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400)字通用7篇

時間:2023-04-24 作者:Cold-blooded 讀后感

寫讀后感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寫什么類型的讀后感,都需要認真對待才行,閱讀能讓我們的境界得到一定升華,最關(guān)鍵的還是在于提筆記錄,這就是我們常使用的讀后感,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后感(400)字通用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后感(400)字通用7篇

讀后感(400)字篇1

公元1846年,在一個偏僻的山村里,一座牧師小樓的窗前,坐著一個相貌平平的姑娘。窗外,則是一望無垠的荒野。姑娘在窗前奮筆疾書著,用她的悲憤和想象,敘述著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塑造著一個不幸、艱苦、敢于追求的女孩,而這個女孩就是夏洛蒂·勃朗斯。

經(jīng)典小說中,我最欣賞的就是《簡·愛》,這個寒假從書柜上取下它,再讀一遍,算是重溫。

小說的敘述簡單樸實,既不像《海底兩萬里》那樣的驚險刺激, 也不像《童年》那樣的凄慘,我的心情隨著劇情跌宕起伏,讀完后更是感慨萬千。

人生中發(fā)生的事大多都是偶然的,閑暇時,我做過許多假設(shè),假設(shè)簡不是在那種家庭中遇到種種不幸,假設(shè)她被艱難困苦打倒,假設(shè)她不在羅切斯特家當教師,那會如何呢?各種不定因素組成了簡的一生,而我們又看出了什么呢?

父母曾經(jīng)摸著我們的腦袋告訴我們?nèi)说纳钜侩p手換來才有意義??墒?,在父母孜孜不倦的教誨背后,人們面對挫折時則如此簡單——聽天由命,隨波逐流,卻很少有人認為:人生中總有無窮無盡的挫折和岔道。每個人面對這些岔道時,都必須做出一個選擇,你選了這個,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另一個,或者更多。未來,是不可預(yù)知的,你的選擇決定著你的未來。但是,選擇沒有對錯,你只能判斷它是否適合你,而它是否完美,無從知曉。《簡·愛》這本書真正吸引我的,不是簡選擇或放棄了哪條路,而是她生命中蘊含的閃閃發(fā)光的人格魅力。

故事末尾,簡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邊,曾經(jīng)弱小的她經(jīng)過不斷地努力與堅持,跨過“金錢”“困難”“力量”等等的阻礙,與深深懺悔的羅切斯特在心靈上完全平等。在財力,體力各個方面上,簡已經(jīng)優(yōu)于羅切斯特,這個大男人的生活起居必須依靠這個小女人了。這也是作者對男女平等的奢望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簡艱苦奮斗后的果實。讀完之后,我仿佛得到了心靈上的慰藉。

簡這種不任人擺布的態(tài)度值得人們贊頌和效仿,我愿意像簡那樣活著!

讀后感(400)字篇2

朱自清的《背影》,讓我潸然淚下。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睂懙闷届o自然,我們吟于心間,不能不為之感動,為之心痛。那個時候,朱自清已經(jīng)是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了,雖然處在兵荒馬亂,條件艱苦,有不安全的隱患,但他完全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墒窃诟赣H的眼里,他仍然是個孩子,需要關(guān)照的孩子。他對兒子的那種關(guān)懷,總是那樣無微不至。這篇表達父愛的傳世之作,令人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會令人熱淚盈眶。淚光中就會想起自己的老父親。

?背影》中,父親送別兒子時親自照看行李、和腳夫講價錢、送兒子上車、選好坐位、囑咐再三、托茶房照應(yīng)等等,真是無微不至!這和我們的父母何其相似。吃飯時,生怕我們吃不飽、吃不好;天氣變化,生怕我們熱著、凍著;我們學(xué)習(xí)成績的脈搏,他們巴不得比班主任掌握得還清楚;我們一旦犯錯誤,他們更是著急得說個不?;蛟S他們的言行確實有過不甚妥當?shù)牡胤?,但是可以這么說: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基于愛。他們的關(guān)愛很大程度上就體現(xiàn)在被有些人認為的關(guān)心過度和嘮嘮叨叨之中的。

