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5篇

時間:2023-03-03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能夠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為了寫出高質量的教案我們必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5篇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

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器的結構和基本功能,能正確地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大數目的一步和兩步式題的計算。

2感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便捷和準確,體驗依據計算的需要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適的運算方法。

3、經歷用計算器探究和發(fā)現簡單數學規(guī)律的過程,在嘗試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一步和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難點:依據計算的需要和數據特點選用合適的運算方法;借助計算器探索發(fā)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guī)律。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出示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機智過人》的圖片。

師:節(jié)目中有最強人類代表和人工智能進行精彩而有趣的“人機大戰(zhàn)”,人們都在談論到底是機器人厲害?還是人類厲害呢?你怎么看?

師,你們說的都有道理。機器人和人類各有優(yōu)勢,咱們要想辦法用好人工智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發(fā)揮一下人腦的優(yōu)勢,使用好計算器以為我們服務。板將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了電視節(jié)目《機智過人》中“人機大戰(zhàn)”的情境,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人與機器的關系,激發(fā)學生想要操控機器為學習服務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嘗試操作、自主探索一一正確使用計算器

一、介紹計算器的基本結構

出示計算器圖片。

師:你在哪里見過人們使用過計算器?

師:請拿出計算器仔細觀察,計算器上有些什么?關于計算器上的各種鍵,都是派什么用處的?你們知道嗎?把你知道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匯報計算器的構造:顯示器、數字鍵、符號建、開關機鍵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認識計算器的基本結構和一些常用鍵。

二、正確使用計算器

1、初試本領。

師:認識了計算器,問問自己:“我會用計算器嗎?”

請用計算器算一算:38+27= 30x 18=

師:以38+27為例,說說你是怎樣按鍵計算的?(課件演示輸人過程)

師:計算器到底算的對不對呢?有什么辦法知道?(口算或筆算)

師:既然這兩道題用筆算和口算都能算,那還學習計算器干什么用呢?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讓學生在嘗試操作、互相交流中認識計算器的計算方法“既然這兩道題用筆算和口算都能算,那還學習計算器千什么用呢?”這一誘導性的問題,旨在讓學生領悟到計算器的價值是進行大教目的計算。

2、為什么要用計算器。

出示題目:13027-8934= 41600÷128=

師:這兩道算式和上面兩道算式有什么區(qū)別???如果想快速算出來,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請計算器來幫幫忙。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反饋。

[小結]在輸人的時候我們要盡可能的做到:整體讀數,細心輸入。

[設計意圖]在操作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用計算器計算大數目的快捷,同時也提醒學生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整體讀數、細心輸入。

3、體驗計算器使用中的困惑。

(1)巧遇困惑,識別運算順序。

出示題目:20xx-39x 21=

師:怎么會有兩個答案呢?究竟哪一個對呢?計算錯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引導學生討論)

師:原來是手里的計算器不懂運算順序,那怎么辦?看誰能辦法來指揮它?

讓剛才算錯的同學重新按計算器計算。

展示比較智能的計算器,能識別運算順序

老師介紹這兩種計算器:聰明的計算器和傻瓜計算器。

重點說了,傻瓜計算器怎樣來進行計算?

除了用這樣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2)認識“m+”、“mr”、“mc”功能鍵

師:在你們的計算器上有這兩個鍵:“m+”“mr”有的計算器上是“mrc鍵”,“mrc”是“mr”和“mc”的合并鍵,知道這兩個鍵有什嗎?它們就是計算器的紙和筆。

師:知道怎么用嗎?視頻播放,計算這個算式使用這些鍵的用法。

39x21 “m+”(記憶)

20xx- “mr”(提取)

= “mc”(刪除記憶)

你對計算機還有哪些了解嗎?

活動:向同學介紹計算器。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要用好計算器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計算器是“科學型”還是“算術型”,如果是“算術型”計算器,在計算混合運算的時候,要注意運算順序,并讓學生學會如何使用用“m+”、“mr”、“mc”這幾個功能鍵。

第三環(huán)節(jié):及時反思,合理使用計算器

一、感受計算器的優(yōu)勢

師:你覺得計算器怎么樣?你對這個新朋友有什么評價?

