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們在制定教案的時候就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憑借準備好教案,能夠更好地依照實際狀態(tài)對課堂進度進行規(guī)律分析,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聲聲慢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聲聲慢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誦讀全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讀賞析,學習本詞寓情于景,層層渲染的寫作手法。
【資料鏈接】
走進作者,背景介紹: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朗讀全詞,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二.賞析全詞1.齊讀上闕。
2.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復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b級(點撥:結合寫作背景、作者當時的處境進行理解)
3.“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c級(點撥:可聯(lián)系我國古典詩歌中“酒”的象征意義來體會)
4.“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薄芭f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思?c級(點撥:聯(lián)系詞人前期詞作《一剪梅》中的句子來理解,“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二)賞析下闕
1.齊讀下闕
2.“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c級(點撥:黃花即菊花,詞人在《醉花陰》中曾用“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描寫思念丈夫的閑愁,注意對比兩首詞的不同。)
3.“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膽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梧桐材質清脆,古時常用來制作古琴,葉子碩大茂盛,落葉較早,有“一葉落而天下知秋”之說,因此雨打梧桐容易引起人的愁思。當作者正在為落花惋惜、為自己憂苦之時,偏偏又下起了雨;雨點打在梧桐葉上,一直到黃昏都沒有停止。一滴滴、一聲聲,滴進她的心坎,敲擊震撼著她的心扉,不得安寧,無法解脫。秋風帶來寒意,秋雨帶來惆悵,落葉讓人更感失落。風聲,雨聲,落葉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傷心。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作者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嘆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有時放,自然而別致,可謂言盡而意無窮,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只能是卻道天涼好個秋了。
[研讀探究]:有人認為,李清照后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為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學習總結】
鑒賞詩詞要注意到幾個問題:
1、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時代,結合身世背景解讀。
2、研讀關鍵詞句,如詩眼、抒情句、意象。
3、發(fā)揮聯(lián)想,還原畫面,揣摩作者意圖。
【當堂檢測】
背誦并默寫全詞。
聲聲慢教案篇2
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學會有感情的誦讀詞作。方法和過程目標
尋找詩眼,解讀意象,把握情景關系,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知人論世,探尋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教學重點
知人論世結合此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分析詞人如何以意象傳愁
教學難點
體會詞人“一般愁字別樣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 導入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的一位奇女子,她憑一份清高、一份脫俗,獨步詞壇,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卻心細如塵;她一生坎坷,卻經(jīng)意執(zhí)著。她用七十年短暫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千萬代流傳的嫵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讀她的名篇《聲聲慢》。
二、 初讀、初味詞情
1、 指名學生朗讀
2、 同學點評
3、 教師點評,指導誦讀
4、 學生有情感的誦讀
三、研讀、品味詞語
(方法一):尋找“詩眼”
思考:詞中彌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明確:“愁”——“詞眼”
(方法二):解讀意象
思考:作者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這些意象分別有何特殊意義?提示:可以通過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問題:
我選賞的是“ ”(詞句)中的“ ”(意象),它在古典詩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內涵),如在《 》(作品名稱)中的“ ”(含有選賞意象的詩句)。該意象在本詞中的作用是 。
請先獨立思考,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五分鐘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用已知接通未知。通過明確的學習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展示階段,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
意象探究
a、淡酒
b、秋風
c、過雁
d、黃花
e、梧桐細雨
(方法三):情景關系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方法四)知人論世
出示幻燈片: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思考:結合作者經(jīng)歷分析愁之內涵
明確:亡國之恨,孀居之悲,淪落之苦
四、美讀,融入情感
五、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和語言特色
六、師生共同歸結鑒賞詩詞的方法
1、知人論世
2、找詞眼、悟主旨
3、賞析意象
4、聯(lián)想想象
5、緣景明情
七、小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jīng)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它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后,讓我們齊聲背誦《聲聲慢》,在誦讀聲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聲聲慢教案篇3
一、說教材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把握詞人前后詞風的差異。
2、品味疊詞的妙用。
3、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由于這首詞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詞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來抒發(fā)愁情,但是我們的學生對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準確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多,信息量比較大,如果像平常一樣一支粉筆,那一節(jié)課的時間根本不夠。所以,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快速演示的特點,能節(jié)約很多的課堂時間。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采用講授法和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回憶、合作一起來鑒賞這首詞,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
1、導入新課。
學生們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課前我就播放《醉花陰》的歌曲,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進入本課教學。同時通過聽覺讓學生體會《醉花陰》和《聲聲慢》抒發(fā)的感情的差別,這樣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風格。
2、如何入愁
讓學生聽配樂朗讀,體會詞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詞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調。由此引出對前三句的分析:詞人通過動作、環(huán)境、感受入愁。接著分析這三句“疊字”的妙處。
3、緣愁選景
學生們明確了詞人“如何入愁”,便引導學生分析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愁情。學生們通過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意象。
下面我引導學生回憶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詩詞中出現(xiàn),讓他們背出這些詩句,我再來補充。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在學過的詩句里,這些意象大體上都表達什么感情,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就能從“特殊”推出“一般”,得出這些意象在本詞中表現(xiàn)的感情。
例如“酒”這個意象,學生們能背出“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都門帳飲無緒”(柳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等詩句,所有詩詞句里,“酒”都表現(xiàn)了“愁”。很自然的,學生得出結論:在這首詞里,李清照通過“酒”這個意象來表達愁情。
像梧桐這個意象,學生們學過的詩詞中很少出現(xiàn),我在列舉一些例句時比較詳細的解釋詩句內涵,否則學生們可能不能理解。
當所有的意象分析結束,每一個意象都指向“愁”字,學生們很自然得出“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的結論。
4.、分析“為何生愁”
這一點一定要結合李清照的經(jīng)歷來談,所以我排了一個“李清照大事年表”,將她從“結婚”到“離世”的經(jīng)歷一一列舉,學生很直觀的就得出了“愁”的源頭----“亡國之痛”“喪夫之哀”“淪落之苦”“鄉(xiāng)土之思”。
5、結語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詩“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輸千古是著書。”和梁衡李清照傳記《亂世中的美神》來總結評價李清照。
課后,學生們集體朗誦這首詞,播放《聲聲慢》歌曲,在樂曲聲中向這位亂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說板書設計
多媒體課雖然不用動多少粉筆,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實也就是板書。在板書設計上,我充分利用了課件的優(yōu)勢,讓板書出現(xiàn)有時間的先后、空間的層次,既有繪畫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學內容,又有利于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把握教學的思路,有利于解決重難點。
聲聲慢教案篇4
教學目標:
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1、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養(yǎng)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
知識和技能:
1、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jīng)驗。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xiàn)力,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難點: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jīng)驗,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設想:
首先,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采用語言勾勒或者圖片展示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知人賞詞,從而走進詞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導學生自己動腦鑒賞本詞,培養(yǎng)自己獨特、細膩的情感及審美體驗。通過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語言美,欣賞明暢錯落和諧的韻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詞的風格流派的分類”來導入新課。
——明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
二、新課學習:
1、作家作品簡介。
——明確: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
3、疏通詞意,把握詞眼。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品味語言,賞析詞作。
(1)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意蘊。
——明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huán)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凄涼、愁苦
追問: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明確:韻律美;增強情感。
(3)“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卑四男┣楦??
