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教學設計及反思8篇

時間:2022-12-09 作者:Cold-blooded 教學計劃

教學設計在制定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以往的教學情況展開寫作,教學設計寫的好也是對我們教學生涯很有幫助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風教學設計及反思8篇,感謝您的參閱。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8篇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1

漢語拼音aoouiu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

教材內容

執(zhí)教老師

一(4)班

.10.12

11.ao ou iu

(第一課時)

許曉敏

教學情況

一、激趣導入

1、復習6個單韻母,先打亂順序認讀a o e i u ü,發(fā)音口型從大到小排列后認讀。

2、復習復韻母ai ei ui,指名認讀,再分別說說ai ei ui的發(fā)音方法。

二、學習情景圖,初步感受ao ou iu的讀音

1、出示情景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師相機指導,自然地引出ao ou iu。

(一)學習ao 的讀音

(1)出示ao

它的讀音和我們剛才說的“棉襖”的“襖”的讀音很像,只要把“襖”的聲調去掉就可以了。誰會讀?

開火車讀。

(2)ao是由哪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呢? 注意看老師口形。(示范)先擺好a的口型再向o滑動,嘴巴由大到小。

再請同學來讀。

(二)學習ou的讀音

(1)出示:ou

誰會讀?你用什么好方法讀準ou的音?(先擺好o的口型再向u滑動,嘴巴由大到小,慢慢變圓)

(2)ou的讀音和“海鷗”的“鷗”的讀音很象,還有誰也會讀。選出小老師教大家認讀。

(三)學習iu的讀音

(1)老師現(xiàn)在不教大家,你們會讀嗎?指名讀。相機指導(先擺好i的口型再向u滑動,嘴巴由扁到圓)

(2)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讀。

三、學習ao ou iu的`四聲

1、ao ou iu有四個兄弟姐妹也想和大家交朋友,可是現(xiàn)在它們正為了帶聲調帽子而鬧得不愉快呢。我們來幫幫忙好嗎?

2、請學生給ao ou iu標調。你為什么這樣標?(復習標調兒歌)

3、出示ao ou iu的四聲。自由練習讀準它們。齊讀。

4、藍藍的天上,飄來了朵朵白云,白云中蘊含著帶聲調的復韻母,誰會讀?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詞里有這些音?

6、有幾個復韻母很調皮,躲在美麗的花叢中,誰能把他們找出來讀一讀?

7、學習語境歌,復習鞏固

師范讀:身穿鴨絨襖,拍著小手笑。游泳健兒不怕冷,海鷗邊飛邊叫好。

生齊讀。

(3)在這首兒歌中,和ao ou iu交朋友的漢字有哪些?帶領大家讀一讀。

四、自主描仿,識寫結合

1、時間不早了,也該送好朋友們回家了。青青草原上有三座漂亮的房子,你們看ao ou iu應該住在哪座房子里?(韻母房的一樓)

2、韻母房有兩層,ao ou iu住在哪一層?

2、請大家打開語文書,把今天認識的復韻母送進各自的房間。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注意兩個單韻母要靠緊一些,不能分太開。)先描書上的兩個,在旁邊寫一個,再描習字冊上描一個,仿寫一個,寫完注意自我對照。再仿寫一個。

教后小記

課程標準對于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是“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課標還建議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要有適宜的活動和游戲,與說普通換、識字教學相結合”。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我通過情境圖、藍天白云、花叢等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與學生的互動不夠,沒有適當?shù)幕顒樱瑳]有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鞏固階段我出示語境歌后,讓學生找一找含有ao ou iu的音節(jié),要求太高,并將韻母和音節(jié)混淆了,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于最后沒有時間讓學生書寫。

今后在備課、上課過程中,要注意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精講精練,切實提高40分鐘的效率。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2

?教學目的】

德育點:了解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傳承魯迅精神。

知識點:了解“小傳”的文體的基本特征,學寫“小傳”。

能力點:體會本文簡明平實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了解文中記錄的魯迅先生的主要經歷。

解讀魯迅精神;了解“小傳”文體的基本特點。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一個人被公認為是我國近現(xiàn)代最深刻、最復雜、最矛盾、最具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最杰出的文壇巨匠,同學們肯定知道他是誰吧?對,是魯迅先生??磥恚瑢W們也一樣喜愛魯迅,崇拜魯迅!魯迅,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大家想更好地了解他嗎?那好,就讓我們一起來拜讀《魯迅自傳》這篇文章,去追尋魯迅先生閃光的人生足跡。

