深山訪道經過7年的冥思苦想終于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佛”就是大徹大悟的人—一般專指釋迦牟尼。中國寺院的佛殿稱大雄寶殿,殿里的大佛就是釋迦牟尼。大雄也是尊稱,意思是大無畏的勇士。
三、課堂總結
古代印度是亞洲南部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開始出現(xiàn)奴隸制小國。后來在雅利安人進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半島除南端外一度統(tǒng)一。在印度奴隸制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體現(xiàn)了鮮明的階級性,成為印度奴隸社會的重要特點。隨著印度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婆羅門和其他等級的矛盾激化,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逐漸發(fā)展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書設計
1.古代印度的自然條件
2.古代印度的文明歷程
3.種姓制度
4.佛教的誕生和傳播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4
第 16 課 秦漢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匈奴在我國歷史上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有一個初步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師生互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培養(yǎng)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重點和難點]
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漢與匈奴相關多媒體
[授課過程]
1.教師可以導入框中的歌謠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領稱為單于
2、秦末漢初,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
二、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紀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領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漢元帝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東漢時,匈奴分為南北兩部,東漢明帝派竇固、竇憲攻擊匈奴,取得勝利。
3、小結:列舉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1)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
3)公元前1世紀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
4)漢元帝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和昭君為漢匈兩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5)東漢明帝時,派竇固、竇憲攻擊匈奴,取得勝利。
4、練習:多媒體課件
5、作業(yè):舉例說明兩漢與匈奴的關系。
附:板書設計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領稱為單于
2、秦末漢初,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統(tǒng)一蒙古草原。
二、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衛(wèi)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紀,漢元帝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
四、東漢明帝派竇固、竇憲攻擊匈奴,取得勝利。
五、列舉兩漢時期漢與匈奴的關系的事例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5
洋務運動
基礎知識 了 解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所以在客觀上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顯的保守性
掌 握 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主要內容(企業(yè)類別或階段劃分)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綜合理解 本單元標題“近代化”就是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新出路的過程。其主要內容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等
討論分析 文的基礎上討論分析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態(tài)度價 值 觀 辯證態(tài)度 從歷史發(fā)展趨勢觀察,洋務運動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國邁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卻明顯地失敗了
思想意識 我們批判清政府禍國殃民的行徑,對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認識;同時我們也要正確認識洋務運動在客觀上所起的進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認落后、愿意學習先進文化,才有擺脫落后的可能
教學重點 洋務運動的概況
教學難點 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和《辛丑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國軍隊占領,戰(zhàn)爭和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北京兩次被外國軍隊侵占的情況有哪些不同?
聯(lián)軍名稱 侵略國 占領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聯(lián)軍 英、法 1860年 咸豐、慈禧
八國聯(lián)軍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緒、慈禧
組織學生閱讀“導言框”,了解洋務運動期間制造的軍艦性能,教師指出:英法聯(lián)軍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燒了圓明園后,清政府一些官員主張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形成了所謂“洋務派”。他們所從事的與老外打交道的過程被稱作洋務運動。平遠號軍艦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制造出來的
小結、過渡:這是一場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它在中國歷起了什么作用呢?請看新課。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自強”與“求富”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25——27頁本目的內容,并根據《中國歷史填充圖冊》第10頁的練習題,由學生自己先在課本上做讀書標記,然后與組內同學互相補充訂正,接著當堂進行“接龍”活動。(第一個學生由教師指定,其余由答對的學生選擇自己準備考察的對手,答錯者不得分,答對者得分并有權提問一個同學。出題者可看教材,“接龍”者不能看書,其他人不許插嘴提示。)
1、列舉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親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
2、洋務派先后提出什么口號?(先“自強”——軍事上,后“求富”——經濟上)
3、洋務運動主要內容是什么?(前期舉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后期還興辦近代民用工業(yè)、籌建海軍、興辦新式學堂等)
4、據圖填表,認識洋務運動興辦的近代工業(yè)(分為軍事和民用兩種,要求工業(yè)名稱與人名、地名“對號入座”)
地名 安慶 上海 上海 武昌 漢陽 福州
工業(yè)名 內軍械所 江南制造總局 輪船招商局 湖北織布局 鐵廠 船政??
