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時間:2022-10-01 作者:Cold-blooded 備課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提早撰寫的文字材料,通過制定教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篇

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本單元第一次教學除法,要使學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教學內容大致分成兩部分,第30~35頁教學平均分,第36~41頁教學有關除法運算的知識。教材在編寫上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過去的數學教材,把除法人為地分成兩類,即平均分(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強調這兩類之間的不同,卻無法把它們溝通,實質上削弱了除法的意義,造成了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新課程認為,這兩類問題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問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沒有必要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第二,除法意義是分階段逐漸理解的,首次教學除法,把理解其意義定位在它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一種運算。因此,認識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這是教材分兩部分編寫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識的教學與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例題教學除法的知識,都在現實的問題情境里進行,練習題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這樣編排,增強了計算教學的現實意義,也提高了計算教學的效率。

1. 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認識平均分。

在教學本單元前,每一個學生都有過分東西的經歷,但沒有研究分東西活動里的數學內容。教材認為這種經歷是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只要從中提取數學內容,理解其本質屬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平均分。

第30頁上面的一道例題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境是分6個桃,至于分成幾堆、每堆分幾個以及怎樣分都沒有規(guī)定,讓學生自主選擇確定。按自己的興趣與思考分這6個桃,會出現許多種結果。交流各人分的結果,會出現兩類情況: 一類是把6個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個數有多有少;另一類是不管分成幾份,每份分得的個數同樣多。指向后一種情況引進平均分的概念,突出無論分的過程怎樣和結果分成幾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顯然,每份分得同樣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內涵。

試一試鞏固初步認識的平均分。讓學生分8個桃,也是開放的問題,與例題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幾份、每份幾個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動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樣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 聯系平均分的操作,體會平均分。

第30頁下面的一道例題和第32頁的例題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學生開展分的活動,通過分的過程與結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前一道例題中,樹上有8個桃,每只小猴分2個桃,問題是可以分給幾只小猴。解決這個問題首選的方法是實物操作,聯系分桃的活動看教材里的圖畫,體會每只小猴分得桃的個數同樣多,這道題是把8個桃平均分。試一試通過分小棒,體會無論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數同樣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題指導學生在圖畫上用圈一圈的方式進行每幾塊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動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樣多。在解答第3題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分的活動方式,用學具代替氣球或者在圖畫上做記號開展分的活動都可以。

后一道例題把8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教材里呈現的三種分的過程是比較典型的情況。一種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給每只小猴1個桃,像這樣重復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種是直接分給每只小猴4個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還有一種界于前兩種分法之間。無論哪種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為基礎: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樣多。至于分的過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與學生的數感、經驗以及性格特點有關,不存在誰優(yōu)誰劣的區(qū)別。在被平均分的物體總數比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數比較多的時候,可以適當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幾步更能體會平均分的含義每份分得同樣多。想想做做第1題在圖畫上用畫箭頭的方式平均分,就體現了這樣的意圖。

(3) 整合認識,進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34頁例題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題。在前面的三道例題中,學生體會了平均分的含義,開展了平均分的活動,這道例題把前面的教學內容綜合起來,構建對平均分的整體認識。

例題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是把12枝鉛筆平均分,聯系前面教學的知識,可以先確定每幾枝為一份,得出分成這樣的幾份。也可以先確定分的份數,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數。所以,這道題平均分的活動是很開放的。學生之間分的過程會不同,分的結果也會不同,在交流中能進一步體會不管怎樣分,只要分的結果是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現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兩種分法,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兩種分法的區(qū)別和聯系,感受數量間的因果關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題都設計了把總數平均分的兩種情況,能加強對平均分的理解。第1題的得數在擺圓片時知道,其他題的得數能在圖畫中看到。另外,第2~5題幫助學生從平均分的視角觀察現象,把獲得的數據填入括號,逐漸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現象。這樣的表達有助于清晰地認識平均分的概念,對下面的認識除法也十分有益。

2. 聯系平均分的活動,教學除法知識。

除法知識包括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等內容,除法意義是重點。教材編排兩道例題教學除法的知識,在突出重點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識的教學。注意遵循兒童的特點,先幫助學生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知識,再在練習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 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知識。