二、感知課文

1、借助工具書,清除字詞障礙;識記文章中自己難以掌握的字詞。

2.標出文中直接或間接表明時間的詞句,了解文中牽涉的一些歷史事件。根據課文所提供的材料,列表梳理魯迅本文中交待的情況。

1881-1930年魯迅主要活動一覽表

時間事件(主要活動) 原因

1881年出生

13歲時輟學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變故

18歲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

大約過了半年改進礦路學堂

畢業(yè)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學

東京預備學校畢業(yè)決意學醫(yī),進了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日本維新有很大助力

兩年后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汁劃,提倡新文藝電影上看見中國人被斬,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有較為廣大的運動

29歲回**親和幾個別的人希望有經濟上的幫助

(剛)回國在浙江的兩級師范學堂教化學和生理學

第二年(1911) 到紹興中學堂做教務長

紹興光復后(1912) 做紹興師范學校的校長

革命政府成立后做部員、兼做北大師大女大的國文系講師

1926年做廈門大學教授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

1926年12月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

1927年4月辭去中山大學教授

1927年9月出廣東,定居在上海

19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

三、理清思路。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分段的依據是什么?試概括各段大意。

――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依據內容上的重大變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寫家庭情況,第2段寫外出求學,第3段寫工作經歷,4段寫著述概況。

2、文章這樣安排順序和段落有什么好處?

――這樣安排,使文章條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顯示人物的人生軌跡。

四、布置作業(yè)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3

教材分析:

?藏戲》一文系人教 課標版六(下)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說明事物(藏戲)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系結構文章。

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了藏戲的主要特點,接下來描述了藏戲開山鼻祖——唐東杰布開創(chuàng)藏戲的傳奇歷程,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特色,最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fā)展。

本文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作者行文脈絡清楚,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頗具文學色彩。

學情分析:

農村六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閱讀能力上已有一定水準,但受限于經濟文化條件,孩子們眼界尚不開闊,文化風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夠,而閱讀習慣(方法)、獨立閱讀、個性閱讀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強,因此教學本文,須借助一些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藏戲的文化內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了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藝術特色。同時,借助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藏戲來歷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及補充閱讀材料,從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復述。

3、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并認同各民族獨特的民風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重難點

1、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

2、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戲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地方戲的經典片段視頻。

2、學生準備:收集自己家鄉(xiāng)的地方戲劇情況,甚至可以學唱幾句。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播放地方戲經典片段。

2、板書課題《藏戲》,解題,走進藏族的傳統(tǒng)戲劇文化,激趣閱讀。

二、初讀知意

1、翻開課本,自由地輕聲讀課文。遇見不熟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直到熟練為止。

2、分層次檢查讀書情況。學習吃力一些的孩子由教師指名學生一一讀一遍,注意正音,并可以帶讀,再由能力強的同學帶讀。

3、出示本課生字新詞,認讀過關。

4、邊讀邊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戲的傳說及特點。

三、細讀明趣

1、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將課文歸結為兩個方面:“藏戲的傳說”、“藏戲的特點”。

2、重點研讀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點讓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譴此用句的順心遂意,同時感受藏戲與藏族文化的魅力。

3、提出閱讀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才情展示

1、成語聽寫大比拼。

2、一起哼唱家鄉(xiāng)戲。

五、作業(yè)

擴展閱讀,了解有趣的民風民俗。

板書設計:

藏 戲

為民造福 戴面具 師傳身教

開創(chuàng) 特色 沒有舞臺 傳承

開創(chuàng)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長盛不衰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七課,本冊第二單元選文關注多元文化,將視界投諸民風民俗,《藏戲》一文就是對藏戲傳統(tǒng)劇種的生動闡述,可以放手讓學生朗讀,并盡可能多地了解相關資訊,相互交流,彼此溝通,在此過程中獲得新知,對各民族豐富多采的文化形式、民風民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依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聲光色的沖擊,電子媒體的包圍,已經讓他們遠離了傳統(tǒng)的戲劇,對那些距離自己更為遙遠的戲劇形式自是一無所知,先從學生耳熟能詳?shù)囊恍┯忻膭》N開始介紹,能極大地調動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對藏戲的認知欲望。

同時,在本堂課的設計上,我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是最基本的學習前提和根本指向。不忽視優(yōu)等生,不漠視學困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實實在在地發(fā)展。扎扎實實地引領他們讀書,享受閱讀的樂趣,享受文字的快感,受到美的熏陶。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學具: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體物品,并將其側面用白紙包好。剪刀、直尺。教師準備圓柱體、圓柱體側面展開圖、可旋轉長圓柱體的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出示教材第10頁中的圓柱形物體)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

如果把這些圓柱形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像這樣的圖形叫圓柱。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圓柱由哪幾部分組成?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問:粉筆是圓柱體嗎?