[小結]計算器的確是人們的好幫手,用計算器計算又快捷又準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二、靈活選擇,辯證對待

游戲:挑戰(zhàn)30秒

師:下面咱們進行一個挑戰(zhàn)賽?

出示題目:9467 x 567x0=

45 ÷5=

9328-2965=

師:做完這組題,你對計算器的使用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結]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才能幫助自己又快、又正確地解決問題。

師:(指著課題)我們再間間自己。我會用計算器了嗎?

[設計意圖]這是教材內容中沒有的,之所以要補充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雖然有了先進的計算工具,還要將它和口算、筆算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各種算法的優(yōu)勢。

第四環(huán)節(jié):積極探索、善于動腦一享受借助計算器而超越計算器的快慰

出示挑戰(zhàn)題目:

111111111×11111111=

師:遇到了什么問題?原來計算器的顯示屏是有限的,計算器解決不了,怎么辦?靠我們的大腦,想想看,有什么好辦法?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討論研究,仔細觀察,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

1x 1=1

11x 11=121

111x111=12321

1111x1111=1234321

11111x 11111-123454321

111111x 11111121345654321

1111111x 111111234567654321

11111111x 1111113-56787654321

111111111x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師:你們看多美呀,這就是數學之美!

[設計意圖]故意設計此題,讓學生體會到計算器也有計算不出來的題目。但我們可以通過研究計算出來,讓學生學會利用計算器去探索和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最后?!皩毸怠钡恼故?,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神奇和美妙。

第五環(huán)節(jié):追根溯源、拓展視野一介紹計算工具的發(fā)展史

師:計算器幫我們“發(fā)現”規(guī)律,讓我們領略到數學王國的奇妙!那關于計算工具發(fā)展的歷史,你知道嗎?

學生介紹自己對計算工具發(fā)展史的了解。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的介紹計算器的發(fā)展史,形象生動,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起學生對計算器甚至是更先進的計算工具的探索興趣。

第六環(huán)節(jié):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師:學完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回顧全課,讓他們充分感悟計算器給人的生活帶來的便捷,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生想要發(fā)明更先進計算工具的欲望。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材簡析】

鐘表的認識是第一冊新增的學習內容,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認識鐘面,會看整時,并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在課前的了解中,我發(fā)現有好多孩子都驕傲地捋開袖子向我展示他漂亮的手表,有的是有分針和時針的,也有的是電子表。雖然一部分學生不能迅速準確地看時間,但都了解鐘面內容,認識整時。因此,本節(jié)課除了讓學生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理解知識外,主要學習任務定位在:

1. 貼近生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魚水之親。

2. 重視動手操作,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新知識。

?教學目標】

1. 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并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整時。

2. 培養(yǎng)學生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 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歸納表達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識鐘表

(一)聽音樂《在鐘表店里》

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好像是敲鐘的聲音。

生:是寺廟里和尚敲鐘的聲音。

師:我們聽到的是鐘表店里的聲音,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和鐘表兄弟們交朋友。

板書:認識鐘表。

[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聽一段美妙的音樂為切入點,引發(fā)學生的親切感,在聽、猜、議中營造積極、活躍、民主的學習氛圍,利于孩子們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看主題圖,感受生活中的知識應用

師:聽完了音樂,我們去小紅家看看。

(課件展示:時針和分針走到7點整,小女孩起床了。)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見小女孩起床了。

生:我發(fā)現墻上的鐘滴答滴答到7點時,小女孩就起床了。

生:早上7點時,爸爸就催小紅起來上學了。

師:小紅每天早上都在7時準時起床,在數學里,我們通常把7點說成7時,我們也要學習小紅,遵守時間,按時起床、上學。

二、認識鐘面

(一)看鐘面

(以小組形式觀察、討論,每組一個實物鬧鐘。)

師:剛才小朋友通過看鐘,知道小紅是7時起床,那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鐘表兄弟的臉上到底有些什么呢,請組長拿出鬧鐘,我們一起來觀察鐘面。

(二)說鐘面

生:我們看到有三根針在工作,我們還知道它們叫時針、分針和秒針。

(請這一組到投影儀下指出三根針)

師:那誰能告訴大家三根針分別是怎樣的?