第36頁例題用除法計算按每份幾個,一份一份地分的問題,第37頁例題用除法計算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多少的問題,兩道例題都是計算平均分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經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因此具有有意義地接受除法的基礎。前一道例題是首次教學除法,在講除法意義的同時,講了除法算式的寫法與讀法。后一道例題在教學除法意義的同時,教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兩道例題的編寫都設計成兩個層次,首先讓學生應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可以進行學具操作,也可以開展推理活動。在這個層次里體會例題的問題是平均分的問題,為接受除法搭建平臺,同時獲得問題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數。然后講述除法的知識,指出這個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使學生明白除法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一種運算。例題后的試一試是列除法算式解決平均分的實際問題,從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寫法,體會算式各部分的實際含義,起消化新知識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數已經寫出,除數與商留給學生填寫,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聯系起來思考,從而理解除法的意義。

(2) 通過練習,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學生在例題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過練習形成除法的概念。練習四里的實際問題,大致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是第1~5題,每道題里都有兩小題,分別是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在理解題意,操作學具或者從圖畫里獲得問題的答案之后,寫出除法算式。這些題讓學生反復體會平均分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除法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的一種運算。第2~4題配合圖畫的三句話,描述了圖中的數量關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實質。第5題只有圖畫,讓學生應用前幾題的方式理解并講述圖意,再寫除法算式。第二層次是第7~10題,分別從三個角度分析圖畫里的數量關系,靈活應用認識乘法和認識除法這兩個單元里的知識,初步體會乘法與除法是有聯系的,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同時,也為用乘法口訣求商作些鋪墊。第7~9題各設計了三小題,配合圖畫的文字敘述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圖意。教學可以分兩步進行: 先是邊讀文字邊看圖畫,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圖畫,不讀文字,反思剛才是怎樣理解圖意的,根據圖畫里的哪些條件,提出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答的。這樣,教學第10題時,就有了看圖提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意,這道題可以列出許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說出哪幾道算式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在獨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適當進行整理。如看了圖畫里的黃瓜能說哪些算式?辣椒呢?培養(yǎng)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44頁例題和4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2.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fā)現它們有什么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么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fā)現什么?(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1) 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 請生匯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a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 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 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 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征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 師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么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 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 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3.根據特征,自建線段模型

(1) 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么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 師適時示范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 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 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為什么是線段(不是線段)?

三、聯系應用,拓展認識

1.p45第2 題 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出示校園環(huán)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匯報,軟件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2. p45第3題 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1) 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 師: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fā)現了什么?

3. p45第4題

(1) 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折痕,你發(fā)現什么?(cai演示,折痕就是一條線段)

(2) 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折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4.p45第5題

(1) cai出現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 cai出現三個點,并同時出現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么圖形?

(3) 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5.p45第6題

(1) 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 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6.全課總結: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么收獲?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課外作業(yè):請你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和的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使學生真正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計算.

(1)3個4相加是多少?

(2)5個2相加是多少?

3.師:大家已經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學會了計算相應的式子題和文字敘述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看誰能夠應用前面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

4.教師板書課題:應用題

新授

1.出示例8(教師板書)

同學們澆樹,每個人澆4棵,3個人一共澆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讀題,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要求的問題各是什么?用小圓片擺一擺,表示出題目中的意思.

學生可以答出:每個人澆4棵,有了3個人,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一個學生說,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板貼小圓片.)

(2)師:看圖思考,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樹應該怎么想?(學生回答:每個人澆4棵,也就是1個4棵,有3個人澆樹,就是澆了3個4棵.要求一共澆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個4是多少.)

(3)問:要求3個4棵是多少,應該用什么方法解答?該怎樣列式?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列式?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4×3=12(棵)

口答:一共澆了12棵.

3.進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義.

師問:誰來說一說,算式中的每個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個人澆了4棵樹,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個人再澆樹,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個人一共澆了12棵樹,也就是3個4是12.)

4.講解例9

(1)出示例9(教師板書例9)

小明買了3個扣子,每個5角錢,一共用了多少錢?

