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是為了記錄我們看書時的感受的,一定要認真對待,通過讀書,我們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且記錄好讀后感,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北京爺讀后感5篇,感謝您的參閱。
北京爺讀后感篇1
我們學習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jié)》。學完后,我的人似乎也被帶入了那個喜慶紅火、喜迎新春的老北京。
文章的開頭,以老北京春節(jié)的開始一一臘月初旬為時間的起點,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人是怎樣過臘八節(jié)的。在臘八這天,北京人是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的。臘八粥用各種米、豆、干果熬制而成。我雖然沒吃過臘八粥,卻能從文章的詞句中感到其用料之豐盛,營養(yǎng)之豐富,令人浮想聯(lián)翩,若是在大雪紛飛的日子里添上一碗,定是喝得心里都暖和起來。臘八蒜用醋泡制,泡好后色如翡翠,色味雙美。用料簡單,結果卻喜人。泡好后的臘八蒜,顏色亮麗、清爽,想來就算不吃,光擺在那看著,就能讓人胃口大增。
到了除夕,家家趕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lián),守歲。從字里行間,我似乎能看到除夕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場景。大家都對除夕夜相當重視,除了對睡眠需求很高的小孩,其余的人通通守著夜,不眠不休。
要說整篇文章最讓我感到有畫面感的地方,我覺得還是描寫元宵的那一段了。在那一天,北京整條大街到處張燈結彩,隆重的像在辦喜事。其實過春節(jié)又何嘗不是一種喜事呢?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當各型各色的燈掛在街邊,一一點亮時,透過五彩斑斕的燈罩,看火光閃閃爍爍,一定十分有趣吧?當所有的燈連成一片時,映在夜空中,會不會是一片璀璨的星河呢?人群在街上涌動,時不時停下駐足觀望自己喜歡的花燈,到處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是多么令人向往??!
在文化發(fā)展的長流中,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許多節(jié)日民俗,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春節(jié)。但隨著時代的腳步匆匆,春節(jié)的味道卻逐漸淡化?,F(xiàn)在的我們,只能在書上看到當年老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情景……
北京爺讀后感篇2
今天,我仔細閱讀了老舍先生寫的《北京的春節(jié)》,從中積累了許多關于舊時春節(jié)的知識,同時也對春節(jié)有了更深的了解。
北京的春節(jié)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臘八時,各家都會用各種米、豆、干果熬粥,這和我們現(xiàn)在比較相似。街上會出現(xiàn)春聯(lián)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貨攤,那時的.孩子們喜吃一種用各種干果與蜜餞和成的東西,叫雜拌兒。我想:它應該是薯片、蔬果干之類的吧!老舍先生寫道:孩子們還喜歡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這和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特相同,過年就喜歡放鞭炮和煙花,這多熱鬧呀!
那時的大人們,忙著給孩子們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這種習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每年媽媽都要給我買新衣服過年,我特喜歡。老舍先生說:除夕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lián)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我們現(xiàn)在可沒了這些規(guī)矩,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就急急忙忙地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了。
那時街上的店鋪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初六才開張,這和我們現(xiàn)在大不相同了,我在正月初二時和爸爸媽媽逛街,各色商店、超市,還有肯德基、麥當勞,全都人滿為患,大家都出來購物、消費,人人臉上喜氣洋洋。我最喜歡花燈了,老舍先生道:那時元宵節(jié),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如今的花燈,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還增添了塑料、電動、聲控等特色,越來越豐富多彩。
你看,北京的春節(jié)雖與我們現(xiàn)在有些不同,但那熱鬧的氣氛始終沒有改變,人們對迎接美好的明天都滿懷著希望!新年快樂!
北京爺讀后感篇3
剛剛考完試,爸爸媽媽就叫我預習下學期的內(nèi)容,心里很不高興,快春節(jié)了,并且剛考完,不讓人家休息一下,太“法西斯”了。
機械的翻著書本,想到春節(jié),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節(jié)》,不想被吸引住了。
原來的春節(jié)多熱鬧啊。照這個日子計算,現(xiàn)在也該為春節(jié)準備了。過去北京的春節(jié)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jié)的充分準備。
可現(xiàn)在呢?沒有一點節(jié)日氣氛,而且還不許玩,唉?,F(xiàn)在人們過年的方式和習慣一點都已經(jīng)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樣子了。臘八粥、麻糖、餃子,我很少吃,甚至沒吃過,過去過年吃的,應該很好吃吧,可沒有了?,F(xiàn)在我吃的'是漢堡、薯條、可樂,當然,味道也不錯。
真想回到過去,大吃一頓,痛痛快快的玩,過去春節(jié)可要放一個月??!
