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教案參考8篇

時間:2023-01-23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回顧好過往的教學之后,才能將教案制定得更有價值,教案是具有指導性的,有助于教研活動得開展,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九年級語文上教案參考8篇,感謝您的參閱。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參考8篇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1

?隆中對》

教學目的:

1.通過課文,了解當時的天下形勢,諸葛亮提出的政治藍圖,計謀及策略。

2.理解時年27歲的諸葛亮的遠見卓識、極其銳利的戰(zhàn)略眼光。

教學難點:

1. 重點字詞及句子的理解。

2. 有關歷史人名及故事。

3. 當時的天下形勢,諸葛亮提出的政治藍圖,計謀及策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三國演義》開篇有一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夕陽依舊,英雄生命已逝,但卻活在后世人的記憶里,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今天我們要通過《隆中對》這篇文章來了解他,在學習之前,問一問學生,了解哪些關于諸葛亮的詞語、對聯(lián)、詩歌、故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二、課文朗讀。(范讀,齊讀,指名讀相關段落)

三、作家與作品。

1. 文章出處。(本文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作者是陳壽,字承祚,晉朝安漢人,所著《三國志》共65卷,記載三國時期魏、蜀 、吳的歷史。)

2. 介紹關于《三國志》:《三國志》是歷史散文。記載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三國志》分為《魏書》、《蜀書》、《吳書》。屬紀傳體的分國史。它善于敘事,總是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節(jié),進行簡潔描述和重點刻劃,從而突出中心,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物征,文學價值很高。

?三國志》在二十四史中,與《史記》、《漢書》、《后漢書》一起被稱為“四史”(前四史)。

3.文中當時的人物介紹:

曹操:漢室丞相,挾天子而令諸侯 (200年官渡之戰(zhàn)擊敗袁紹,基本統(tǒng)一黃河流域;207年北征烏桓,取得勝利,為統(tǒng)一全國準備了條件。)

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

(牢固地占有長江下游南部地區(qū)。)

劉備:出身于販屨織席之輩

(相繼投靠陶謙、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年起兵攻打曹操失敗,依附袁紹;次年因袁紹全軍覆沒,逃往荊州依附劉表,受排擠被送到新野小縣屯兵——雖號稱“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

4.時代背景。

東漢末年朝廷政治日趨黑暗,官府徭役繁重、刑罰極其苛刻,廣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這時,爆發(fā)了一場規(guī)模巨大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過程中產(chǎn)生和壯大起來的大小武裝力量,為了取代東漢王朝,爭奪勢力范圍,進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爭和頻繁的軍事混戰(zhàn)。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起家的曹操、劉備和孫堅,在多次戰(zhàn)爭中,一步步擴大勢力。赤壁大戰(zhàn)之后,形成了曹操、劉備和孫權三國鼎立的形勢。

5.解題

公元207 年,劉備屢敗,只好投靠劉表,寄居新野,勢單力孤??是筚t者輔佐其成就大業(yè),于是三顧茅廬,問計于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的三顧之情所打動,為他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做分析?!皩Α保夯卮?應對。

四、再讀課文,弄準字音。

隴畝(lǒng) 傾頹(tuí) 猖蹶(chāng jué) 存恤(xù) 夷越(yí)

胄(zhòu) 殆(dài) 沔(miǎn) 詣(yì)

五、利用課文注釋或《教材全解》弄清課文大意。

六、自學效果抽查。

七、再次朗讀體會。

八、作業(yè)。

將自學或抽查中重點的字詞解釋在作業(yè)本上。

第二課時

一、朗讀激趣。

學生自選你最喜歡的一段當堂朗讀。

二、抽查消化情況。

昨天作業(yè)本上字詞的抽查。

三、文章脈絡。

1、諸葛亮青年時代之事 一論曹操——不可爭鋒 未出茅廬而

2、徐庶推薦諸葛亮 二論孫權——為援不圖 知天下天分

3、劉備問計,諸葛亮對策 三論荊益——天所以資

4、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孔明之重要性) 四論策略修明內政,聯(lián)吳抗曹

四、逐段深研。

第一段:簡介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遠大的抱負。

1.為什么交待這個?——與《陳涉世家》聯(lián)系:

①寫人物傳記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傳記的寫法。

②為下文作鋪墊。

2.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說明他什么?

說明他志向遠大,自認為有出將入相的才能。

3.為什么“時人莫之許”,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謂為信然”?

