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學教學計劃參考5篇

時間:2023-02-15 作者:Trick 教學計劃

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好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增強教學可能性,需要提前準備好教學計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4科學教學計劃參考5篇,感謝您的參閱。

4科學教學計劃參考5篇

4科學教學計劃篇1

一、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xiàn)象、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證據(jù),利用證據(jù)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guī)律發(fā)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制作的過程,才能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

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fā)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并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小學科學課中關于“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深刻領會并認真貫徹執(zhí)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加強自身素養(yǎng)、知識水平以及業(yè)務能力的提升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認真鉆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wǎng)絡、雜志等,學習先進經(jīng)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5、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fā)展學生搜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動;

7、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六、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收集相關資料和經(jīng)驗,互相聽課,進行??

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4科學教學計劃篇2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zhuǎn)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jù),敢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fā)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huán)境的關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并通過對生態(tài)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態(tài)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zhì)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nèi)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fā)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nèi)容光煥發(fā)分為四部分,讓我們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nèi)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jīng)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xù)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相關措施

1、根據(jù)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變化規(guī)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guī)律,原因的采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復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chǎn)社會的聯(lián)系。

5、注意發(fā)展兒童智力,培養(yǎng)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教學進度:

周次

起訖月日

教學內(nèi)容

教時

執(zhí)行情況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種子發(fā)芽的實驗

1.2種子發(fā)芽的實驗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1.4蚯蚓的選擇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1.6做一個生態(tài)瓶

1.7改變生態(tài)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維護生態(tài)平衡

2.1光和影

2.2陽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國慶節(jié)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么傳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與熱

2.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2.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3.3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么

3.5雨水對土地的侵??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么樣的土地容易被侵??

3.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減少對土地的侵??

4.1我們的小纜車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動力

4.3像火箭那樣驅(qū)動小車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測量力的大小

4.5運動與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動與滾動

4.7運動與設計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設計制作小賽車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4科學教學計劃篇3

1.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2.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科學課,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起始學期。充分考慮三上學生的年齡特點,本冊教材在內(nèi)容選擇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本冊教材共分為七個單元《走進科學》《身邊的動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氣》《各種各樣的材料》《我們學習了觀察》

2.1《走進科學》本單元用一個主體活動“校園尋寶”來架構全單元的教學,以“寶貝”(學生依“尋寶清單”找到的自然物)作為研究的對象,按“尋找”、“觀察”、“整理”的順序,依次設計出《校園尋寶》、《觀察“寶貝”》、《整理“百寶箱”》三課,試圖讓學生在科學史的引領下,初步學習觀察、分類、簡單制作等方法,體驗探究過程中的愉悅,激發(fā)起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與熱情。

2.2《身邊的動植物》本單元學習的是生命科學部分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認識不同種類、不同環(huán)境中的動植物。本單元以認識常見動植物的典型特征為線索,引導學生觀察植物和動物,在學習分類、歸類,同時滲透關愛生命、敢于質(zhì)疑的情感態(tài)度教育。

2.3《土壤》本單元正是以“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為什么能長出莊稼?”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土壤的構成,了解土壤對于人類的作用,感悟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意義,并主動參與到保護土壤的行動中來。從探究能力的訓練上看,本單元與三上其他單元一樣,以觀察、分類、比較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兼顧其他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2.4《奇妙的`水》本單元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和研究我們所熟悉的“水”,觀察水的形狀、測量水的體積、了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流動的水”的力量、研究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xiàn)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讓兒童從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質(zhì),加深對水的認識。兒童對水的認識越深刻,就覺得水越奇妙,會從心底里覺得水的珍貴,自覺產(chǎn)生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水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5《空氣》本單元編排了“周圍的空氣”、“流動的空氣”、“壓縮空氣”、“空氣中的灰塵”4課,按“找空氣→觀察、研究空氣→保護空氣”的順序,組織教學?!翱諝庵械幕覊m”研究主要讓學生知道空氣是不純凈的,里面含有塵埃和其他雜質(zhì),空氣污染越嚴重的地方,空氣中所含的雜質(zhì)越多,教育兒童要保護環(huán)境,保持空氣的潔凈。

2.6《各種各樣的材料》本單元教材力圖通過對幾種生活常見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們身邊的物品各種各樣,組成它們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種類繁多。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對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4科學教學計劃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天氣”、“溶解”、“聲音”、“我們的身體”。與原教材相比縮減了一個單元,減少了“磁鐵”、“有生命的物體”兩個單元,增加了“我們的身體”單元。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zhì)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生命科學(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物質(zhì)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質(zhì)科學(光、熱、電、磁)《聲音》;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化)《天氣》。調(diào)整后的新教材,內(nèi)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nèi)容,一般每個教學內(nèi)容為一個課時。根據(jù)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jīng)歷了一年的科學學習,對科學課的學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對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學認識;初步掌握了科學學習的方法,尤其是觀察的方法;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科學活動的愿望明顯增強。因此,這一學年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時期。

本學期,四年級的學生有53個,較多的人數(shù)也為科學學習的順利組織開展留下了較大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時期。教學中要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匯總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jù)、大膽質(zhì)疑,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品質(zhì)和思維方式,真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學習質(zhì)量。

四、教學措施: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課時安排:

每周兩課時,每課一課時。

4科學教學計劃篇5

一、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zhì)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要求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信息繪制圖表等。

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并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jīng)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tǒng)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xiàn)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了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zhì)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xiàn)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xiàn)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xiàn)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

5、研究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區(qū)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qū)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

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fā)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

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fā)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學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盡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chuàng)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jīng)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致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shù)脑~匯、數(shù)據(jù)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xiàn)象。

3、在觀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并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