生:短短胖胖的是時針,再長一點的是分針,最長的走得最快的是秒針。

師:哦,今天我們得委屈一下秒針弟弟,我們暫時不去理他,先來和時針和分針交朋友,好嗎?

生:我還看到鐘面上有12位數字寶寶。

生:老師,我們組發(fā)現鐘上有一格格的東西。

歸納小結:鐘面上有12個數,長長的針叫分針,短短的叫時針。

(課件畫面鐘的12個數,時針、分針閃動。)

三、認識整時

(一)會看整時

1. 教師在鐘上撥一個時刻5時。

師:你知道這是幾時嗎?你是怎么看的?

生:5時,我看到時針在5上嘛。

生:他講得不好。先要看分針指在12上,然后我發(fā)現時針指著5,就說明是5時。

師歸納:很多小朋友都會看,真能干!

當長長的分針指12,時針指5,就是5時。

(教師貼上5時的鐘面,板書:5時)

2. 鞏固:教師撥2時、12時,分別問學生表示幾時。

(二)會撥整時

1. 師:我們每天在上午10時開始上第三節(jié)課,請你在自己的學具鐘上撥出10時。

(反饋:投影下展示操作結果。)

師:你是怎么撥的?

生:我先把分針撥到12上,再撥時針指著10。

2. 師:請同桌兩個小朋友一個撥,另一個說出是幾時;也可以一個小朋友說自己喜歡的時刻,讓另一個小朋友撥一下。

反饋,抽2對同學展示活動過程。

[基于知識點的淺顯,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怎樣看、撥整時,由感性到理性,自然流暢,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位地位,而且培養(yǎng)了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會認電子表

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師:今天早上老師要在7∶00上班,到校門口時看了一下手機(課件顯示手機7∶00閃動),你知道老師有沒有遲到?你是怎么想的?

生:沒有遲到,剛剛好。

生:沒有。手機上說現在就是7時。

師:你是怎么看的?

生:中間兩個小圓點,后面有兩個0,說明是剛剛好,沒有多出來,前面是7,就是7時。

師:你的意思是說小圓點后面兩個0,是表示整時,對嗎?

生:是的。

師:這位小朋友知道的知識可真多,對的。我們在看手機上這樣的時刻時,中間有兩個小圓點,如果后面是00,那么前面寫著幾就是幾時。

板書:7∶00 7時

(課件顯示電子表 11∶00 1∶00)

師:你知道這表示幾時?

2. 聯系生活。

師: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生:我的電子表上。

生:我爸爸的電腦上也有。

生:我們家的vcd上也有。

生:我發(fā)現新的83路車上也有這樣的鐘。

師:老師在生活中也發(fā)現了許多這樣表示時間的。

(投影展示一些票據如船票、超市收銀單、銀行結賬單等)

[讓數學走近生活實際,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如老師有沒有遲到?你還在哪里見過?促使學生聯想,在生活經驗中搜集信息,體驗到數學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數學的作用,體驗數學的樂趣。]

(四)游戲:找朋友

用錄音機放音樂:《找朋友》

師:請每一小組內表示同一時刻的小朋友走到一塊兒握手。

內容:

抽一小組,和他們一樣的小組驕傲地拍兩下手。

[游戲雖簡單,但有音樂情境,有思考選擇,有活動體驗,同樣也被孩子們樂于接受。三種形式的時刻表示方法也得到了鞏固強化。]

四、快樂數學大轉盤,聯系生活中的一天

轉盤制作:

師:老師看到冬冬的一篇日記,記著一天里他干了些什么,請你們小組合作又分工,看看日記,然后根據畫面撥出鐘上的時刻,最后把日記寫完整。

小組看、撥、轉、寫,忙得不亦樂乎。抽一小組反饋結果。

師:你覺得你們組這樣做怎么樣?

