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出一篇立意深刻的讀后感呢?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只是復(fù)述故事的情節(jié)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談一談自身的感受。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有關(guān)《世說新語》讀后感參考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世說新語》讀后感1
讀完了《世說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zhì),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yīng)歌頌贊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說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fā)。
“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鐘毓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边@則文言文說的是鐘毓和鐘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jīng)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干什么。鐘毓先行禮,然后在喝酒;鐘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鐘毓說:“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而鐘會則說:“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
看完之后,我覺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絕倫。鐘毓的回答很妙,鐘會的回答更妙。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酒卻不行禮,就是一種不禮的表現(xiàn)。不過,偷酒本身不合乎禮儀,怎還稱得上上有禮或無禮呢?他們兄弟兩雖然還只是小孩,可是他們說出的話卻如此深奧,正是體現(xiàn)了他們兩個的思維敏捷。短短兩句話,卻可引發(fā)人們深刻的思考,這難道不讓人贊嘆嗎?
可這點也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為什么古代人能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于我們學(xué)的不夠多?!皩W(xué)無止境”,學(xué)習(xí)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么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幾年的學(xué)習(xí)時間,才相當(dāng)于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盎畹嚼?,學(xué)到老”,后面學(xué)習(xí)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
《世說新語》讀后感2
魏晉風(fēng)骨的產(chǎn)物,莫過于在朝代更迭中產(chǎn)生的一系列的品行要求:上層社會講究德行、講究文學(xué)、講究品藻、講究雅量、講究排調(diào)、講究容止……都只為了在這紛擾的亂世之中尋求自己的立足點。清雅秀麗且卓爾不群的魏晉風(fēng)骨,在《世說新語》這部著作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攬一身魏晉風(fēng)骨,品一世魏晉豪情;誦一首清風(fēng)明月,聽一場松風(fēng)徐引。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幾分簡傲伴著淡泊,和著睥睨天下卻翙羽而去的極致瀟灑,如此種種風(fēng)光,鑄成了名士的風(fēng)流。
簡單地借司馬相如的《鳳求凰》將魏晉名士與其理想作比,名士可謂“鳳”,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理想與情操可謂為“凰”,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jīng)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zhí)麈尾,作神姿仙態(tài)。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境界的超脫:在魏晉,名士與這些褒詞總是分不開的,一些在現(xiàn)代看來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誕行徑,其實更有其瀟灑超脫,擺脫世俗的困境的意味于其中:如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他們七人不受拘檢,心境澄明,肆意飲酒,縱情適意的場景宛若眼前;阮籍可謂“世事紛爭鬧不休,半身癲狂我自有。嬉笑怒罵皆堪樂,霽天誰與話風(fēng)流?!碑?dāng)權(quán)的司馬氏的統(tǒng)治昏暗虛偽,濺著血的殺戮讓世人敢怒不敢言,阮籍借酒沉醉,且醉且嘯,沉吟放達于竹林之中,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著自己心中的“凰”—自己心中的風(fēng)雅志向。真名士自風(fēng)流,而人世多愁,又有幾人自在如夢?
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
魏晉名士性情至真至純,曠達而放達,無視禮教其意更是在對當(dāng)時封建守舊的禮教的反抗。古人重視喪禮,治喪時要無限悲慟,痛苦流涕,因哀痛而廢食,“致毀以死”,似乎只有這樣才符合世俗的喪禮,才能體現(xiàn)生者對死者的哀痛之情。然而,這種喪禮實是對人性殘酷無情的摧殘。阮籍在葬母時無視了當(dāng)時的禮教,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意愿:“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后臨訣?!边@是對世俗的禮法的無情卻有力的抗擊,他也并非無情無義之人,“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足可見其對母的哀悼之情。痛徹心扉的冰冷,并不是合乎禮法的淚水所能表達盡的。阮籍至真至性,他是人中之“鳳”,用自己的方式挑戰(zhàn)了虛偽的禮教,追求著自己心中的“凰”—堅守著自己的本心與純性,不被禮教所沾染的至真至純,是人性之美。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宗白華先生認為“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身處魏晉易代的動蕩時代,整個士階層惶惶不可終日,社會的動蕩不安,又有虛偽的禮法存在,而官場上到處是猜忌,令名士們內(nèi)心痛苦不安。在這種社會大環(huán)境下,只有縱酒放誕與消極避世才是保全性命的方法,表面瀟灑無限,其實質(zhì)則是名士追求自由的途徑。心靈上的瀟灑,生命中的舒展,即使身處窘境,也能堅守本心,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追求。
攬一身魏晉風(fēng)骨,在清風(fēng)明月中穿梭,篤定前行。不隨波逐流,拋棄世俗的羈絆,內(nèi)心深處的寧靜使我們回歸自我,意志也更加堅定。
《世說新語》讀后感3