因為當時人們還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

才知道他確有出將入相的才能。

第二段:寫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1.徐庶為什么說諸葛亮只可“就見”“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夠尊重地請他,他肯定不會來。⑵親自前往拜訪,才能顯示思賢若渴,才能表現(xiàn)對人才的尊重。(3)通過徐庶的話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能。

第三段:寫劉備三顧茅廬問策。

1.“三顧茅廬”為什么不詳細介紹?

隆中的對策才是要點,這樣安排詳略得當。

(1.小說 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強;從很多細節(jié)上進行文學加工,如寫諸葛亮臥睡草堂讓劉備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細節(jié),這樣使二人的見面更有戲劇性了。2.小說詳細寫了三顧茅廬時關羽和張飛的表現(xiàn),以襯托劉備求賢若渴的真誠態(tài)度。3.小說還刻畫了諸葛亮的個性,他在劉備的請求面前一再推辭,表現(xiàn)出一副隱士風范。)

第四段:寫隆中對策。 新課 標第一 網(wǎng)

一論曹操 軍事優(yōu)勢——擁百萬之眾 政治優(yōu)勢——挾天子而令諸侯

結論——此誠不可與爭鋒

二論孫權 地位鞏固——已歷三世 地理優(yōu)勢——國險 政治優(yōu)勢——民附,賢能為之用

結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三論荊益 (荊州) 地理優(yōu)勢——用武之國 交通便利(易攻難守) 政治形勢 ——其主不能守(既不會用兵,又不會用人) 結論——可爭,但作為根據(jù)地不保險。

(益州)地勢險要——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政治形勢——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結論——可圖,作為根據(jù)地。

第五段:側寫羽、飛,體現(xiàn)對其器重與信任。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作業(yè)2題

第三課時

一、深入探討。

1、諸葛亮替劉備設計的政治藍圖是什么?諸葛亮為達到這個目的提出了什么戰(zhàn)略方針?根據(jù)是什么?

藍圖:“霸業(yè)可成 ” “漢室可興”

方針:“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接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根據(jù):占據(jù)荊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對諸葛亮的這番話,劉備是什么態(tài)度?從這番話看,應怎樣評價諸葛亮?

劉備是持肯定、贊同的觀點。諸葛亮是個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3、在對前景形勢的分析中,諸葛亮特別強調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來的?

特別強調了“人謀”的作用 “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賢能為之用”“ 總攬英雄”。

4、結合具體語句,分析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的人物形象。

劉備:是一個思賢若渴、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的英雄形象。

諸葛亮:是一個富有雄才大略的謀臣形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5、結尾寫“關羽、張飛等不悅”有什么作用?

引出劉備對諸葛亮的評價,說明他的“自比”并非虛夸,從側面突出了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時照應了前文,使文章顯得結構嚴謹。

二、體會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運用。

正面:諸葛亮隱居及答問過程 體現(xiàn):不凡抱負和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

側面:徐庶的推薦、關與張的不悅、劉備的回答 體現(xiàn):表現(xiàn)諸葛亮的非凡才能。

三、拓展練兵。

1.通假字:①欲伸大義于天下:信,通“伸”,伸張。②自董卓已來 :已,通“以”。

2、詞類活用:

①名作動:簞食壺漿:簞,用簞盛,名詞作動詞。 壺,用壺盛。

信義著于四海:信,講信用。

②名作狀。:于是與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西和諸戎:西,向西。

3、一詞多義:

①信:謂為信然——確實 信義著于四?!\信 欲信大義于天下——同“伸”,伸張

②因:因屏人曰——于是 因以為號焉?!段辶壬鷤鳌贰虼?/p>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憑借 余因得遍觀群書——因此 罔不因勢象形——就著,根據(jù)

③遂:由是先主遂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紹——終于、最終

遂迷,不復得路?!K于、竟然

④誠: 此誠不可與爭鋒。——加強肯定語氣,的確、實在。 誠如是——如果

⑤已:然志猶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來——通“以” 已歷三世——已經(jīng)

⑥謂:謂為信然——認為 謂先主曰——對……說

⑦然: 謂為信然——這樣 然志猶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 賢能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國 ——運用

4、句式:

⑴判斷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此用武之國。

⑵省略句:君與俱來。

⑶倒裝句: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

⑷遞進復句: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⑸被動句:賢能為之用。

5、古今異義

顧 古義,拜訪。將軍宜枉駕顧之。 今義,照顧。

凡 古義,總共。凡三往。 今義,平常的。

孤 古義,我,古代王侯的自稱。 今義,孤立。

殆 古義,大概。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今義,危險。(百戰(zhàn)不殆)

日 古義,一天天。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今義,太陽或日子

四、出自本文的成語。

度德量力 簞食壺漿 挾天子而令諸侯

五、用法遷移。

將下列字組成語并要求用法一樣:

①躬:親自。(事必躬親:不管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親自去做。)

②身:身臨其境、身體力行、身先士卒、身經(jīng)百戰(zhàn)

③度:審時度勢、以己度人

六、視野擴展。

收集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成語或名句。(每生至少收集3條)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肖像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2、了解對比手法

3、體會通過人物描寫表現(xiàn)中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學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少年閏土》,它是節(jié)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xiāng)》,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示標

三、新授:

1、在故鄉(xiāng),“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著重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又以寫誰為主?

2、課文中幾次寫到閏土?

3、對于少年閏土,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的?(肖像、語言)

討論:

①少年閏土的外貌是怎樣的?

②少年閏土的動作語態(tài)是怎樣的?

③少年閏土對“我”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④少年閏土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⑤少年閏土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4、對于中年閏土,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的?(肖像、語言、神情)

討論:

①閏土的外貌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②閏土的動作語態(tài)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③閏土對“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④閏土對生活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⑤中年閏土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5、什么原因使閏土發(fā)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從“小英雄”變成了“木偶人”呢?

“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

6、另一人物楊二嫂又是怎么描寫的?

討論:

①對于二十多年前的楊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肖像)

②對于今天的楊二嫂,采用了哪些描寫手法?(語言、肖像、動作)

7、楊二嫂的變化的說明了什么?

小市民階層的日益貧困。

8、“我”這一人物在文章中又是怎樣變化的?

9、作品對閏土、楊二嫂兩個人物前后的變化,揭示了什么問題?

這就充分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是使舊中國農村經(jīng)濟日趨破產(chǎn),廣大農民生活日趨貧困的總根源。這就是魯迅描寫閏土、楊二嫂形象變化所揭示出來的深刻社會意義。

10、作品對閏土、楊二嫂的描寫在寫作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

人物描寫,特別是肖像描寫,一定要抓住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給人以深刻印象,并能為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服務。

三、作文片斷訓練:肖像描寫

四、板書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3

實用教案

?創(chuàng)意說明】

這是一篇洋溢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小說,語言大多是民間口語、俗語,活潑伶俐。因此,本創(chuàng)意的設計是:多層面的誦讀小說,感受、觸摸和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變體式閱讀小說(即把本文節(jié)選的兩章節(jié)當作寫人敘事的記敘文來讀)

1、指導學生擬如下小標題: 何滿子與奶奶何滿子與爺爺

2、學生通讀全文,完成字詞疏解。

3、積累詞語:

咬牙切齒人高馬大膀闊腰圓兩肋插刀三顧茅廬腰纏萬貫

咬文嚼字望影而逃天倫之樂如坐針氈望眼欲穿影影綽綽

一氣呵成妙手回春斷壁殘垣芒刺在背榮膺膩歪坍塌

戲謔捯氣

二、選讀描寫人物的文段,感受特色語??

1、漫畫式的人物外貌描寫:

寫何滿子:如“剃個光葫蘆頭,天靈蓋上留個木梳背兒;光屁股,兩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寫奶奶:如“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長滿老繭的大手……”

寫爺爺:如“人高馬大,膀闊腰圓,面如重棗,濃眉朗目,一副關公相貌。”

寫老秀才:“手拿一桿斑竹銅鍋的長桿煙袋,整天板著一張陰沉沉的臉?!?/p>

2、評書式的人物介紹:

寫奶奶:“嗓門也亮堂,罵起人來,……就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她還會扎針、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紅傷……。”

寫爺爺:“好戴高帽兒,講排場,擺闊氣,編起故事來,有枝有葉,有文有武,生動曲折,驚險紅火?!?hellip;…

3、妙用純鄉(xiāng)土味的比喻凸顯人物:

寫奶奶的潑辣:“一丈青大娘罵人,像雨打芭蕉,長短句,四六體,鼓點似的……”

寫纖夫被打的狼狽:“像風吹乍蓬,轉了三轉……”“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紛紛落水?!?/p>