人名 曾國藩 曾國藩、李鴻章 李鴻章 張之洞 張之洞 左宗棠
類別 軍事 軍事 民用 民用 民用 軍事
二、洋務運動的評價
學生閱讀21——28頁課文(包括小字)、插圖、“自由閱讀卡”等,思考回答:
1、從洋務派的目的來看,洋務運動具有什么樣性質?(是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
2、從封建統(tǒng)治者的目的來看,洋務運動是失敗了。但是它卻在客觀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工業(yè)。它為中國近代企業(yè)積累了經驗,培養(yǎng)了技術力量,刺激并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3、最近有的影視劇對李鴻章進行了莫名其妙的美化,把他塑造成“愛國者”了!但是,把課本27頁“文獻資料?李鴻章的自白”與民間“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相對照,能說李鴻章是愛國的嗎?(允許學生爭論,發(fā)表各自觀點,只要“自圓其說”就給分)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學生當堂完成28頁“練一練?選擇連線”
曾國藩 李鴻章 張之洞 左宗棠
安慶內軍械所輪船招商局 輪船招商局 漢陽鐵廠 福州船政??
2、布置學生課外完成[自我測評]。
3、鼓勵學生自選《中國歷史填充圖冊》第10頁練習題剩余部分進行練習。
4、提醒學生預習第7課《戊戌變法》。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6
一、學習目標:
1.了解突厥、吐蕃、回紇、粟末靺鞨、南詔的社會生活;
2.總結唐朝與各民族的關系,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點和影響;
3.認識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民族友好交流是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
學習重點:唐朝實行開明民族政策的體現(xiàn)。
學習難點:唐朝實行開明民族政策的原因。
二、自主學習充分準備(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記憶)
(一)隋唐和吐蕃的關系
1.吐蕃是的祖先。7世紀前期,統(tǒng)一青藏高原,都城。
2.時,公主入吐蕃,嫁給。
她入吐蕃的作用:。
3.8世紀初,唐朝又將公主,嫁給。吐蕃和唐朝已經
“”
(二)隋唐和回紇的關系
1.回紇是的祖先,8世紀中期,回紇建立汗國。
2.時,封其首領。
(三)隋唐和靺鞨的關系
1.7世紀末,首領統(tǒng)一各部,建立政權。
2.唐玄宗封其首領為。史稱“”
(四)隋唐和南詔的關系
1.六詔居民,是和的祖先,生活在云南蒼山洱海一帶,后來,
統(tǒng)一了六詔。
2.時,封其首領。
三、小組討論,知識擂臺(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四、課堂探究(要求: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1.閱讀材料: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
①這段材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②唐朝時期對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什么政策?
③唐太宗為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五、學生回頭看(根據情況有重點的看書或背誦)
六、當堂訓練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原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一帶的民族是: ()
a.靺鞨 b.突厥 c.回紇 d.吐蕃
2.崇圣寺千尋塔是古代漢族與哪一個少數民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a.吐蕃 b.靺鞨 c.回紇 d.南詔
3.回紇族是今天哪個民族的祖先?()
a.彝族 b.白族 c.維吾爾族 d.藏族
4.體現(xiàn)南詔建筑藝術水平的是()
a。大昭寺 b。千尋塔 c。布達拉宮d。渤海石燈塔
5.唐朝初年,下列名稱中還未出現(xiàn)的是( )
a.吐蕃 b.回鶻 c.突厥d.靺鞨
6.下列有關唐朝與邊疆少數民族交往聯(lián)系的史實,哪一項敘述是不確切的?()
a.唐太宗設置了管轄西域的行政和軍事機構[來源:學|科|網]
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后又把金成公主嫁到吐蕃
c.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領尊稱為“天可汗”
d."和同為一家"是吐蕃贊普在給唐朝皇帝的上書中的話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
請回答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
②唐朝與這個民族“和同為一家”的另一史實是什么?(3分)
人教版歷史教案篇7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慕尼黑協(xié)定,德軍閃擊波蘭,德軍攻占北歐,敦克爾克大撤退,法國投降和“自由法國運動”,德軍閃擊蘇聯(lián),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珍珠港事件,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要使學生認識:通過課內的思考題,培養(yǎng)學生全面準確分析戰(zhàn)爭性質的能力。
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通過慕尼黑協(xié)定的認識到帝國主義國家以犧牲小國的利益是一種綏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國家擴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標志,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珍珠港事件