年輕氣盛的朱自清,一開始也不理解父親,曾在心里暗笑父親的迂,認為父親太不聰明,太嘮叨。然而,父親蒼老、肥胖的背影打動了兒子的心,兒子終于理解了他那至純至美、寬容、博大的愛心。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少年朋友對父母的關(guān)愛卻視而不見;甚至認為父母這也做得不對,那也說得不好,總是來煩自己,很是討厭。更有甚者,完全以逆反心理對抗父母。要知道,父母往往是通過很瑣碎的言談舉止表達著愛子之情的;即便有不妥之處,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像朱自清那樣去理解父母此言此行的出發(fā)點?為什么不能平心靜氣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卻去傷害自己的父母?難道兩代人之間非要設(shè)置一條鴻溝才好嗎?

在我的記憶中,陪伴父親上下班的總是那輛修了又修的自行車,為了那點微薄的工資,父親總是穿梭在一條來回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不管風(fēng)吹日曬還是嚴寒酷暑,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在我的記憶中,每到周六,母親總是在等待中度過,有時等到我們吃過晚飯,等到星星掛在天上……母親坐在燈下,一邊納鞋底,一邊聽著。熟悉的腳步聲近了,母親趕快跑到門口,掀起門簾,父親滿頭大汗,車子前把和后座上都掛滿了東西。這時母親就開始嘮叨:不能早點,孩子們都睡了。每每這時,父親總是一邊跟母親搭話,一邊一件一件卸下車子上的東西,嘴里還念叨著:這是發(fā)的大米、這是油、這是給孩子們買的吃的等等之類的。

父親實在太辛苦了!但在我的記憶里從來沒有抱怨過。如今我們姊妹幾個都長大了,父親也退休了,弟弟妹妹們一個一個都出息了,按理說父親應(yīng)該歇息了,可是他仍然閑不住,家里的幾畝地讓別人承包,父親說什么也不同意,他說農(nóng)民不能丟了土地。腰彎了,背馱了,頭發(fā)也漸漸花白了,這就是我的老父親。辛苦一輩子!樸素一輩子!為了兒女操心一輩子!

讀后感(400)字篇3

燕子南飛,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我們那匆匆而過的日子卻一去不復(fù)返了。

閉上眼在心里默默算著,不知已有多少日子就這樣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水滴滴在大海里,沒有影子,也沒有聲音。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是怎樣匆匆呢早上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他也有腳啊,輕輕悄悄地便挪移了,從東到西。于是,日子便從無形中悄然溜走,容不得你留戀與不舍。

既然生命寶貴,時間又是如此的短暫易逝,為什么我們不好好的珍惜呢偏要白白走一遭嗎?

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似黃河般波濤洶涌一去不返,我們都要抓緊它,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生價值。在我們身邊,就有懂得抓緊一切時間的人。

寒冷的早上,我們都帶好手套、帽子準備列隊做操,就在這短短的3分鐘里,她飛快地抽出作業(yè)本,打開數(shù)學(xué)書,摸出一根筆,三下五除二地算著老師留的題,見我們大部分都站好,她用手把書、本都裝進位斗后,抓起大衣,拿上手套,一溜煙似地沖到隊伍里。待我們回來寫題時,她又開始進行下一項學(xué)習(xí)任務(wù)了。不論有雞毛蒜皮的小事發(fā)生,不論有驚班動地的大事發(fā)生,她總是抓緊每一分一秒,來學(xué)習(xí)。我想,每次考試她都能名列前茅,與抓緊時間努力學(xué)習(xí)是分不開的。

回讀《匆匆》我的感觸更深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做珍惜時間,和時間賽跑的人吧!