先說“介紹”。“介紹”是指對所評的書的資料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敘述,讓讀者對該書的資料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書評《難忘<南京情調(diào)>》是這樣介紹的:“《南京情調(diào)》收入64篇文章,20世紀上半葉社會各界名流筆底的南京昔日景觀,風(fēng)土人情,大多風(fēng)流倜儻見性情;80幀照片,讓50年前的古都舊影清晰再現(xiàn),金陵舊時影像,幅幅滄海桑田顯趣味。”
再說“評價”?!霸u價”能夠是總括全書作鳥瞰式的評述,如書評《展現(xiàn)“另一個”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愛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學(xué)預(yù)見性。全書蘊涵著科學(xué)家與知識分子的良知,浸透著他對整個20世紀全人類的極大的人文關(guān)懷。”也能夠聚焦于作品的細部作畫龍點睛式的點評。如金圣嘆評《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一節(jié)中魯達打店小二一段描述:“一路魯達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腳’,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比远Z就點出了《水滸》對魯達的動作描述是充分個性化的?!霸u價”是書評中最重要、最關(guān)鍵的部分,也是最見功力的部分,從那里能夠見出一個人的思想水平、藝術(shù)素養(yǎng)、鑒賞潛力、語言功夫等等。評價作品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注意評價的科學(xué)性。要以科學(xué)的文學(xué)理論為指導(dǎo),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chuàng)性。要反復(fù)閱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準確把握評論對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好處和藝術(shù)特色,從而提出自我新穎、深刻、精辟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lǐng),只是發(fā)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
《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篇小說:“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弊诎兹A先生是這樣評析的:“這是何等嚴肅的責(zé)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禮法的責(zé)備,而是由于對自我人格美的重視和偉大同情心的流露?!弊谙壬脑u析見解獨到,深刻精辟,所謂“析義理于精微之蘊,辨字句于毫發(fā)之間?!?
(《古文觀止·序》)③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評論語言與議論文的語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語言表達準確、嚴密;又有不一樣的地方,需要講求適當(dāng)?shù)奈牟桑鰪姳磉_的形象性與生動性。
再說“推薦”。這是書評的結(jié)尾,有好書與讀者共享的意思。如《難忘<南京情調(diào)>》是這樣寫的:“南京文化淵源流長,底蘊深厚,值得個性關(guān)注。鐘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從《南京情調(diào)》中體味一番南京情調(diào)?!?
俗話說文無定法,寫書評當(dāng)然也無必須的格式,能夠因人而異,因書而異。比如偏于談感受的書評就能夠直接從述感開頭:“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xué)《中國高考報告》是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讀則罷,越讀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實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許多中國人的腰背都壓彎,連中華民族的脊梁也被壓得出現(xiàn)了嚴重的畸型。高考??!何時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帶點文學(xué)色彩又要給讀者一點懸念的也能夠抒情開頭:“若你走進普魯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會不驚嘆于那美妙的符號所產(chǎn)生的神奇魅力,不會不沉醉于瑪?shù)氯R娜小點心的綿長回味,不會不震悸于人類內(nèi)心的隱秘世界的強烈曝光。作為《追憶似水年華》的譯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魯斯特開啟的感覺世界對我的靈魂與感官的誘惑、沖擊、洗滌、豐富、與凈化?!保ā度露篮愕母杏X世界》)當(dāng)然書評的結(jié)尾也不必須都要推薦式的。能夠表達某種愿望,如“愿借葦岸的親切誠實的語言,生動盎然的詩意和寧靜柔韌的美感鋪就的小徑,引領(lǐng)我們走向詩意棲居之地。”(《讀<太陽升起以后>》)表達愿望之中有推薦作品的誠意。也能夠批評某種現(xiàn)象或做法,如“他們認為如果兒童畫能與范例完全相同,那么這種訓(xùn)練就是成功的。然而他們不明白,兒童有他們自我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我的藝術(shù),他們與成人不一樣!種種人為的限制對兒童藝術(shù)潛能都可能是一種扼殺?!保ā渡鷦痈阈Φ膱D畫書》)批評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推薦。
廣義的書評包括讀后感。讀后感偏重寫自我的主觀感受。讀后感要注意三點:第一,寫讀后感務(wù)必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不能雜亂無章,文意散漫。第二,這個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務(wù)必是從所讀的材料中提煉、概括出來的,與所讀的材料有著必然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第三,寫讀后感務(wù)必是寫自我的所讀、所思、所感、所悟。能夠?qū)懸稽c,也能夠?qū)憥c,不求面面俱到,但必須要寫自我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從文體上看,讀后感或立論,或駁論,或闡述議論,都與議論文相似,通常把它歸入議論文的范疇,作為議論文的一種。寫讀后感要避免以下幾種狀況:①“感”少“述”多。名為讀后感,卻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超多的甚至通篇都是復(fù)述、引述所讀的資料。②“感”得不新。文中雖有所感,卻只是老調(diào)重彈,或人云亦云,寫不出自我真切的獨特的感受來。③“感”得不深。雖也能寫出一點自我的感受來,但猶如蜻蜓點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④“感”得走調(diào)。雖然寫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從何來,與所讀材料無絲毫關(guān)聯(lián);或者雖也是“感”從“讀”來,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樣。
寫書評無論偏重評還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復(fù)研讀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評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獨到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