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優(yōu)秀8篇

時間:2024-06-30 作者:Gourmand 讀后感

不少人在寫讀后感時會加入個人的情感和體驗,使其更加生動和有感染力,為了更好地理解書籍,我們應該寫讀后感來總結和反思自己的閱讀體驗,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優(yōu)秀8篇,供大家參考。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優(yōu)秀8篇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1

龍應臺的《目送》是本生死筆記,它深邃,憂傷而美麗,在她的文章中我讀懂了什么叫孝敬。

這世上總有一群人:當我們披著霞光呱呱墜地時,他們喜悅而泣;當我們學步不穩(wěn)摔倒在地上時,他們急切心疼;當我們背起書包憧憬未來時,他們日夜操勞;當我們躊躇滿至打拼事業(yè)時,他們獨守空巢或孤老而終。目送了時間,語言和生命,讓我知道了因為有自己的命運,長大后我們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我們身為子女也是如此失落常常在人生盡絕時默默流下思鄉(xiāng)的眼淚,每一次回家,總覺得如此衰老,為何父母總是如此的漸漸離去,總是在告別式微笑的說一聲再見,在上車時獨自的在心中流淚

很多人認為,孝敬只是一種單方面的`給予,只要給予長輩足夠的物資,就是孝敬,殊不知,孝敬其實只是一種陪伴;又有多少人認為孝敬只是一種動作,只要今天孝敬了這份溫馨就能在長輩心里封存很久,殊不知,孝敬還是一種延續(xù)的狀態(tài),長輩們需要的不只是只言片語的零碎的關懷,而是呢喃細語的嘮叨與問候。孝敬不是絕對的服從,它是一種心,一種情,一種內心的思念。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業(yè)。時間,永恒得把一些東西帶走,帶不走的,隨著時間,也便成了永恒。然而,這種永恒到底是兩個人的不悔的歡笑,還是兩個人遺憾的淚水,完全取決于你對孝敬的態(tài)度!現(xiàn)在的我常??吹綘敔斈棠趟ダ系暮圹E,很害怕突然有一天他們就不見了。任憑我怎么呼喊,他們都不會回來了。而有過多少年,那昔日健朗的爸爸媽媽也將步入風殘燭年,也將從此消失,無處尋覓呢?

愛父母,孝敬他們,就是愛30年后的自己;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是愛五十年后的自己。孝在心中,心存敬意。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2

她的《目送》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當初上學時學《背影》,一點都不感動,后來上了大學,我慢慢的體會漸深,這是關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2008年奧運前夕,父親和母親來北京,匆匆的住了15天,那時父親看起來還是那樣高大強健,下飛機時那么健步如飛。2010年端午,感覺兩年恍然間父親老了,滿頭白發(fā),步子慢了,他是真的老了。2010年12月,父親來北京看病,看到父親我說不出太多的話,心酸徹夜難眠。喚起了我太多的回憶,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親是我們寬大的遮護傘,我想起來了讀初三時,下晚上自習時,父親在鄉(xiāng)政府宿舍里給我留的一塊西瓜。

長大的時候父母親卻漸漸成為我們極欲擺脫的枷鎖,那個十八九歲年紀的我們充滿了青春的叛逆,想要盡快地離開父母的庇護,自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我想起來98年我上大學時,關于送我去長沙,我和父親還辯過嘴,而那年我們家里讀書買房,經(jīng)濟上的.很拮據(jù)??烧娴脑谕夤聠瘟骼耍脻M身是傷的時候,最懷念的還是父母親的鼓勵,因為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家的小孩都是最棒的。想來了這次父親來北京看病時仍然清晰地講到那些道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親人在的時候總是不夠珍惜,而在她們忽然離去之后,我們才明白,這個世界上也許再也沒有人像家人一樣無私無悔地愛著我們,那份入骨的血緣和溫暖的失去足于使整個人生的信念倒塌。家人的緣分要幾世的福分才能修得在一起,以后再也不會有這樣的緣分,生離死別之間,唯有親情的思念仍然是不變的。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3

