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制定教學設計時,要有著較強的邏輯思維,教學設計是一個優(yōu)秀老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材第9頁~第11頁。
課前思考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利用學具合作探究圓的周長的測量方法,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以此教學目標為指導,為了能抓牢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課堂上李老師組織學生積極利用圓片、卷尺、繩子等學具進行探究,使教、學具在數(shù)學課堂上的作用得以體現(xiàn)。
課堂寫真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種自行車圖片,學生觀察。)
師:你會選擇哪一輛參加我校組織的自行車比賽呢?
生:第一輛。
師:為什么選擇第一輛自行車呢?
生:因為它的輪子大,跑得快。
師:為什么它跑得快呢?
生:因為它滾一圈的長度長。
師:對!輪子大,滾一圈的長度也就長。我們把車輪滾動一圈的長度就叫作它的周長。那么這兩款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誰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可以通過測量的方法得到車輪的周長呀!
師:你的反應很快。那么如何測量呢?這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小圓片及其他學具探究圓的周長吧!
(學生開始討論,操作學具,2分鐘后,每個小組都有了各自的測量方法。)
[分析] 李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自行車的車輪讓學生首先明確“圓的周長”的意義,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得到圓的周長。在學生想到測量方法時,李老師又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探究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在她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給這節(jié)課開了一個好頭。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曬一曬你們的測量方法?
生:我們第一小組先來。我們組是在圓形紙片的邊緣標一個起點,然后把它放在直尺上,讓這個起點對準零刻度,最后把紙片沿直尺滾動一圈,就得到它的周長了。
師:嗯!這是個不錯的方法,但請同學們思考:如果有一個很大的圓形游泳池,要測量它的周長,我們能把它放在直尺上滾動一圈嗎?
[分析] 讓學生操作學具展示自己的測量方法,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有了學具的參與,學生用事實說明了問題。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著,李老師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為后面的課程做鋪墊。
生:下面請聽一聽我們第二小組的方法。我們小組是用繩子繞圓片一周得到它的周長,所以我們也可以用繩子繞圓形游泳池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度,不就測量出了圓形游泳池的周長了嗎?
(說完,大家為第二小組的同學們鼓起了掌。)
師:大家對你們的方法已經做出了肯定,這個測量方法的確很棒!
(此時,第二小組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就在這時,老師拿出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系著一個小球,接著將繩子在空中旋轉起來。)
師:同學們請看,小球走過的路線是什么形狀呢?
生:是一個圓形。
(這時,教師轉向第二組的同學并提問。)
師:如果想得到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你們小組的這種繞線測量的方法嗎?
生:不能。
[分析] 第二小組同學們利用繩子、直尺等學具創(chuàng)設了“繞線法”解決了問題后,李老師再次提出了質疑,這次的問題更難解決,也讓同學們進一步意識到測量方法的局限性。
師:第三小組的同學,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第三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生:我們可以把系有小球的繩子放在紙片上,固定一端,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用筆描畫出小球的運動路線,然后將這個圓剪下來,再利用之前同學們說的滾動或者繞線的方法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同學們聽完后,恍然大悟,都夸贊第三小組的同學聰明,此時的他們心里美滋滋的。)
師:你們組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小球的運動方式就好比公園里巨大的摩天輪,如果要得到摩天輪的周長,這個方法還可行嗎?
生:不可行。
師:看來,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圓的周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測量中也存在誤差,數(shù)據(jù)不夠精確,我們還要像研究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那樣,找到一個科學普遍的公式來計算圓的周長。
生: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有怎樣的關系?
師:請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合作探究吧!