讀后感(400)字篇4

去年看了余華的《活著》。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看第二遍就是為了強化看第一遍時心里的感受。

我是一個心腸比較軟的人,而且特別容易被帶入小說。

說真的,我看不懂文學(xué),我能讀出來的只有里面的一個一個的故事。

少年的福貴吃喝嫖賭,敗光家產(chǎn)。但他仍然被家里的所有人接納了,沒有人敵對他。

即便是在被抓去當壯丁以后,妻子家珍對他的忠心也絲毫沒有改變。

上天特殊的關(guān)照,讓福貴又活著從戰(zhàn)場上回到的家鄉(xiāng)。

這時,老母親早已因為沒有藥治病死了,閨女鳳霞也聾了。

接下來作者就開始了對他精神的礪練。他有一個很懂事的兒子有慶,因為天天跑步上下學(xué),被體育老師相中,準備重點培養(yǎng)他當運動員。老天給了他希望的小火苗,而后又殘忍的把它掐滅。兒子有慶因為爭著給校長獻血,被醫(yī)生活活把血抽干了。

接著是他的女兒鳳霞,雖然從小聾啞,但還是找了一個城里的女婿二喜,女婿二喜雖是個歪頭,但實干,孝順,也很疼鳳霞!很快他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就在希望即將升起的時候,鳳霞卻因為難產(chǎn)失血過多死了!

“有慶和鳳霞走了,妻子家珍也活不成了”。接著妻子家珍也死了!

但這還沒完,因為每天都要背著兒子干活兒。女婿二喜身心疲憊,一個不經(jīng)意間的失誤把二喜歪頭夾碎了!

二喜的尸體被送到了縣醫(yī)院,這讓欲哭無淚的富貴聯(lián)想到,這個縣醫(yī)院是他前世的對頭,索走了他三個最親親人的命。

他開始害怕、痛恨這家醫(yī)院!

二喜和鳳霞的孩子苦根自然便跟了富貴。日子雖然依舊艱苦,但眼看著苦根一天天的長大,這又是新的希望。為了給苦根改善生活,富貴煮了一大筐豆子。哪知苦根竟然因為貪吃,把自己活活撐死了!

就這樣,所有的親人都死了。

富貴用便宜的價格買了一頭“比他還老牛”!他給這頭牛起名叫富貴!

這便有了小說開頭的一段,老人牽著老牛迎著夕陽走去,老人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七八分,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說出來你會覺得我要羞辱你。話說過來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么些田也盡心盡力了?!?/p>

最后,老人唱起那蒼老的歌: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背后是炊煙和晚霞。

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和在承受中無怨無悔地活下去的態(tài)度。在最后的結(jié)尾,這老人在夕陽中間就像是一個雕塑。這個形象太突出了。作者不是要寫經(jīng)過歲月以后的云淡風(fēng)輕,他是要寫傷痕都刻在老人的身上。他寫出了活著的高尚和強大!

讀后感(400)字篇5

朱光潛先生的《談美》寫于1932年4月的倫敦。從十五個方面來論述,有:

一、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實用的、科學(xué)的、美感的。

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shù)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三、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臘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美感與快感。五、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美感與聯(lián)想。

六、靈魂在杰作中的冒險考證、批評與欣賞。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與自然

八、依樣畫葫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錯誤。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藝術(shù)與游戲。

十、空中樓閣創(chuàng)造的想象。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創(chuàng)造與情感。

十二、從心所欲,不逾矩創(chuàng)造與格律。

十三、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創(chuàng)造與模仿。

十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天才與靈感。

十五、慢慢走,欣賞?。∪松乃囆g(shù)化。

在《談美》中,朱光潛先生將一件事物從多方面進行了論證。

在一、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tài)度實用的、科學(xué)的、美感的。中,對于一棵古松,木材商是用商業(yè)的心態(tài)去看,科學(xué)家是用研究的心態(tài)去看,而畫家則是用欣賞的心態(tài)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襯了三種效果。從經(jīng)濟、科學(xué)、美感的角度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美的東西需要人們用審美的眼光和欣賞的心態(tài)去看去想,如只講實用,那么美是最不實用的經(jīng)驗。但如果說人類歷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觸動你我心靈深處的唯有那些給予美好情感的藝術(shù)作品,無處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閃著光,指引人們的靈魂、凈化人們的思想。