寫何滿子的玩劣:“長到四五歲,就像野鳥不入籠……

寫老秀才的嚴肅:“只覺得頭上壓著一朵烏云,叫人喘不過氣。”

寫爺爺?shù)暮纾骸熬拖窀舍?hellip;…”

4、趣用壓韻和對偶的民間口語、俗語,讀來抑揚頓挫,有節(jié)奏感:

排比對偶并用:“何滿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葉子,眼珠子,命根子?!?/p>

句中短語對偶:“轉了三轉,擰了三圈,滿臉開花,口鼻出血,緊一口慢一口倒氣,高一聲低一聲呻吟?!薄坝譄阌稚瞎?,又拜佛又許愿”;“嘮叨這個,嘟噥那個”;“有枝有葉,有文有武,生動曲折,驚險紅火”;“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頭發(fā)長,見識短”;

學生還可以自由選點,讓例句與賞析更豐富多彩。

三、總結與歸納

備學教案

?創(chuàng)意說明】

本課活動安排學生先從文中找事例支撐人物性格,然后簡短的口述一段自己身邊某人的典型形象或事例。

?教學步驟】

一、通讀全文,熟悉小說情節(jié)

二、在線閱讀,了解劉紹棠及其作品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人。1949年中學時開始發(fā)表小說,作品深受孫犁的熏染,擅長鄉(xiāng)土文學的創(chuàng)作,作品反映農村的背景閱讀,了解小說。

時間:抗日戰(zhàn)爭的年代。 地點:京東北運河畔一個普通人家

構思:沒有章回體,但浸潤著古典文學色彩。采用兒童視角。

語言:生動活潑,讀來朗朗上口。

歷史和風土人情,格調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自稱作品是“為粗手大腳的爹娘畫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綠葉》《中秋節(jié)》;中篇:《運河的槳聲》《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二等獎)長篇:《春草》《京門臉子》等。

三、感受人物形象與性格

何滿子: 好動玩劣,聰慧靈秀;

好學好問,伶俐可愛;

疼愛爺爺,有愛憎立場,有男子漢氣;

何大學問: 剛正不阿,仗義輕財;

慷慨豁達,俠肝義膽;

能說會道,嫉惡如仇;

一丈青大娘:口苦心甜,寵愛孫子;

身強體壯,能干潑辣;

信神拜佛,思想守舊;

直腸直性,愛憎分明;

性格豪爽,勤勞善良;

學生從文中組合語言,支撐以上說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還可由教師示例或按照句式完成說話。

四、說說身邊的“他”或“她”

1、自由回憶與醞釀?;貞浬磉呌械湫吞卣鞯娜?。

2、具體描述他(她)的一兩個生動有趣的細節(jié),不超過100字。

3、表達、交流,學生互評,教師點撥。

五、聯(lián)展閱讀,擴大視野

1、趣談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綽號。

例:《水滸》中林沖、魯智深、孫二娘、宋江、吳用、李逵等。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

鼓勵有能力的同學講述與綽號有關的趣事。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4

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如果說人的身體活動需要空間,那么,人的精神活動是不是也需要空間呢?精神活動的疆域應該怎么來分配呢?這正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議論性散文,它將“說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

二、自我研學生成新知

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祖籍山東,1952年生于新疆伊寧。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yī)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

(2)背景鏈接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自己的居住條件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家”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身體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寬敞,可人們是不是也該想到“心靈活動”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寬,也需要達標呢?正如書中所說,“有一顆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輸?shù)贸隽α俊保菓摓樽约旱木裥藿ㄈg小屋。

2.生難字詞

(1)字音

寬宥(yòu) 游弋(yì)輕覷(qù)麾下(huī)

廣袤 (mào) 贅余(zhuì) 窗欞(líng) 坍塌(tān)

要訣(jué) 困厄(è) 襟懷(jīn) 灼晃(zhuó)

自慚形穢(huì) 憎惡(zēng wù )

(2)詞義

?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林林總總】林林,眾多的樣子;總總,眾多而雜亂的樣子。形容品種繁多。

?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即,就。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

?鳩占鵲巢】斑鳩占據(jù)喜鵲的巢。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土地、產(chǎn)業(yè)等。

?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

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

明確:第一部分 (第1~6段):引出話題——如何布置我們的心靈空間。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們的精神世界里應該建立“三間小屋”。

第一層(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間精神小屋,即盛著我們的愛和恨的小屋。

第二層(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間精神小屋,即盛放我們的事業(yè)的小屋。

第三層(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間精神小屋,即安放我們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建筑得美觀結實、儲物豐富的條件,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把小屋擴建成精神大廈。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驟三精讀課文深入了解

1.作者說的是哪三間精神的小屋?