北京爺讀后感篇4
雨果獎又火了一本書,好多人說這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崛起,但是最近這幾天感覺網(wǎng)上的聲音變得不怎么好聽了,所以才想寫這篇。有劇透,正在看或者打算看的朋友慎看。
這本書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槽點和諷刺點是:作者郝景芳居然是有經(jīng)濟學背景的,如果她沒有,大約也就罷了,但是她居然有,那里面的一個低級錯誤就不能忍了。這本書對經(jīng)濟學有一個論點,就是機器自動化會帶來大批量的失業(yè),而為了讓人們不失業(yè),所以只能壓縮他們的生存時間,并且不允許代替人工。這個觀點簡直讓我快笑死啊,舉幾個近現(xiàn)代中國的例子:紡織廠女工下崗后稍作培訓就可以當飯店服務員;曾有個年代司機比縣委書記賺得多,但考駕照的速度遠比汽車增長速度快,趕馬車的很快就學會開汽車;財務軟件出現(xiàn)后,并沒有使大量會計失業(yè),原先會打算盤的也很快學會了打鍵盤。
自動化的發(fā)展進程不會導致人力的失業(yè),反而會促進人工技能的發(fā)展。歐洲現(xiàn)在為了保住失業(yè)率,所以減少了工作的時間,那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走過了漫長的發(fā)展路線??!就好像美國總要求印度和中國減少燃煤,什么混蛋邏輯,美國發(fā)展的時候燃煤比我們兇多了好嗎,現(xiàn)在你們不擔任這些又臟又累的活了,你們開始從輕工業(yè)和科技方向發(fā)展了,還不讓我們這些發(fā)展中國家走你們的老路了嗎?一邊享受著我們帶來的廉價商品,一邊還譴責我們污染太多,不是矛盾嗎?這是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啊,等到中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會有兩種現(xiàn)象:一是人口不會再快速增長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這種趨勢了啊,即使開放二胎);二是我們的勞動時間會大幅度減少。我們現(xiàn)在就是《雪國列車》里面人肉的永動機啊,等快速發(fā)展過去,我們也會進行高質(zhì)量的短時間的工作模式。
至于有人從中看到什么社會分級的現(xiàn)象,我想說我們還用從科幻小說里面看社會分級嗎?我們現(xiàn)實生活就是如此,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我覺得作者想表達的完全不是社會層級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因為我沒看到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人對第三世界的壓榨,反而他們很有禮貌,并且在為第三世界的人謀劃。譬如那個白頭發(fā)的不允許垃圾處理自動化,怕他們失業(yè);譬如老刀受傷之后,第二世界的那個委托人還給他處理傷口,并且讓他洗澡什么的。
沒有任何的歧視和壓榨,甚至沒有輕視,我覺得我們現(xiàn)實的世界都做不到這么好的。那么作者的意圖到底是什么呢,就是通過一件送信的小事,描述一個科幻的世界,表達一份親情(因為老刀那么努力,是為了一個撿來的娃),就是如此。并且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世界,因為每個人都沒有壞心眼。讓老刀送信的人讓他洗了熱水澡,先給他打了定金,而委托的任務不過就是去給心愛的人送一封信;收信的那個女的,雖然有些小心思,想瞞著第二世界的那個男生,但是也是怕傷害;老葛不用說,從第三世界上來,對老刀照顧;那個白頭發(fā)管事的,怕第三世界的人失業(yè),不肯使用自動化垃圾處理,等等。雖然等級鮮明,但是沒有沖突。如果不是想給自己撿來的孩子更好的教育,老刀對自己的生活也并不是不滿意的。說句實話,在北京打工那些人,已經(jīng)比在老家的人好太多了,你看他們衣衫襤褸的,住的環(huán)境很差,但是他們可能在家里蓋著大房子,很風光。否則為什么有人前赴后繼地奔向北京呢。人啊,從來都不能縱向?qū)Ρ鹊?,你天天總和王健林比,那你也得能實現(xiàn)那一個億的小目標吧。
書的構思很好,以小見大,喜歡這種簡單的小故事。文筆一般,還需雕琢。但是也不必像網(wǎng)友那么苛刻,罵的一文不值。國外與我們看重的點不同,就好像《魔獸》在美國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是在中國卻被熱捧一樣。你不一定多牛逼,人家也不一定是瞎,總有你看不到的精華。雖然我也承認《三體》的格局要大很多,文字和整體性也優(yōu)秀很多,但是《北京折疊》畢竟獲獎了,說明簡單的小故事也有震撼的力量。為什么自己國家的作品獲獎了不引以為傲還要進行批判打壓呢,這還是一群讀書的人做出來的事,這才是讓我覺得震驚和無奈的事情。
北京爺讀后感篇5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著過春節(jié)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jié)習俗 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nèi)涵。文中以“時間”為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啟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同時,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風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lián),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jié) 就跟春節(jié)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jié)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可高興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為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愿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文化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