3.圓柱的高

(1)教師出示高、矮不事的兩個圓柱,提問:哪個圓柱高,哪個圓柱矮?

(2)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3)師畫一條側面上的斜線,問: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shù)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shù)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貼在木棒上的長方形紙片,將它快速轉動,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完成教材第11頁的“做一做”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fā)現(xiàn).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fā)現(xiàn).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成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②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圓柱側面展開是正方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你能推導出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5.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

(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二第5題

(1)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 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并及時糾正。

(3)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4.求圓柱的側面積

(1)c=12厘米,h=12厘米(展開圖是什么形狀)

(2)d=5分米,h=6分米

(3)r=2米,h是半徑的2倍。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第14題求側面積部分三道小題。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1、一個調整

根據學情,我靈活調整了教學內容,將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提早到第一課時完成。其實,由探索圓柱側面的特征,到推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可謂順水推舟,輕而易舉,學生理解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這樣的改動可以降低第二課時“圓柱表面積”的難度,給學生在“表面積的計算”一課中更多的練習時間。

2、一次討論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以往知識,在課前閱讀時對于圓柱的特征就已能基本掌握,通過課堂教學來看,僅在圓柱有多少條高時發(fā)生爭議。有的學生認為圓柱只有1條高,也有的學生認為圓柱的高只能在其側面表示。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結合圓柱高的概念展開討論,從而明確了什么是“兩個底面之間距離”的含義。

3、一處拓展

在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長方形紙片旋轉后是一個圓柱后,我通過設問對教材進行了拓展?!斑@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旋轉后所形成的圓柱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當學生回答長是圓柱底面直徑時,我通過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正確結論。然后,我又舉一反三,請學生思考“如果將這個長方形換一個方向粘貼在木棒上,那么它和圓柱體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通過拓展,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運用排比的修辭產生營造激越氣氛的表達效果。

(2)體會文章外在的語言形式與內在的表達內容高度的統(tǒng)一。

(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現(xiàn)出的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4)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力和欣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2)讓學生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3)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生命蓬勃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藝術審美情趣。

(2)激發(fā)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節(jié)奏和恢弘的氣勢。

(3)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2、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⑴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視頻、音樂、文本等等。)

⑵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后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讀。)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后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聽到的安塞腰鼓鼓聲、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并讓學生暢談感受。

?設計意圖】本課導入,從感受聲音、欣賞表演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

2、播放wav音頻朗讀。

3、比較學生朗讀和wav音頻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導朗讀方法。

4、請根據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杖碧幙商钤~、短語、句子)

5、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么?

a、這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

c、表現(xiàn)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p>

?設計意圖】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并多讓學生朗讀。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薄墩Z文課程標準》

??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問題探究:對于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并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和當?shù)氐乩黻P系、安塞腰鼓和當?shù)剞r民性格關系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設計意圖】主要是采用“課題研究”策略。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大體明了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最想將自己心里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說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品讀、表達。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鉆研的熱情,培養(yǎng)合作與深入鉆研的精神。側重實現(xiàn)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后練習,集小組的智慧于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儀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1、賞美圖,配佳句——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再讓學生來看幾組特寫照片??春笳埜餍〗M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并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說出對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a、雞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

b、這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后大地的寂靜。

2、說美點,品美韻——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里?

⑴語言美。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xiàn)內容;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xiàn),連用許多。

⑵思想美。

如果學生沒有找出下面句子,則提示學生仔細體味:

①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引導學生可從自然環(huán)境、經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

②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是什么含義?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引導學生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③西北現(xiàn)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后的代名詞,作者為什么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huán)境的封閉而喪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fā)。這里的人們,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并不遙遠。

④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⑶這篇文章美在,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tǒng)一。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yōu)化訓練,從讀中進一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于實現(xiàn)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于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說:“學成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鉆研后,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多角度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與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了思維空間,受到了情感熏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xiàn)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說說現(xiàn)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yǎng),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儀將學生收集的文本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對于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

五、作業(yè)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yè)題目。

1、探究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體驗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么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yè)之后,在班上舉行作品發(fā)布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結束《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設計意圖】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著自己的收獲。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xiàn)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熏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熱情是高漲的。

?設計意圖】假如我們滿足于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fā)展。

?設計意圖】因為在教學中側重于展現(xiàn)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

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與預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主體。因而,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利用多媒體手段代替了傳統(tǒng)板書,使傳統(tǒng)板書之不能成為了可能。板書同時也具有了強大的評價功能與教學功能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魯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xiàn)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zhèn)ィ饩承蹨?。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觀看開發(fā)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