?目送》是龍應臺整篇《目送》的開序篇,淡淡的文字蘊含了濃濃的父女情、母子情,幾許慨嘆,幾番唏噓,盡在其中了。掩卷沉思,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女兒,自己的父親。

當女兒帶著青春期的咆哮以長江后浪推前浪之勢向我涌來,我明顯地感到自己的力不從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獨生子女的標簽是他們特殊的符號,在前無版本可借鑒后無來者可重復的今天,厚厚的教育讀本都是紙上談兵。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碰撞,現(xiàn)實與理想的的錯位,困擾著我這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母親。

我清晰地記著女兒在我面前傾訴她的第一次被欺騙后的痛哭流涕,我用盡可能平靜的語氣對女兒說:“只有經(jīng)歷一些,才能明辨是非,只有經(jīng)歷許多,才能返璞歸真?!碑斉畠核贫嵌攸c點頭,我是否已開啟了目送女兒的程序?在生命的長河里,我目送著女兒從一開始的彷徨迷離到后來的堅定從容,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到后來的漸行漸遠……在時間與等待中,我靜等花開。

在這里,我不得不提我的父親,一個給我生命,帶我成長的男人。不知從何時起,父親迷上了種菜,而且一發(fā)不可收拾。每次他把菜往家里一放,就立刻啟程回家,從不做過多的停留,跟他說了很多回,叫他多休息下,吃個便飯再走,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像頭犟驢。只是,我心里知道,他怕驚擾我們太多,怕給我們添太多麻煩。而且我更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只是緣于我所說的一句話“現(xiàn)在的蔬菜太不安全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他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所以,種菜成為他最大的事情,所以,他種的菜吃在嘴里是安全的,含在心里是幸福的。每當看到靜放在家里的蔬菜,想起他一個人躑躅回家的背影,就有一種想流淚的沖動。

從何時起,我細數(shù)自己額角的皺紋,卻驟然發(fā)現(xiàn)父親頭上日益增多的白發(fā);在感嘆歲月催人老,體力大不如以前時,卻兀地發(fā)現(xiàn)父親爬樓梯時的一步三歇。父親——再不像以前的硬朗,他老了。

真的`老了。

正如文中所說的那樣:“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粗饾u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攥緊手中的幸福,珍惜每一個我愛的和愛我的人的漸行漸遠的背影。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4

最犀利的一支筆也有最難以言盡的時候。

——題記

面對路途的疲憊,心神的勞累,堅強的她逐漸領悟到許一個人走的路。龍應臺,著名作家,也是一名普通的母親。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也寫下一部部人生的經(jīng)典。

?目送》便是其中的一道心靈雞湯。華安從上學開始,龍應臺便目送他的離開,望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心中的欣喜也夾雜了絲絲的憂傷,那幽幽的悲來自孩子的叛逆。當華安將母親遞來的傘棄之不理,當?shù)規(guī)в邢訔壍恼f“小孩”時,此時的她才意識到孩子已經(jīng)長大。

這時,我才真正了解到小路盡頭的“不必追”的深深的落迫,了解到目送背影的離開也真的變成了對時間的無言,對時間的目送。飄渺間,似乎看到了我的母親,她那早已為我白了的發(fā),皺了的紋。他雖沒有淵博的才華的深明的見地,卻有同龍應臺一樣的母親的`心。終究,就會明白朱自清筆下的父親的苦。

如今的我即將走向成年,邁向社會,也許有一天父母會離開我,雖然我改變不了現(xiàn)實,但我能夠做的,就是不留下遺憾。清晨的一句問候,勞累時的一杯茶,也許真的很小,但在父母的眼里,那就是全部。父母陪我們走過了無知的童年,叛逆的青春。但是你了解你的父母嗎?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處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里。這樣之后,你還能說了解他們嗎?兒行千里母擔憂。所謂父母的痛不過就是在孩子長大,欣喜之余留下的孤寂。他們是在用一生去等待目送之后的回望。真正能夠撫平親人心中的痛,不是進行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而是與他們陪伴的每分每秒。父母的心,真的很容易滿足。若每個人都能夠參悟到這一點,也便不會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治理名言。