明確:(1)第一間小屋盛著我們的愛和恨。(2)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yè)。(3)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

2.第1~6段寫的是什么?與后文寫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有什么關聯(lián)?

明確: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達了作者對兩句名言的感慨與思考,引出對精神空間的理解。第4~6段:由身體活動的空間引出對人的心靈活動空間的思考。

3.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么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和恨。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交織的經(jīng)歷。接下來用一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

4.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yè),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shù)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yè)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對人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yè)要自己尋找,只有規(guī)劃好自己的事業(yè),才能使事業(yè)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間小屋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作者首先用一個反問句引出下文,接著用了兩個比喻句說明沒有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集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議論、抒情,表現(xiàn)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也來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們會盛放哪些內容呢?

3.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拓展美讀:師生朗誦畢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精神的三間小屋

畢淑敏

盛著愛恨——光明溫暖

盛放事業(yè)——堅固優(yōu)雅

安放自身——獨特安穩(wěn)

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學生們的思想境界有了變化,他們明白了這里的“自身”不單指人的個體生命,更是指向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獨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更是一種心靈的純凈與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種不為形役,高遠圣潔的人生境界。所以,我們只有學會珍視自我,這間小屋才會更加獨特與安穩(wěn)。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找出文中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2、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讀全詩,體會詩的風格。

重點難點:

1.朗誦全詩,理解課文內容

2.品讀課文,體味語言特點。

3.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主題。

學習重點:

1.品味語言,學會分析詩歌

2.品讀課文,體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

學法指導:

這首詩清新明朗,節(jié)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于一體,特別適合于朗誦。要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1.字詞注音,解釋成語:

田圃( ) 喧嚷( ) 洗禮( )

溫聲細雨:

潤如油膏:

2.積累——古詩中的春雨:

(1)____________ ,微風燕子斜。——杜甫《水檻遣心》

(2)____________ ,客舍清清柳色新?!蹙S《送元二使出西》

(3)____________ ,草色遙看近卻無?!n愈《早春呈水郭張十八元外》

(4)____________ ,深巷明朝賣杏花?!懹巍杜R安春雨初霽》

(5)____________ ,吹風不寒楊柳風?!灸稀督^句》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夜喜雨》

3.熟讀課文,概括每一小節(jié)內容:

4.思考:雨“說”的說主要表達了什么意思?

5.副標題為什么取為“為生活在中同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6.朗讀指導:

第一節(jié)應讀得急切,表達對春雨的企盼之情;

第二節(jié)應讀得輕柔、溫和,表達“雨”的關愛;

第五節(jié)應讀得歡快,傳達喜悅之情;

第八節(jié)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

第九節(jié)應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出全詩之品;

學習研討:

練習延伸:

1.仿照畫曲線的句式和修辭,仍以“她”開頭補寫兩個句子。

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攜著神奇的小花籃,把五彩的鮮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 。

2.閱讀下面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老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眼前飄來一道鞭影,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1)詩上段押____________ 韻,下一段押 ____________韻。

(2)詩人把許多話語,凝練在短短的詩篇中,體現(xiàn)在形象上,詩人描繪的“老馬”是一個比喻,它比喻____________ 。

(3)詩中未出現(xiàn)“馬”,而用四個“它”代替,在第一節(jié)中描繪它的 ____________,第二節(jié)寫出它的____________ 。

(4)這首詩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 寫法,揭示____________ 主題。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6

?湖心亭看雪》

教學目標:

1. 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

2. 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 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與學法:

教法:1.情景教學法: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課文。

2.討論法與點撥法: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學法: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文章寫景時使用白描手法的特點和表現(xiàn)出來的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 資料助讀法: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的那段歷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題。

3. 討論、品讀法:通過課堂討論,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點。

教學準備:

教師:查閱網(wǎng)絡資源,并將其整合在本節(jié)課的展示課件之中。

學生:1.搜集學過的或自己知道的關于描寫雪景的詩文句子。

2.對照注釋并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時安排:1課時

探究新課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策略 設計意圖 教師隨筆

一、導入課文,激趣引思。(約3分鐘) 導入: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并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同學們能不能找出幾句描寫西湖的詩句呢?(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明人汪珂玉曾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蓖瑢W們平日所見多為“晴湖”“雨湖”,今天,讓我們跟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學生已經(jīng)學過、讀過不少與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通過回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的學習,同時引起學生對“雪湖”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約10分鐘)

(一)字詞障礙一掃清(課件展示)

1. 生字注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

沆碭(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

鋪氈(zhān)對坐余拏(ná)一小舟

喃(nán)喃霧凇(sōng)

2.生詞注解

(1)一詞多義

①是

是日更定(代詞,這)

是金陵人(表判斷)

②??

上下一白(副詞,全)

長堤一痕(表數(shù)量)

③更

更有癡似相公者(副詞,還)

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

④白

強飲三大白而別(文中代指酒)

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異義

是日更定(古義:完了,結束;今義:確定,決定。)

(3)詞類活用

① 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雪。)

② 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二)齊心協(xié)力疏文意(課件展示)

全班齊讀課文,疏通理解文意。

1.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參考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邊。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參考譯文: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3.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參考譯文:這一天晚上八時左右,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

4. 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參考譯文: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5.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參考譯文: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的一道淡淡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6.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參考譯文:到了湖心亭上,已經(jīng)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

7. 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參考譯文: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癡情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

8.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參考譯文: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氏,原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9.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參考譯文:等到下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您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啊!”

(三)知人論世悟癡情(課件展示)

1. 作者名片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著作頗豐,今存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2. 背景追溯

張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蟆芯拺淹麸L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本文字詞難度不大,且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結合書_釋,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是文言文教學中“言”的教學部分,做好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下一步的深層探究(也就是“文”)做鋪墊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對張岱的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作簡要介紹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中蘊含的淡淡的哀愁。

三、合作探究。(約30分鐘)

(一) 西湖雪景共賞析

1.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找出來一起讀一下。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 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卻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提示:從寫作角度、數(shù)量詞、意蘊、寫作手法幾方面分析(小組合作解決學習重點)。

(1)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著眼于“大”字,寫出了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突出闊大遼遠之勢。

(2)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由大到小,突出“小”字,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人不過是這滄海一粟罷了,在蒼茫天地中,他們都似有似無,“天地的空曠”與“人的渺小”形成對比,表達了在山水之中感受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耙缓邸薄耙稽c”“一芥”“兩三?!?,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tǒng)一與和諧。

(3)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4)如何理解“白描”這一寫作手法?

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臺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xiàn)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xiàn)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

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xiāng)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教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

(二)湖心亭里說癡情

1.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癡”?

(1)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作者的形象,請你找出來。

癡”

(2)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作者的“癡”呢?

(看雪的時間:是日更定矣)結合課_釋,看看這是什么時候。(晚上八時左右)

(3)作者為什么選擇這個時間去?

是為了不見著人,也不被人見,當然,這里的“人”是指世俗之人。這表達了他清高脫俗、與眾不同的情趣。

(4)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去的呢?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倶絕。

(5)作者是從哪種感覺來寫的?

聽覺。

(6)“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寫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出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它使我們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所不同的是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而本文寫的是冬季最冷的時候,大雪連下了三日,西湖上什么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按理說,這么冷的天氣,應是躲在家里,圍著火爐取暖,可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而且還是“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獨”字表現(xiàn)出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與眾不同的情趣。

2.尋找有關“癡似相公者”的語句。

(1)那天,作者僅僅只是看到了雪嗎?——遇人(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有兩個金陵人。)

(2)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讀一讀。

(3)兩位金陵人有沒有想到會在此時的湖心亭遇到作者?哪句話能體現(xiàn)出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fā)之于兩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

追問:當時雙方的心情如何?雙方各有什么樣的舉動?

(驚喜、愉悅。“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作者在這里沒有寫雙方的交談,此時無聲勝有聲,喝酒就是的心靈默契的寫照。作者寫“兩人”“大驚喜”即寫自己大喜,寫“余強飲三大白”即寫兩人暢飲。

(4)老師發(fā)現(xiàn)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后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你怎么理解這個句子?