語文是一門有著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xiàn)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對話意識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huán)節(jié),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

3、注重問題設計

在朗讀品味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tǒng)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干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問:你比較傾向于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xiàn)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于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說說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復,一般來說,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并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shù)那榫w和節(jié)奏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本應是很出彩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老師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老師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6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百分數(shù)是在學生學過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特別是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幾分之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這一內容是學習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小數(shù)互化和用百分數(shù)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是小學數(shù)學中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百分數(shù)在學生生活社會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大部分學生都直接或間接的接觸過一些簡單的百分數(shù),對百分數(shù)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入手,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并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真正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改寫方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改寫方法,能正確進行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之間的改寫。

2、在現(xiàn)實情境中,進一步體會百分數(shù)、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在探索改寫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數(shù)學思考。

3、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的意識,感受數(shù)學的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改寫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和掌握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改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探索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改寫方法的過程中,理解各種不同的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能合理選擇適當?shù)姆椒ㄟM行改寫。

課前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明確目標。

1、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的數(shù)有哪些?(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我們知道,這些數(shù)之間都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的。例如,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都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2、通過學習,大家已經知道百分數(shù)和小數(shù)是可以互相改寫的,相信大家一定會猜想到,百分數(shù)還與什么數(shù)也能互相改寫?

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來研究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互化。(板書課題: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互化)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使學生感受到各種不同形式的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起學生研究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互化的主動愿望;同時勾起學生對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聯(lián)系的已有認識,為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數(shù)概念有意義探索例題中的分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打下基礎。)

二、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方法。

(一)把分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

1、出示例題3:青陽小學六年級一班的體育委員在調查了全班同學中會游泳和會溜冰的人數(shù)后,得到如下結果。

會游泳的 會溜冰的

占全班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 3/5 2/7

(1)你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提出問題:這里的3/5和2/7分別表示會游泳和會溜冰的人數(shù)所占的比率,能用百分數(shù)表示會游泳和會溜冰的人數(shù)所占的比率嗎?

3、學生嘗試把3/5改寫成百分數(shù)。

(1)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可能方法①:根據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把3/5轉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在改寫成百分數(shù)。根據學生介紹老師板書:3/5=(3×20)/(5×20)=60/100=60%

可能方法②: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數(shù)轉化成小數(shù),再把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根據學生介紹老師板書:3/5=3÷5=0.6=60%

(2)教師小結:把3/5改寫成百分數(shù),可以把3/5轉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在改寫成百分數(shù),也可以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數(shù)轉化成小數(shù),再把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4、怎樣把2/7改寫成百分數(shù)呢?請大家也試一試。

(1)學生嘗試后介紹改寫方法:把2/7改寫成百分數(shù),要用分子2除以分母7,先改寫成小數(shù),再改寫成百分數(shù)。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7=2÷7≈0.286=28.6%,同時介紹:計算中遇到除不盡時,一般保留三位小數(shù),再改寫成百分數(shù),即在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shù);這里的2÷7的結果0.286是個近似值,所以用約等號連接,但是把0.286化成百分數(shù)28.6%時,這兩個數(shù)之間是精確相等的,只要用等號連接就可以了。

(2)組織對比:把把3/5改寫成百分數(shù)有兩種方法,把2/7改寫成百分數(shù)時,怎么大家都選擇用分子除以分母先改寫成小數(shù)再改寫成百分數(shù)的方法了呢?

引導學生感受到:因為2/5的分母5是100的因數(shù),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時乘一個整數(shù),把2/5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比較簡便,但是2/7的分母不是100的因數(shù),那樣做就很煩了。

5、引導小結:看來,把分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時,什么方法更有普遍性,一般我們可以怎么辦?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6、練一練:把1/5、1/4、3/8、1/3、5/9改寫成百分數(shù)。

(設計意圖:把分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一般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改寫成小數(shù)后再改寫成百分數(shù),這需要借助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為媒介,但我覺得并不需要去否定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它在某種特殊時候顯得更為簡便,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使其充分感受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合理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

1、 談話:我們已經會把分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了,怎樣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呢?你覺得可以怎么辦?先自己舉個例子試一試,再和組內同學交流你的方法。

2、 組織全班交流:

(1)以23%為例說一說,可以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所以23%=23/100。

(2)再請一位同學舉個例子說一說。以75%的改寫為例,可以把75%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再約分,所以75%=75/100=3/4。教師評價引導:是啊,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能約分的要約分,化到最簡分數(shù)為止。

3、 老師也來舉個例子,2.8%怎樣改寫成分數(shù)呢?學生嘗試后組織交流。

(1)可能方法①:把2.8%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再根據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把2.8/100改寫成分母是1000的分數(shù),再約分,2.8%=2.8/100=28/1000=7/250。