(同學們通過操作學具,經歷測量、填表、計算、觀察等活動,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圓的周長是它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再結合教材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心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分析] 同學們帶著心中的疑惑去探究,目的明確,再加上小組合作,合理的分工,充分利用學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干,教室里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之間的3倍多一些的關系,也推導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課后解讀
數(shù)學課堂中應用教具、學具,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節(jié)課李老師就是利用教具學具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數(shù)學課變得活躍起來。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2
一、說教材分析
學生在本冊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確定物體位置,今天對于位置與方向的復習,進一步回顧了方向與位置。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們具有很好的記憶力和較強的總結能力,并熱衷于參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基于對教材以及學情的分析,制訂出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解決問題,回顧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位置的方法。并總結根據(jù)描述在平面圖上找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回顧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jù)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jù)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
五、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分析
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下教法:(1)回顧情境教學法。通過一系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設計,既體現(xiàn)了生活中的數(shù)學,也更好地服務了我們的教學活動。(2)逐層練習、及時反饋法。通過學與練的緊密結合,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也幫助學生鞏固了舊知。
(二)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的學習方法。在比較中,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獲得思維的進步與發(fā)展。
六、說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設置情景
1、投影出示臺風照片。
⑴同學們對這個例題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fā)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tài)。
(啟發(fā)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
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
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三)知識反饋,鞏固延伸
1、警察局收到臥底送來的示意圖。(圖略)
(以警察局為觀測點,找出三個犯罪分子的位置)
2、連連看
3、填空(找出物體的位置及方向和距離)
4、完成書上練習。
(四)課堂小結七、板書設計:
確定物體的位置
1、確定觀測點。
2、確定物體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
3、確定物體距離觀測點的距離。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并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了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過程:
預習(課前)
1.自學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一課時】
一、聽寫詞語,自由說話,引出問題
1.學生聽寫詞語:蠟燭、茅屋等
2.學生自由說話:選用剛才聽寫的詞語根據(jù)課文內容說一段話,教師隨機點評
3.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進入問題,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
隨便說說罷了”
1.貝多芬聽到哪一句話起就心動了?(感情朗讀)
2.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么?
(1)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3)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著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并不放棄
對藝術的向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么貧窮,但是這么熱愛音樂,又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所以走進茅屋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見,為什么知道她是貝多芬?
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為什么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為什么稱盲姑娘為“您”?
2.梳理問題
3.解決問題(感情朗讀)
三、入情入景,想象寫話,欣賞音樂
1.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語段: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
2.重新回到問題:貝多芬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3.進一步了解貝多芬,聯(lián)系上文,想像寫話,體會貝多芬內心情感
課外資源: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貝多芬
4.欣賞《月光曲》片段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4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提出問題。
1、出示情境圖及2、3、4組信息,繼續(xù)上節(jié)課的話題。
2、提出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解決第二個紅點問題: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
2、學生交流:該問題是根據(jù)窗口中哪條信息所提出的?
3、師: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該條信息及問題嗎?畫線段圖時我們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后師指生交流并板書線段圖:
[設計意圖]通過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而形象地觀察到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4、學生思考并交流:根據(jù)線段圖中的信息,除“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之外,你還能提出并解決哪些數(shù)學問題?(提中間問題)
[教案預設:1、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有困難,教師可點撥:在線段圖中,每條線段應該是既可用分率表示,又可用具體數(shù)量表示的,那么,在這個線段圖中有哪些未知的分率或數(shù)量呢?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2、如果學生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已提出如下問題,則此處直接過渡到:下面我們先來解決如下兩個問題:]
①1號坑比2號坑大多少平方米?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2號坑的 ,即9000平方米的 ,列式:9000× =5000(平方米)
②1號坑是2號坑的多少倍?