難點: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連戰(zhàn)連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講授新課【復習提問】 法西斯專政建立后,它們的戰(zhàn)爭的威脅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統(tǒng)治,擴軍備戰(zhàn),形成歐亞戰(zhàn)爭策源地。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zhàn)。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擴張活動中,英法美等國扮演了什么角色?縱容法西斯的侵略。 一、慕尼黑陰1938年,德國兵不血刃吞并奧地利,沖破了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束縛,竟然沒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希特勒便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威脅,要求割占蘇臺德區(qū)。(提示,蘇臺德地區(qū)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蘇臺德地區(qū),捷克斯洛伐克就無險可守,任人宰割)
德國武力威脅要求割占蘇臺德區(qū)。但是,英法不支持盟國,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讓步,另一方面,英國首相張伯倫兩次到德國,答應德國一次比一次多的領土要求。為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英、法、德、意四國在德國的慕尼黑召開會議,而當事國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會外。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xié)定》。(提醒學生注意“慕尼黑協(xié)定”簽訂的時間、地點和主要國家。)
慕尼黑陰謀從狹義上講,是指1938年,英法等國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qū)出賣給德國的慕尼黑協(xié)定是一個大陰謀。從廣義上講,人們把帝國主義大國為了自身利益,縱容侵略,出賣其他國家的陰險行徑,統(tǒng)稱之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是英法美等國對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縱容的延續(xù)。是綏靖政策的頂峰,它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希特勒看到英法等國對侵略的縱容,便得寸進尺,與1939年3月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增強了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在戰(zhàn)略上處于更有利的地位,隨即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波蘭,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英法所推行的縱容政策,不僅損壞了弱小國家,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法國戰(zhàn)敗被德國占領,英國遭到了德國空軍的狂轟亂炸。
二、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擴大
1.德軍突襲波蘭(1939.9)
德軍進攻波蘭,華沙陷落。此時的西線,英法的優(yōu)勢兵力隱藏在堅固的工事中,卻按兵不動,坐視波蘭亡國。英法既然已經對德宣戰(zhàn),為什么坐視自己的盟友波蘭滅亡呢?教師歸納:這一行徑是英法縱容政策在新的歷史階段的應用。
2.德國進攻北歐和西歐
思考英法的縱容政策是否能避免戰(zhàn)爭?法國的潰敗(1940.6)(簡介《馬其諾防線》的資料)馬其諾防線真的是固若金湯嗎?它的弱點是什么?提示:馬其諾防線再堅固,也是消極的防御體系。法國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
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占色當,造成了英法幾十萬大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法國元氣大傷失去抵抗能力,最終在1940年6月,巴黎淪陷,德軍直接控制法國北部,南部由維??苷茌?。擁有世界上大陸軍的法國僅僅六個星期就宣告滅亡,令人深思呀!
西方大國推行縱容政策自食其果,導致了法國的滅亡。當德軍進攻西線時,丘吉爾出任英國首相。走上了與法國不同的道路。
3.英國堅持抗戰(zhàn)法國投降后,德國準備大舉進攻英國,為取得制空權,德軍對英國實施猛烈空襲,英國軍民在新任首相邱吉爾的帶領下,頑強抗拒,德國入侵英國本土的計劃無限期地擱淺了??v觀西歐戰(zhàn)事,北歐被占,法國淪陷,英國損失慘重,這是英法長期推行縱容政策的必然結果。
三、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
1.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1941.6)了解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標志著世界大戰(zhàn)開始擴大化。
2.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 德軍用精銳部隊進攻莫斯科。莫斯科軍民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展開了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莫斯科戰(zhàn)役是德軍在大戰(zhàn)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敗,標志著閃電戰(zhàn)的破產的認識。明確該戰(zhàn)役也改變了英美對蘇政策,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四、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1941.12)
法西斯在歐洲的擴張,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襲珍珠港,標志著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看過的美國大片《珍珠港》,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的情節(jié),結合教材了解珍珠港事件的全過程。進一步解釋:日軍通過珍珠港事件重創(chuàng)美國太平洋艦隊,并發(fā)動了對東南亞地區(qū)的進攻,至此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世界范圍擴大。
法西斯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敵人,英美等國先后放棄綏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國家日益走向聯(lián)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