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心靈的對話,連接了我們與書籍之間的情感共振,認真寫好讀后感,不僅能鞏固我們的閱讀記憶,還能培養(yǎng)嚴謹?shù)乃季S習慣,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紅樓夢九至十二回讀后感5篇,感謝您的參閱。
紅樓夢九至十二回讀后感篇1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guān)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jié)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jīng)到了“運終權(quán)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guī)模宏偉,結(jié)構(gòu)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yōu)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shù)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shù)的一切優(yōu)秀傳統(tǒng)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xiàn)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藝術(shù)素養(yǎng)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xiàn)了人物的復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xiàn)出種種矛盾復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紅樓夢九至十二回讀后感篇2
沒有讀過《紅樓夢》的時候,對“紅學”的說法是有些懷疑的。那時候我沒有辦法想象,一本書可以成為一門學問。直到自己也品讀過、學習過,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紅樓夢》當中詠柳絮的詞便是如此。古人寫狀物的古詩詞,并不是單純?yōu)榱嗣枋鰬撐锛?,而是為了托物言志,達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效果,因而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便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立意,寄托不盡相同的感想和寓意。大觀園中的幾次詩會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薛寶釵筆下的柳絮是堅強、積極、主動的,盡管柳絮沒有根,但它“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不僅如此,柳絮不甘于被命運擺布,它要積極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做到“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詞語之間的豪情壯志讓人拍案叫絕,一改女子詩詞中的哀艷。這種與眾不同的寓意,也是寶釵性格的體現(xiàn)。
林黛玉筆下的柳絮是悲涼的,如同那些漂泊無依的女子,和她一樣沒有自己的家園。柳絮沒有自主性,因而它“漂泊亦如人命薄”,那有如棉桃一般的白色又勾起了黛玉的愁緒:“韶華竟白頭”,年紀輕輕的她,卻是身體虛弱,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才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吧。柳絮嫁與東風,她的'生命在風中消散。
作者能夠?qū)M腔熱血與多愁善感拿捏得如此準確精到,且一人同時作出多首不同題材的詩詞,這一方面就已經(jīng)令人驚嘆。而“柳絮”這個意象在全書中也有著明確的寓意,它指向著榮國府、寧國府當中美麗女子無依無靠的命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劇。這一意象與全書的主旨立意相契合。
如柳絮一般的人生,終究是無奈的悲涼。
紅樓夢九至十二回讀后感篇3
?紅樓夢》傾注了曹雪芹畢生心血的鴻篇巨制,堪謂封建末世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滲透著宋詞深情綿邈,銷魂蝕骨的意致,時?;\罩著輕如楊花的夢幻,細如絲雨的哀愁;又有元曲明白如話,清新真切的境界,大觀園的舞臺上演的是看似平常的家常事,實際上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不同尋常的人間悲劇。中國古典藝術(shù)的神韻,曹雪芹天才般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小說為我們展示的寥廓,充實而又絢爛的美的世界無不引人入勝!貴族之家的敗落,青春的生命,美好的愛情被悲劇所吞噬,紅樓一夢醒來后,卻發(fā)現(xiàn)茫然無措,無路可走了。
濃墨重彩,精雕細刻,人物的種種性格特征象如星星點點的雪花,靜悄悄地融化在生活的漩渦之中。曹雪芹總是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最佳契機,讓他們在特定的場合中一顯身手,將生命之光聚合成一個奪目的亮點,不能不令人注目凝思!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大觀園的歡聲笑語,無端誤會,冷露寒風,飄零紅雨,都能勾起黛玉的無邊愁緒,使她的眼淚源源不斷,春流到夏,秋流到冬,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花蔭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直哭得“花魂點點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失去了雙親,失去了家門權(quán)勢,就等于失去了一切,黛玉的一顆高傲的,神飛在理想云端的心被隱秘,無情地碾碎了!