學生交流:1號坑比2號坑大單位“1”的 ,所以1號坑的面積是2號坑的(1+ =1 )倍。
5、教師引導:根據(jù)上面①、②所得的數(shù)據(jù),現(xiàn)在,你能解決“1號坑占地多少平方米”這一問題嗎?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
數(shù)量關系:
(1)2號坑面積+1號坑比2號坑多的面積= 1號坑的面積
(2)2號坑面積×1號坑是2號坑面積的倍數(shù)=1號坑的面積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之后進行集體交流。交流時要求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列式。教師板書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jù)線段圖提出不同問題,構成問題串,從中理清數(shù)量關系,解決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
6、對比兩種解法。
討論:有什么異同?引導學生合理選擇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學生會發(fā)現(xiàn)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和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的分數(shù)應用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的異同,訓練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總結經驗的習慣,教學生學會數(shù)學地思考。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綠點問題,2號坑有多少尊陶俑、陶馬?
2、嘗試解決問題。
生畫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獨立完成。
3、交流思路。你是怎樣想的?以誰為單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求2號坑有多少尊就是求什么?
四、練習提高。
1、自主練習1(2)、(3),畫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2、自主練習4、6。交流時重點讓學生溝通解題思路。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稍復雜的分數(shù)乘法這類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雖稍復雜些,但基本解題思路與前面學過的應用題是一樣的。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找到與已知量對應的幾分之幾,特別是將比單位“1”多幾分之幾,轉化為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因此這節(jié)課先把握整體,將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用線段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解答新問題。在解題時總是有意讓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理解與比較,將文字轉變成圖,數(shù)形結合。在練習中也讓學生根據(jù)線段圖找到數(shù)量關系,并列式,又將線段圖轉變成文字,從而讓學生更清楚這類應用題的特點,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問題明了化、簡單化。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數(shù)學欣賞”。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擇生活中有趣而美麗的圖案,供學生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認識數(shù)學的美、體會圖形世界的神奇。
2、引導學生嘗試繪制美麗的圖案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培養(yǎng)審美意識;
2、繪制美麗圖案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guī)、硬紙板、剪刀、圖釘、膠帶。
2、課件1:生活中美麗圖案的`視頻(課前拍攝我們身邊的美麗圖案)。
課件2:課本上美麗圖案制作的動畫演示。
教 學 過 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欣賞生活中美麗的圖案:播放視頻或(圖案圖片)——(包裝盒上的圖案、門上的圖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圖案、商標圖案、……等)
2、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么?
3、 在你的周圍你還見到了哪些有趣的圖案?
4、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欣賞和制作美麗的圖案。
二、 欣賞美麗的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案(也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
2、 小組內進行交流.
3、 小組代表匯報研究結果。(匯報你發(fā)現(xiàn)的這些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4、 多媒體動畫演示圖案形成的過程.
5、 教師小結。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guī)律。
三、繪制美麗的圖案。
1、 小組內討論下面美麗圖案是由哪個基本的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而來的?繪制的步驟應該是什么?
要繪制的圖案:
2、組長匯報交流的結果。
3、多媒體再次演示繪制的步驟,并閱讀課本上繪制的方法;
繪制的步驟:
5、 討論繪制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6、 操作活動:開始繪制圖案活動,播放輕松音樂,教師巡回參與指導。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 作品展示:把學生畫的圖案全部張貼在教室的四周,全體學生下座位參觀作品。
2、 學生評價:
①、選對你印象最深的作品進行評價(可以是畫得好的,也可以是畫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②、教師系統(tǒng)評價:
a、 學生表現(xiàn)
b、 作品優(yōu)點、缺點
c、 需要改進的地方
d、 提出希望
五、課堂小結:
1、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2、 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六、課外拓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美麗的圖案?請從中選出一個你感興趣的畫下來。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駐守海島的解放軍戰(zhàn)士不怕條件艱苦,熱愛生活,想方設法改造海島環(huán)境的事跡。教育學生熱愛生活,不怕困難。
2、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4、自學本課生詞,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它們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教學難點】
“戰(zhàn)士把昆蟲帶到海島上是為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理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彩色的翅??
你從課題想到了什么?
二、教師介紹課文內容
課文描寫的是駐守海島的解放軍戰(zhàn)士探親回來,特地帶來一些小昆蟲,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學生自讀課文
1、想想寶石島是個什么樣的島?戰(zhàn)士們到這個島多久了?