(2)師:讀題,已知條件是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敘述板貼:

(3)師:看圖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應該怎樣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樣列式?說說為什么? (分小組討論)

(4)匯報解答方法.(小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務:一人負責口頭列式,一人負責板書列式,一人負責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5)再次說明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算式里的5表示每個扣子5角,3表示買3個扣子,一共是3個5角,要求3個5角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

教師要求:

(1)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能完成幾道題就完成幾道題.

(2)如果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了所有的題目后,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用乘法解答的;這幾道題都是求幾個幾是多少.)

這幾道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題都能用兩種方法解答,你更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歸納質疑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訣來迅速的計算.

2、求幾個幾用乘法計算.

3、求幾個幾還可以用加法來計算,但是用乘法計算起來比用加法計算更簡便.

4、我們已經學習了“求幾個幾” 的文字敘述題和應用題.其實把文字敘述題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應用題.

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借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yè)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yī)院和郵局分別位于學校的什么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么,并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于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y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后,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并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筑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后,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筑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筑物分別在學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并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里8個方向分別有什么?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后,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2022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梳理學生本單元所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2、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進一步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

教師:小朋友們,這個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都有哪些收獲呢、請你們翻書整理第70到105頁的知識,解決下面這些問題。

課件展示問題:什么是平均分、怎樣用乘法口訣求商、你能解決哪些乘除法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翻書整理。

教師:請你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組內交流,教師抽取一組全班交流。

學生1: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學生2:我們學習了除法,知道除法就是平均分。

(學生只需理解除法的意義就可以了,不用很規(guī)范、嚴格)

學生3:我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叫什么,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后面的數叫除數,等號后面的數是商。

學生4:我還知道除號的來歷。

學生5:我知道怎樣計算除法,根據除數和被除數想乘法口訣求商。

學生6:我認識了倍,會解決有關倍的問題。

學生7:我還能用除法解決生活中許多平均分的問題。

教師:小朋友們很會整理知識,那你們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嗎、

學生:能。

二、基礎練習

1、出示106頁第1題,復習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過程

教師指導審題:小朋友們,題目要求我們寫什么算式、

學生審題后回答:除法算式。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寫的除法算式、

學生1:12÷3=4。

教師:為什么呢、學生1:因為一共有12個西瓜,平均分成3份,要求每一份是多少,所以用12除以3表示每份有幾個西瓜。

學生2:12表示分的西瓜總數,3表示分成的份數,4表示每份有4個西瓜。

教師:你能說說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嗎、

學生:12是被除數,3是除數,4是商。

學生3:我的算式是12÷4=3,我想一共有12個西瓜,每份4個,一共可以分成幾份呢、三四十二,所以可以分成3份。

教師: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叫什么、

學生3:12是被除數,4是除數,3是商。

2、完成106頁第2題,進一步熟練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獨立完成,集體評議。

教師:48除以6為什么商8呢、

學生:48÷6等于幾呢、我想幾乘6等于48,乘法口訣六八四十八,所以商為8。

再讓學生說說27除以9為什么商3。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十一第1題

學生先動手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出算式算一算。

學生1: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列式是24÷4=6,24代表被分的總數,4代表分的份數,6代表每份6根。

學生2:24根小棒,每8根分成一份,可以分3份。列式是24÷8=3,24代表被分的總數,8代表每份8根,3代表24里面有這樣的3份。

學生3:第一排擺32根小棒,第二排擺4根小棒,第一排擺的小棒根數是第二排的8倍。因為求第一排小棒根數是第二排的幾倍,就是求32里面有幾個4,因為四八三十二,所以32里面有8個4,所以32是4的8倍。

2、練習二十一第2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評議。

3、練習二十一第3題

教師:小朋友寄過信嗎、今天我們要把幾封信投遞到對應的郵筒里。(課件展示)第一個郵筒表示什么、

學生:3的倍數。教師:第二個郵筒表示什么、

學生:8的倍數。教師:會投遞信嗎、自己在書上借助直尺和鉛筆連一連。

4、練習二十一第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堂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