在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藝術(shù)和實際人生的距離。中,藝術(shù)是主觀的情趣、感覺,而又有些客觀的控制和設(shè)計在其中,太過接近真實容易使人產(chǎn)生功利心,太過主觀也不容易讓人理解,畢竟藝術(shù)是給人們欣賞的。所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從局中和局外人物的角度進行的闡述。

在十五、慢慢走,欣賞??!人生的藝術(shù)化結(jié)束的段落中,不需多言,讀完此書,更見朱先生對美、對藝術(shù)理解的功力。努力向前也不要忘了駐足停下來,看看眼前的風(fēng)景,品味一下生活。

從朱光潛先生的《談美》中,我們可以學(xué)到看待一件事物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并且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內(nèi)容也是不同的。看了《談美》,我想,這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幫助。

讀后感(400)字篇6

在我們的《閱讀》課本上,有一篇題目叫《匆匆》的短文。這篇文章雖然不到150字,但讀起來卻很親切,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感受。

這篇短文的作者是當代著名記作家——朱自清。

其中:“但這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所以我應(yīng)該有所作為,才不會留下遺憾。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現(xiàn)在我們21世紀的青少年都嬌生慣養(yǎng),不會注意這些。早上的太陽公公出山時,我們都賴在床上,一日之計在于晨如此美好的早晨時光就這么過去了。來得匆匆,去得也匆匆。匆匆地吃完午飯?于是,我們不放開一個電視里的精彩節(jié)目,一手端著裝滿米飯的碗,一手拿著搖控器,在電視機前全神貫注,米飯一粒未動。一眨眼的功夫——中午過去了。下午說是要寫作業(yè),卻又和朋友一起去玩悠悠球,晚上再回來玩玩兒電腦。作業(yè)明天再說吧!

一天匆匆得過去了,你做了什么“重要”的大事?這其中有看書、作業(yè)嗎?明天也是如此,今日推明日,明日又何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年少時無所事事,年老時碌碌無為,若是如此,我們的一生將一事無成,我們也沒有必要來到這個世界上。

讀后感(400)字篇7

她的《目送》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當初上學(xué)時學(xué)《背影》,一點都不感動,后來上了大學(xué),我慢慢的體會漸深,這是關(guān)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2008年奧運前夕,父親和母親來北京,匆匆的住了15天,那時父親看起來還是那樣高大強健,下飛機時那么健步如飛。2010年端午,感覺兩年恍然間父親老了,滿頭白發(fā),步子慢了,他是真的.老了。2010年12月,父親來北京看病,看到父親我說不出太多的話,心酸徹夜難眠。喚起了我太多的回憶,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親是我們寬大的遮護傘,我想起來了讀初三時,下晚上自習(xí)時,父親在鄉(xiāng)政府宿舍里給我留的一塊西瓜。

長大的時候父母親卻漸漸成為我們極欲擺脫的枷鎖,那個十八九歲年紀的我們充滿了青春的叛逆,想要盡快地離開父母的庇護,自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我想起來98年我上大學(xué)時,關(guān)于送我去長沙,我和父親還辯過嘴,而那年我們家里讀書買房,經(jīng)濟上的很拮據(jù)??烧娴脑谕夤聠瘟骼耍脻M身是傷的時候,最懷念的還是父母親的鼓勵,因為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家的小孩都是最棒的。想來了這次父親來北京看病時仍然清晰地講到那些道理。……..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親人在的時候總是不夠珍惜,而在她們忽然離去之后,我們才明白,這個世界上也許再也沒有人像家人一樣無私無悔地愛著我們,那份入骨的血緣和溫暖的失去足于使整個人生的信念倒塌。家人的緣分要幾世的福分才能修得在一起,以后再也不會有這樣的緣分,生離死別之間,唯有親情的思念仍然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