2、戰(zhàn)士小高為什么要把一些昆蟲帶到島上來?
(學生初讀課文,不要求回答得很準確。)
四、默讀課文
1、讀準生字字音。
2、標出自然段序號。共有19個自然段。
五、練習讀熟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發(fā)現(xiàn)小高抱著紙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寶石島開西瓜會。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發(fā)現(xiàn)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動著彩色的翅膀。
六、作業(yè)
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生通讀課文
回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去寶石島的船上看見小高抱著一個紙箱子,他說里面裝的是小昆蟲。來到海島,我參加了嘗瓜會,知道海島需要昆蟲,戰(zhàn)士們回家都帶回些昆蟲。)
課文是怎樣分段的?你為什么這樣分?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閱讀課文,思考討論:
⑴在船上,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發(fā)現(xiàn)小高坐在船上,緊閉嘴唇,兩眼直發(fā)愣??梢钥闯鲈诖蠒灤懿皇娣?,他把自己的大提包扔在一邊,可以看出一點也不重視,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⑵小高為什么這么重視這個紙箱子呢?
(小高說里面是小昆蟲。)
2、那么小高為什么帶小昆蟲去海島呢?而且又這么重視?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學習第二段
思考討論:
1、海島上結了個西瓜,為什么還要開嘗瓜會?
(因為這個西瓜很不平常,指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說這個瓜不平常,從哪些地方看出西瓜的不平常?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談自己的理解。
⑴兩年前,第一次種瓜失敗。
⑵戰(zhàn)士們找原因:瓜秧開花后要授粉、小島遠離大陸、沒有昆蟲授粉。
⑶今年種瓜進行人工授粉后,暴雨過后,還留下一棵秧,于是,精心培植的第一個西瓜成熟了。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思考討論:
戰(zhàn)士們嘗瓜,為什么覺得一股甜絲絲的甘泉流進了心田?
(指導學生討論后匯報,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暢所欲言。)
(因為這是戰(zhàn)士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是戰(zhàn)士們的一片深情。)
4、思考討論:
戰(zhàn)士把昆蟲帶到島上是為了什么?這同蔬菜瓜果的收獲有什么關系?
(把昆蟲帶到島上是為了島上的蔬菜瓜果能有收獲。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熱愛海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5、仔細體會戰(zhàn)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意思。要多讀這幾句話,組織小組認真討論。
(從課文中我們看到戰(zhàn)士熱愛祖國的海島,不怕條件艱苦,正在用自己的勞動改變著海島。戰(zhàn)士們也希望小精靈熱愛海島,在這里扎根,不怕條件艱苦,保衛(wèi)祖國的海島。)
四、學習第三段
讀完課文后,你明白什么了?
(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小昆蟲彩色的翅膀告訴我們,它們不離開海島。)分享:
六年級上冊數(shù)與形教學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探索出圓的特征及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動手操作中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演示操作,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大家都來當裁判嘍!”
演示兩人騎自行車的動畫,一人的自行車輪子是圓形的,一人的自行車輪子是其它形狀的。
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先把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折痕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書:半徑
教師提問:根據(jù)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3)同學繼續(xù)觀察:剛才把圓對折時,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板書:直徑
教師提問:根據(jù)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么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里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shù)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么關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三)反饋練習。
1、p58的“做一做”第1、3、4題
2、練習十四的第2、3題
(四)圓的畫法。
1、學生自學,看書57頁。
2、學生試畫。
3、學生通過試畫小結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注意的問題。
4、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周。
教師強調: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
5、學生練習
p58的“做一做”第2題
(五)教師提問
為什么同學們畫的圓不一樣呢?什么決定圓的大?。渴裁礇Q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六)思考: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畫一個大圓圈做游戲,沒有這么大的圓規(guī)怎么辦?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yè)
練習十四的第1題
課后習題
練習十四的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