五、初步了解時針一天轉兩圈

師:星期天,明明和英英發(fā)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讓我們先來聽一個電話。

師:猜一猜,兩人會不會按時見面?為什么?

小組討論:

生:我想會的。他們說好時間又說好在什么地方。

生:我想不會。有可能明明遲到了。

師:那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再來聽一個電話。

師:從剛才這件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下次和別人約會時,要說清楚是什么時候。

生:8點鐘有上午的,也有晚上的。

生:一天中有兩個8時。

課件顯示時針走一圈。

師歸納:一天里時針要走兩圈,有上午的8時,然后到了中午、下午、傍晚,又有了晚上的8時。想想,冬冬的日記上還應該補充一些什么?在下課后把它完成。

[錄音中新奇的故事情節(jié)一下子吸引了學生,會與不會兩種意見爭論不休時,再聽結局,通過這一扣人心弦的生活中熟悉、具體的誤會,使學生明白地感受到時針一天走兩圈。]

六、總結,實踐應用

(一)知識梳理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嗎?

鐘表兄弟在嘀嗒嘀嗒地跑步,時間就這樣一秒一秒地過去了,再也不回來了,我們從小要珍惜時間,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二)學以致用

師:用今天新學的知識,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星期天。

[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既激發(fā)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初步認識鐘面。教材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由于時間和時刻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根據學習內容的自身特點,根據課標精神,我在設計教學時力求體現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聯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參與。具體的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精心設計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只有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他們才能主動探索,進而獲取知識。

(1)看手機,學會看電子表: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手機、電腦、電視,對∶00這樣表示時間的電子表很熟悉。因此我想到了一個看手機判斷老師是否遲到的活動。一來貼近生活,學生在生活中碰到過,學習后能為生活服務,二來通過具體事件豐富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

(2)看冬冬的日記,玩數學大轉盤:新理念下,大膽而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甚至是重組或改編教材,是教師的業(yè)務權利。我對92頁生活中的一天進行了加工,再創(chuàng)造,把整個內容科學、周密地設計成一個轉盤??慈沼洓Q定畫面撥鐘看鐘補充日記,整個活動呈現科學性、有趣性、多樣性。在這個游戲情境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興趣盎然地進行了多個知識點的訓練。

(3)明明和英英的約會故事:能不能按時見面?為什么?讓學生在具體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過具有挑戰(zhàn)性問題的思考、討論,自然而然地了解一天中時針轉兩圈,有上午幾時和下午幾時之分。我想,這兩個生動的電話,學生可能一下子忘不了吧,我的教學難點之一就迎刃而解了。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人人參與。

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xù)發(fā)展。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事物。

如認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小組內觀察鬧鐘的鐘面上有些什么,人人都參與觀察、表達、交流,感性地接觸到鐘面,然后在反饋中自由地說,盡情地說,再從小朋友自己的語言中拉出所要學習的中心內容。

再如:92頁教材結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來鞏固對整時的認識,我想到了轉盤和日記,利用小組合作優(yōu)勢,強調人工協(xié)作,有不同意見商量磨合,每個學生都是主人,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fā)現,去再創(chuàng)造。

3. 重視動手操作實踐。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課標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特點,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

如摸一摸鐘面觀察;在人手一個的學具鐘上操作;同桌兩人互撥互說;轉動畫面撥時刻;練習書寫時刻。在這些活動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學,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學準備:

米尺、學生尺、長繩、1米長的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數據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邊演示,教師邊強調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

(二)引入新課。

1.比賽測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師同時測量黑板的長度??凑l先測量出黑板的長度?(學生測量黑板下沿長度,老師測量上沿長度。)

(2)課件出示主題圖,你們認為這樣的測量比賽公平嗎?為什么?(老師的尺子長,方便測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p>

2.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點明課題:認識米。(板書:認識米)

二、親歷過程,探究新知

(一)認識米。

1.觀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2.教師為每四人小組準備一根1米長的繩子,讓學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長。

3.找身體中的米尺。(小組合作交流)

(1)幾個腳的長大約是1米?