“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作者強調“金陵人”“客”,他鄉(xiāng)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5)“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作者沒有說過多的話,只是喝了三大杯酒就走了,明明是看雪,怎么就走了呢?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傷感,惆悵。知己難覓,知音難求。為此古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jīng)意之間,卻遇到了,遇到的人卻引起了他的故國之思。此等心情怎么還能繼續(xù)賞景?只能無語而別了。 通過朗讀,有助于學生融入文中營造的雪后西湖的意境氛圍之中。

抓住重點詞語,有助于學生加深體驗,獲得美感。

以讀促解,以解助讀,有助于學生加深思考感悟,收到真實的情感熏陶。

體會白描手法。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這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方法,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人,結合課文中的具體內容把這種手法的特征講清楚。

解讀作者的“癡”,把握作者的情感。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時,學習重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xiàn)。

通過討論,可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學生各抒己見。

四、歸納總結。(約2分鐘) 假如作者心中充滿喜悅,那他筆下一定會春意盎然。張岱心中全是孤傲和憤恨,所以他筆下呈現(xiàn)的多是江雪寒冰。走近張岱,發(fā)現(xiàn)他并不神秘。你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雨中憂郁的漫步,夜里獨坐聽風,在黑暗中聽發(fā)自心底的音樂……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其實,感受張岱,認識的也是我們自己。 由分析張岱的意趣到聯(lián)系學生自身,實現(xiàn)了對課文主題的升華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7

?傅雷家書兩則》

?教學內容〗

1、研讀第二封信

2、理解“堅強”的雙層內涵。

3、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導入

1、新年大家總可以從長輩那里收到禮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紅包。那么你們也送給長輩什么禮物呢?

2、傅聰在新年給家里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傅雷收到這封信時,他是怎么比喻兒子的信的?

二、研讀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xiàn)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提示:體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

明確:

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

⑴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⑵欣賞藝術的喜悅;“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

⑶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拔覀円惨驗槟闾孀鎳龉舛鞓?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

小結: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3、傅聰?shù)某晒?,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明確: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4、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在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關于“堅強”的解說:

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

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⑵在傅雷看來,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tài)、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但最高境界,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俺嘧颖闶遣恢拦陋毜?。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明確: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引導學生理解“堅強”的含義,激勵學生做堅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傅雷作為父親是偉大的,他的兒子則是幸運的?;蛟S,我們會羨慕傅聰有這么一個關心他、愛護他的父親,同時又感嘆自己的父親沒傅雷那樣偉大。請同學們認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親的愛了?

2、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盡量引導學生和自身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感知父愛。

四、小結

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fā),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jīng)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親情。五、布置作業(yè)

請你選擇一位親人,給他或她寫一封信,說說你一直想告訴他或她的話。

九年級語文上教案篇8

1.把握文章觀點,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駁論文的特點,學習駁論文的寫法。

3.揣摩品味語句,體會潑辣、犀利、有力、諷刺意味強、感情色彩濃的語言特點。

4.體會魯迅先生的憂患意識與愛國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民主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過魯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學過他的小說,看他用無數(shù)生動的形象表達他在時代里的“吶喊”與“彷徨”;學過他的散文,與他一同在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靜地回憶過往。今天,我們將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雜文,看他是如何作為民族斗士,將手中的筆,變成抨擊敵人的槍。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學習駁論,理清思路

1.初讀課文,找出對方的錯誤觀點,并說說作者是怎樣引出這一觀點的。

明確: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開篇以似乎確鑿的事實為據(jù),用一句話指出了三個階段中“中國人”表現(xiàn)出來的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盲目驕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即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虛無渺茫的態(tài)度變化。因此有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边@是論敵的論點。

2.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jù)是什么?

明確:因為作者認為信“地”信“物”信“國聯(lián)”,從來就沒有相信過自己;而現(xiàn)在的求神拜佛,則是在自欺了。以對方的論據(jù)推出不同答案,有效地駁掉了對方的論點。作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過去和現(xiàn)在的事實都可為證。

3.請結合上述分析簡要梳理本文論證結構。

明確:提出對方的論據(jù)論點:

(1)論據(jù):以前信地、信物、信國聯(lián),轉而現(xiàn)在的信神;

(2)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直接反駁:

(1)失掉的是“他信力”;

(2)發(fā)展著“自欺力”。

間接反駁:

(1)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2)論據(jù):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

最終結論:自信力的有無……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認識本文文體特點。

明確:本文是一篇駁論文。這種文體一般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或直接批駁(駁論點),或間接批駁(駁論據(jù)、駁論證);繼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

?教學提示】

駁論文批駁的方法:

一、駁論點,即反駁對方論點的不真實或錯誤性;

二、駁論據(jù),辯駁論據(jù)本身是不成立的或是不切實際的;

三、駁論證,就是通過反駁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來駁論。

目標導學二:品味富有戰(zhàn)斗力的語??