時間無情,帶走了青春,偷走了快樂,卻永遠帶不走你對父母的真心。珍惜與父母陪伴的一分一秒,勿留“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文字在龍應臺的散文集《目送》中出現(xiàn)了兩次,開頭和結尾。

目送既是一篇文章的名字,也是一本書的名字。

小時候,我們是多么依賴爸爸媽媽啊,他們就是我們的天下,他們那里有溫暖的懷抱,甜蜜的`乳汁,但這些隨著時光漸漸地被拋在了風中。

我們認為自己長大了,當媽媽再次為我們遞上毛巾,叮囑我們記得帶飯盒的時候,爸爸給我們講三個小仙女的故事的時候,我們會不耐煩地說:“我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媽媽!”“別再講那些騙人的故事啦,爸爸!”

他們會默默地點頭,一言不發(fā)。

有時候,他們硬要把我們送到校門口,我們會迫不及待地早早掙脫他們的懷抱,跑向校門,絲毫不去想背后那雙疲憊的眼睛。

再大一點,我們著急地想拍著自己剛剛長好的翅膀去飛翔,我們和朋友單獨逛街,我們與朋友偷偷地聊一些敏感的話題,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長大了。

我們覺得父母落后了,不知道最紅的明星,不知道最火的游戲,不知道最時尚的品牌。

我們想飛,但我們不知道,每次我們給爸爸媽媽留下一個背影的時候,他們是多么的憂傷。

我們想飛,但我們不知道,背后有一雙眼睛,一雙溫柔地注視著我們的眼睛,一雙飽經(jīng)風霜的眼睛。

我們遠沒有長大,我們還很小,我們何曾知道,他們目送我們離去,一直滿心希望著我們回頭,滿心希望著我們給他們一個微笑,以此證明自己付出的愛是有回報的。

但我們匆匆忙忙,只給他們留下一個草率的背影。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6

從《孩子,你慢慢來》到《親愛的安德烈》再到《目送》,基本上三本書是連續(xù)著看完的,所以書評就在一塊寫吧。

這三本書被稱為是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也確實是這樣。

?孩子……》中華飛、華安的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母親眼里都透露著殷切的愛意,無限寵溺。就像龍自己說:“你們兩個本來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看完后覺得很溫暖,整本書中有著濃濃的“愛”,深深的“情”。

而《親愛的安德烈》全書是由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的互通書信集結而成,曾經(jīng)蹣跚學步的`孩童卻已成長為風度翩翩的少年。但更多的卻是母子之間思想上的碰撞,一邊是叛逆期的少年,思想開放、自由不羈;另一邊是有名的作家母親,重視家庭親情、倫理觀念。雖是母子,在很多方面彼此卻是很陌生。為了重新認識彼此,才有了這本書,只為了在母子之間的鴻溝上搭建一座橋梁。

至于《目送》,不得不羞愧的承認自己真沒大讀懂。文章很散,記錄了很多東西,但大多都是關乎親情。印象最深的是龍父的病故,那種悲痛和感悟都能透過文字摻滲出來?!坝行┦拢荒芤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边@句話在這里,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是如此的切合實景實情。

“人生三書”——這三本散文書籍,細膩而溫柔,看似淡淡的,實際上卻是深刻又真實。還是那句話,在別人的故事里,過好自己的生活。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7

每次讀龍應臺的《目送》這本書,感想都不同,越看感觸越深,越看理解的也越多。

作者貌似不著邊際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溫情。

沒有濃墨重彩的去揚厲愛深愛切的感受,只是隨手把撿起日子里的點滴,然后,你會在無意之間被這貌不驚人的`文字所打動,會報以會心一笑,會默然神傷,會被柔軟的孝順所溫暖。

我對其中的《目送》一篇感觸最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都能背下這段話了,我和父母、女兒和我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的!書中所描寫的每一件事,我們也都曾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