她用整個生命和全部心血所建造起來的愛情之塔被無情的現(xiàn)實粉碎了。春蠶,吐盡了銀絲;蠟燭,流干了淚水。寶玉的愛是她生命之中所不能承受之重。贈絹,使她驚喜癡迷;憶絹,使她沉吟思索;焚絹,只能激起她對整個貴族世家的加倍怨恨。癡迷中的清醒,崩塌中的撐持,緘默中的呼喊,憤懣中的嘻笑,黛玉可以啟動愛情的小舟,但她無法,也無力將它駛向美好婚姻歸宿的彼岸,等待她的,只能是更多、更深、更沉的折磨,只能是汩灑舊絹直至焚絹斷魂……
漫步“紅樓”,美不勝收,歷史霧靄數(shù)重重;紅樓一夢,太虛幻境,蕓蕓眾生皆是空。
紅樓夢九至十二回讀后感篇4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都t樓夢》回味身長的故事。
第一次讀《紅樓夢》,只覺得心中有一絲隱痛以及對于黛玉的不滿和惆悵。一個紅樓的女子,竟永遠只淌些小女子的眼淚,沒有堅強的心,沒有樂觀的心境。是的,淚水逐漸消散了她嘆息般的目光、丁香般地惆悵……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黃土掩風流。這些都是黛玉曾經(jīng)含淚吟出的沒有一絲音調(diào)的歌。初讀《紅樓夢》時,我僅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深鎖閨口、多愁善感的女子無奈傷感時,排遣心中悲傷的詞句,脆弱,易傷。而薛寶釵卻是相反,薛寶釵的一生被自己算計的.非常好。而林黛玉卻沒給自己留一點的后路,所以可以說林黛玉的人生太失敗了。她的眼淚不是一個小女子流下的'倉促之淚,她的淚是有一個凝聚的過程的。是一個靈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個悲劇的絕美體現(xiàn),是文章的溫床!
其實,在紅樓夢中也暗示過很多人的結(jié)局。首先,一開頭別人說是“賈雨村和甄士隱演說紅樓夢”,便一開始就說紅樓夢是有假語存、真事隱的故事。讓人百思不解其意……
一曲紅樓夢,似夢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亦真,假假真真真亦假。一遍一遍地讀《紅樓夢》,感受也越來越深了。
紅樓夢九至十二回讀后感篇5
我自小知道,《紅樓夢》是我國眾多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但卻從未認真讀過一遍。幾天前在書架上看到了,就取下細看。
開始有點兒看不懂,但過一會兒就被它吸引住了,一上午都在抱著書看,有的時候還讓媽媽讀兩章。大觀園里的生活都讓我們一家三口不住地感嘆,他們真是閑得沒事干!整天就是吟詩作賦、游玩享樂。他們開詩社,猜燈謎,品茶賞菊。也難怪林妹妹整日身子不好,什么事也沒有,整天胡思亂想,不有病才怪。我喜歡看熱鬧的章節(jié),比如劉老老進大觀園啦,湘云寶玉雪地里烤鹿肉啦,即景聯(lián)句啦,讓我十分感嘆他們家人整日玩兒鮮的,家中富裕。很多時候我還會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結(jié)果搞得父母都開始和我一起探討《紅樓夢》中人物名字的寓意、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和人物的命運,又在我家掀起一股“紅學熱”。有一天早上,爸爸竟對我說,他昨天晚上一夜都在琢磨《紅樓夢》,連做夢也都夢見了《紅樓夢》中的場景。這真是“夢中夢”了。
開始看時,我都是邊看邊笑的??稍酵?我就越發(fā)笑不出來了。當我讀到,林黛玉獨自病死在瀟湘館時,我忍不住為林妹妹掬了一把同情淚??吹胶髞?寶玉來到黛玉生前所住之處,觸景生情,失聲痛哭時,書前的我不禁再一次落下淚來;當我返回來,又讀一遍太虛幻境的曲子《枉凝眉》,曲中的“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和“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讓我不禁癡想:“閬苑仙葩”是指黛玉,“美玉無瑕”自是寶玉,可這“水中月”、“鏡中花”又是什么意思呢?難不成,是暗示后面二人的情誼終是像這水中月、鏡中花一樣,都終究是觸不到的虛空嗎?我越想越覺得傷感,不僅為林妹妹臨去時冷清無依,更為寶玉得知黛玉死訊后的悲痛與后悔。當故事即將結(jié)尾,眼見迎春、鳳姐、老太太、鴛鴦等人一個個撒手而去,寶玉、惜春也看破紅塵出了家,想起當年,那么富貴興旺的寧國府榮國府,最后竟弄得七零八落,怎不令人嘆息!這部《紅樓夢》,它講述的已不僅是寶玉、黛玉的愛情悲劇,它講述的,是整個寧榮府的興衰,是寧榮府的悲劇。若它僅是講述愛情,也不會獨成一個學派,有那么多人去研究這部書。開始,我看不懂那些詩詞,后來一對照,那“金陵十二釵”人物也能猜得差不多。
哎!我不由得嘆氣:這些女孩子們,本該安安穩(wěn)穩(wěn)地度過一生,卻都被牽進這事事非非中。第一百二十回,才弄明白,原來都只是“假語村言”罷了!這樣一想,原來這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都只是一個故事罷了!如此想來,不由心酸。一切不過是世人筆下一紙文字,不過是一場長“夢”而已……
如今,我終于懂了那四句讀來令人心生感慨的詩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