(2)可能方法②:把2.8%改寫成小數(shù),再把三位小數(shù)改寫成分母是1000的分數(shù),再約分,2.8%=0.028=28/1000=7/250。

(3)組織對比,獲得方法:方法①和方法②的第一步思路是不同的,但第二步都要把它轉化成分母是1000的分數(shù)后再約分,所以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時,一般就沒有必要經歷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這一步了,我們可以直接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母是100、1000…的分數(shù),再約分。

4、現(xiàn)在誰能說說怎樣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練一練:把27%、40%、65%、145%、2.6%改寫成分數(shù)。

6、想一想:通過剛才的練習與交流,你覺得把分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呢?

(設計意圖: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學生自主探索時也出現(xiàn)了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的落腳點都是改寫成分母是100、1000的分數(shù),實質上是一樣的,所以我引導學生把它們歸結為同一種方法,避免因人為追求方法的多樣而增加學生理解掌握的難度。

整個探索階段分兩層展開教學,主要教學方式都是先讓學生嘗試進行改寫,再組織學生展示其思維過程,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不斷思考,吸納同學的意見,調整自己的原有認識,深化對改寫方法的理解,充分經歷了分數(shù)改寫成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方法的主動建構過程,實現(xiàn)方法的有效掌握。)

三、鞏固練習

1、 練習二十第4題。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7

?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天黎明,一個村莊突遭洪水侵襲,100多人無路可逃,都瘋了似的向一座木橋擁去,情況十分危急。而老漢——一位即將退休的黨支部書記卻站在橋頭沉著冷靜地指揮人們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兒子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故事的情節(jié)非常感人。因此,我針對這篇文章的特點,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味語言中深刻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首先,我先是從字詞入手,先是引導學生學習有關描寫洪水的詞語,接著學習有關描寫老漢的詞語,最后聚焦文中的重點詞語“祭奠”。讓學生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掌握了這個詞語,也感受到了中華漢字的博大精深。

其次,我從“祭奠”一詞入手,讓學生說說是誰祭奠誰,一切都顯得水到渠成了,自然理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我放手讓學生在默讀課文中整體感悟,并讓學生抓住老漢的言行展開教學。如“老漢突然沖上前去,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通過體會“沖、揪、兇得像豹子”等詞的感悟,學生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舍己為人,并把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最后,我還關注文本的空白點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如“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弊寣W生想像,老漢會喊什么呢?從而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文本。

應該說,這節(jié)課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濃厚,始終與老師密切配合。在理解句子時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突出了重難點,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但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預設總是美好的,現(xiàn)實卻很殘酷,還存在些許多不足,如:語言表達不夠簡練,課文的高潮部分還欠火侯,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深入等。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詞語的教學不夠豐滿。如教學有關洪水這一組詞語之后,還可以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者圖文結合,讓學生加以體會想像洪水的可怕,可以更好地體會老漢的大公無私。

2.課文的引讀有點牽強。在教學“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這一句話時,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老支書想讓群眾更好、更快脫離洪水,沒有必要說那么多話。我進行了三次引讀,但學生并沒有真正走進文本,沒有體會到老漢內心的真實感受。所以,我在進行引讀時就顯得有點牽強上,還只停留在表面上。

3.讀寫結合還有待完善。當學生從老漢的言行中感受到老漢的大公無私之后,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筆:讓學生寫一寫洪水淹沒了小伙子,老漢可能會會對誰喊,會喊什么??梢哉f,讀寫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讀寫結合更應該關注一課一得,這節(jié)課在寫作上是很有特色的,如短句,設置懸念,比喻擬人等。因此,我們要在讀寫結合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小練筆,這樣的練筆才是有效的。

4.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提升。在練筆分享中,有一學生說老漢想對黨喊:他對不起黨,沒有完成黨交給的任務。針對學生的回答,我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下頭腦風暴,說說自己的看法,這也許會成為課堂的教學亮點。

教,然后思不足,方能進步!

風教學設計及反思篇8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茨囊唤M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tǒng)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fā)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習作

啟發(fā)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huán)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梢赃x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fā)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yōu)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fā)現(xiàn)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也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币蚨?,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少講多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的規(guī)律,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本次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里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fā)生在校園里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讓學生課下仔細觀察學校中你認為最美的地方,作好記錄。然后運用我的發(fā)現(xiàn)中的句式進行描寫。接下來全班評改。

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shù)拿鑼懛椒?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fā)現(xiàn)”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是否運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

最后加上開頭結尾,還是要運用總分總的結構,這樣一篇習作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