每個人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這里的“我”又是多少個我們的寫照。

這本書與其說是龍應臺對自己生活的回顧和反省,倒不如說是照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照出了我們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貴的事物,那就是愛。

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自己也慢慢變成了別人眼里的背影。

我們的一生都在目送。

龍應臺的目送的讀后感篇8

龍應臺在《目送》中刻骨銘心地敘述了她眼中的生離死別,道出了她對親情、友情最真摯的感悟。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在用靈魂訴說著經(jīng)歷生死之后的悲痛與思考。而我最能真切體會到的是這難言而又深沉的母子之情。正如她所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p>

是啊,我們的人生終究只是別人眼中的故事,而這次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們和自己的母親。這是關于光陰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長大,我們眼前的背影從高大到佝僂,而自己也就慢慢成了別人眼里的背影。當我們?yōu)樵?jīng)的過往感到遺憾的時候,彼時的目送就成了眼下的悲涼。

關于愛的文字有太多太多,并非每個人所寫都能喚起人們的共鳴與感悟?!赌克汀穮s用樸實而真摯的文字牢牢抓住了我的心,甚至有時它又像一把刀一樣,會在不經(jīng)意間隱隱地將你刺痛。”不用追“代表了母親的理解和無奈,這最糾結的情感便是龍應臺想要表現(xiàn)出的母愛,而這也成為了讓每一位讀者感同身受并深陷其中的理由,或許這就是龍應臺想要告訴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這些溫情的語言,如純凈的溪流緩緩地滑過我們內心的每個角落,使我們深陷塵世羈絆的心靈一次次得到解脫和自省。

她寫自己父母的種種,以女兒的角度感受父母的愛。他寫兒子的種種,以母親的角度表達她作為父母的愛。她經(jīng)歷了人生的種種,體會過角色輪換的辛楚,所以她對親情的理解是那樣真實而又深刻。每個人都能從中體會,卻又并非所有人能夠完全體味。只有真正有所經(jīng)歷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所以,《目送》是可以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書,在你人生的`不同階段,你所體會到的必然不盡相同。想必只有當你也感受過世間百態(tài),嘗遍過人間冷暖,方能真切體會到蘊含在這本書中的濃濃的羈絆。

人的一生總在情中度過,所以人很容易被情所左右。有人曾為了愛情放棄一切,卻在親情這條路上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真。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我們還體會不到為人父母目送自己孩子遠去的酸楚,但我們定能體會到父母在我們身上的用心良苦。愛情的美好值得每個人去追求,但親情的偉大更永遠不能忘懷。龍應臺在《目送》中描繪的點點滴滴都在敘述著她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快樂與憂傷。對于父母不幸的遭遇,她只能無奈地接受與承擔,但對于我們來說,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父母安好,生活幸福,就更加應該趁著歲月的齒輪還未轉過那一刻之前,把對父母之愛的理解付諸行動之中。”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苦澀并非人人都會經(jīng)歷,但當不幸來臨之時,又會有多少遺憾之人痛哭流涕。如果不幸之前滿是幸福的痕跡,那不幸并非再是不幸,而是幸福的延續(xù)。

讀過《目送》,你所體會到的不僅僅是親情的千姿百態(tài),你對人生也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思考。人生不過生死,說說容易,但其實你也只能經(jīng)歷幾次,而每一次帶給你的只有難以想象的悲痛。人在悲痛中成長,這便是人生。生死永遠是藏在人們心中的話題,不會輕易談及,卻總會避無可避。看透生死并非合理地追求,但能感悟生死卻應該成為每個人一生的夙愿。不要以為你還年輕,生死太過沉重,年輕的生命往往會更加容易逝去。如她所說:”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叭松虝?,在你珍惜人生中每一種情愫時,不要忘了愛惜自己的生命,因為情感只能用生命去體味。

最后我仍想用書中的一句話結束我對于親情、對于生死的討論。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作最后的轉身離開?!?/p>

但愿我們都能在離開前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