1.第一段中,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

明確:不能?!翱偂弊屓丝吹絿顸h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時的揚揚自得,同時“總”又寫出夸耀者的底氣不足,因為,夸來夸去只能夸這一樣,且唯恐別人不知,這也暗接“只希望著國聯(lián)”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時的執(zhí)著,仰人鼻息之狀躍然紙上;“一味”則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這三個副詞準確地寫出了國民黨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極富諷刺意味。

2.“他信力”與“自欺力”都是作者自創(chuàng)的詞,作者是怎樣創(chuàng)出這兩個詞的?這兩個詞的使用達到了怎樣的效果?

明確:“自信力”本是《大公報》社評使用的一個字眼,魯迅抓住不放,就著這個字眼起伏翻騰,在“信”的對象、類屬、影響上大做文章,并運用“仿擬”的手法創(chuàng)出“他信力”和“自欺力”這兩個新詞。作者剖析出反動政府本沒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繼而聯(lián)系新近求神拜佛鬧劇進一步挖掘出現(xiàn)在正發(fā)展“自欺力”,由“自信力”而“他信力”而“自欺力”,析理精警,出語奇崛,使人耳目一新。由于運用“仿擬”修辭造出一字之差的三個詞語,層層深入,步步強化邏輯力量,而且睿智閃爍,妙趣橫生,也增添了辛辣的諷刺鋒芒。

3.文章最后說“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狀元宰相”是指統(tǒng)治階級的御用文人,他們的作用只是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變革社會的積極力量,因為他們來自民眾,所以稱“地底下”。

4.揣摩“……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那簡直是誣蔑”中“總”“簡直”二詞的表達效果。

明確:“總”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程度,并間接謳歌“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zhàn)的精神?!昂喼薄北磉_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目標導學三:深度解讀文章,體會作者感情

背景資料一: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淪陷,但中國國民黨的官僚政客和社會“名人”等,卻在北京等地多次舉行“法會”,祈禱“解救國難”。1934年4月,國民黨的反動政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軍閥段祺瑞等,又發(fā)起請第九世班禪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靈隱寺舉行“時輪金剛法會”,“求佛菩薩來保佑”。還說什么“今則人心浸浸以衰矣!非仗佛力之加被,未由消此浩劫”。1934年8月27日,當時頗有影響的資產(chǎn)階級報紙《大公報》也發(fā)表了《孔子誕辰紀念》的社評,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

問題:你認為為什么國民黨會散布“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敗主義論調?

明確:當時資產(chǎn)階級指責中華民族失去了自信力,是為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消極抗戰(zhàn)推卸責任。

背景資料二:在國民黨發(fā)表“中國人喪失自信力”的言論后,魯迅先生憑著對社會現(xiàn)狀的洞悉,發(fā)出了中國人當自信自強的吶喊。魯迅寫這篇文章之前的一個月,就已經(jīng)發(fā)燒,肺病已相當嚴重。文章寫完之后的兩個多月,他寫了《病后雜談》,還致信楊霽云,自稱是在敵人和“戰(zhàn)友”的夾攻下的“橫戰(zhàn)”,病情的惡化和精神的壓力,并沒有影響他對世事的熱忱和關注。

問題:結合前面學習過的課文,請你說說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教學提示】

引領學生感受魯迅的愛國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目標導學四:補充論據(jù)

請你舉一個具體的事例來證明中國人從來就不缺少自信力。

示例:20世紀初,徐悲鴻在歐洲留學時,曾碰到一個洋人的挑釁。那個洋人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來就是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義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yè)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鴻的油畫就受到法國藝術家的好評,此后數(shù)次競賽,他都得了第一,他的個人畫展,轟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這樣令人驚嘆的成就,是那個洋人遠遠不能及的。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

讓學生補寫論據(jù)的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拓展延伸,這樣無形中既讓學生明白了如何圍繞論點寫論據(jù),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不足之處

雖然從整體上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學習,但是因受文本本身難度的影響,仍有部分學生不能照顧到,對駁論文的特點理解不夠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