(2)幾拃的長大約是1米?

(3)從腳底往上,大約到什么位置是1米?

(4)雙手側平舉是否大約是1米?(注意學生身高的差異)

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長度時,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4.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度大約是1米?(生舉例說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劃、測量、估計深化對米的認識,逐步形成1米的實際表象?!?/p>

5.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生舉例說明)

6.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板書:米 m)

(二)認識米和厘米的關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長?讓生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2.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測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組合作活動:

(1)活動要求:兩名同學拉直小組內1米長的繩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測量繩長。

(2)經過測量發(fā)現:1米有5個20厘米,即:20+20+20+20+20=100(厘米)

5.課件演示測量過程。還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圖,10厘米10厘米的數,得出結論。

6.引導學生歸納米和厘米的進率:1米=100厘米。(板書:1米= 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對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讓他們經歷猜想、驗證、得出結論這一研究問題的過程,學會有條理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深化1米的實際表象?!?/p>

三、嘗試練習,應用提升

(一)量一量。(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拿出準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接著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3題)

本題需要先量出實物的實際長度,再推算大約多少個這樣的實物長1米。推算較難,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結果即可。

(三)估一估。(教材第8頁練習一的第4題)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一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篇5

1、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2、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現在班里大部分學生都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端正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較為感興趣、有信心。學習充滿熱情,能夠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活學活用。學習習慣方面,學生能夠課前做好準備,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發(fā)言、思考,聲音響亮。但個別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愛搞小動作,需要及時提醒和引導。

3、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線段的特征。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哪些體育活動?為什么?體育活動可以增強體質,磨練意志,大家要多參加。

2.出示圖片,小朋友們在干什么?跳繩和拔河要用到什么?這兩根繩子在形狀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圖片,你能給圖上的這些線分一分類嗎?為什么這么分?

4.你能把彎彎的線變直嗎?

活動2【講授】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操作,把彎線變直。師指出,拉直的這段線就可以看作一條線段。

2.觀察線段圖,線段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匯報: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3.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線段,舉例,學生找線段。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張長方形白紙上你能找到幾條線段?你能再變出一條嗎?學生折紙,師說明折痕可以看作一條線段。同桌比較折出的線段,發(fā)現什么不同嗎?得出結論:線段有長短。

2.線段可以測量嗎?怎樣測量?學生說測量方法。

3.出示一橫一豎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通過測量發(fā)現同樣長。

4.測量書中第五頁三條線段的長度。匯報,訂正。

5.總結線段的三個特點: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長度。

活動4【練習】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出示圖形,分別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連接兩點能畫出幾條線段?學生動手操作,匯報。三個點呢?完成書第五頁做一做的第二題,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四個點呢?兩種方法不遺漏。一種是從外到內,一種是從一點出發(fā)。按照這兩種方法完成五個點,每兩個點畫一條線段,能畫出幾條線段,是什么圖形。

3.小明要去小紅家,有四條路,請同學們幫小明找最近的那條路。你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你挑的路是最近的呢?

4.消防員接到任務是怎么樣迅速到達的?房間的管子是直的,滑下來可以節(jié)省時間。

思想教育:他們的工作很辛苦,我們應該尊敬他們。

5.為什么乘坐電梯?因為電梯的運動軌跡是直的,省時省力。安全教育:乘坐電梯時要注意安全。

活動5【測試】及時反饋,發(fā)展思維。

1.填空:線段是( )的,有( )個端點,( )量出長度。

2.選擇:下面哪些是線段?

3.量一量下面圖形的邊長,你發(fā)現了什么?

活動6【作業(yè)】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

數學書第九頁第6題,第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