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
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4)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5)在這些間接寫愁的詞句中,選擇典型意象,聯(lián)系所學詩文,說說詞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抒發(fā)心中的哀愁的?
——明確:酒、雁、黃花。窗、梧桐細雨等。
追問一:“酒”有何意蘊?
——引導: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追問二:“雁”有何象征意義?
——引導:結論:“雁”是離愁的象征,是親友音訊的象征。
深化:為什么作者看到“雁”會傷心?
——明確:因為“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而收信的丈夫卻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追問三:“黃花”有沒有寓意呢?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 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問四: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問五:“梧桐細雨”的象征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6)小結。
5、再讀全詞,把握主旨。
——明確: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6、感受藝術特色。
——明確:首先,疊字的運用。全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質樸清新,自然流暢,卻準確地反映出詞人的孤單與凄清、沉痛與心酸、憂郁與愁悶,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心理狀態(tài)。
其次是借景聲情,寓情于景。將自己傷感,凄苦的愁緒融入到了對淡酒、飛雁、黃花、細雨等這些蕭瑟慘淡的意象的描寫之中。用哀景引發(fā)愁,在哀景中蘊蓄愁,以哀景來烘托愁。充分表現(xiàn)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三、總結:
了解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把握“詞眼”
意象
品味語??
意境
領悟主旨
感受藝術特色
四、作業(yè):
1、依據(jù)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 內 容 結 束 ]
聲聲慢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認識“聾、筒”等9個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爆竹的名字來歷,以及它材料、作用的變遷等知識。
3、討論交流學習中,感受人們對幸福平安的企盼
教學流程:
一、說:現(xiàn)在的爆竹
二、讀:最早的爆竹
三、想:未來的爆竹
教學過程:
一、說:現(xiàn)在的爆竹
1、春節(jié)快要來臨,你們會想到什么?
讓學生說春聯(lián)。
出示春聯(lián):(ppt)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爆竹聲聲辭舊歲,歡聲笑語迎新年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迎新年
爆竹聲聲辭舊歲,梅花朵朵報新春
爆竹傳笑語,臘梅吐幽香
讀,問:這些春聯(lián)跟什么有關?
聽到爆竹聲聲,會想到什么?
接著說:看課題:爆竹聲聲。
2、根據(jù)我們從小放爆竹、聽爆竹、看爆竹的經(jīng)歷,說說你對爆竹了解多少?
板書:
名字:(跟什么有關?爆炸)
材料:(火藥、紙)
作用:(慶祝節(jié)日)
二、讀:最早的爆竹
1、爆竹跟人一樣,也有歷史,那么在它最早誕生時,是否就與我們今天的爆竹一樣呢?它在時間的河流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請讀課文。
2、檢查生字詞。(ppt出示詞語)
指名讀。齊讀。
讀到“震耳欲聾”時你想到什么?
讀到“瑟瑟發(fā)抖”時你又想起什么?
3、說說你讀了課文,對爆竹的名字和材料有什么新的了解?
確實與爆竹有關。真是名副其實。有感情朗讀第一句。
再讀第二段:說說爆竹要響起來需要幾個條件?
(兩頭竹節(jié),受熱)
課件演示。
你覺得這樣的爆竹聲音怎么樣?
說:看課題說:爆竹聲聲(真響亮、真好聽)
4、下面再看,你們讀了課文,對爆竹的作用和來歷又有什么新的了解。
請大家默讀第三段第四段。
說。讀。
在這之前,人們可能用過哪些方法?
看課件演示。
你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這個辦法的得來怎么樣?
真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來只是為了煮飯的燒竹節(jié),卻發(fā)揮了大作用,趕跑了可惡的怪物,保佑了新年的平安。
5、看課題說:爆竹聲聲(驅怪物、保平安)
三、想:未來的爆竹
隨著歷史的車輪向前轉動,爆竹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請讀第五段。
1、用竹節(jié)燃放爆竹雖然在當時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時間一長,人們也發(fā)現(xiàn)它有不少缺點,人們覺得有哪些?
(不方便,要砍要燒。有的內地、城市里找不到竹子。需要大量的竹子。)
2、什么時候起,爆竹發(fā)生了一個大變化?跟什么有關?所以爆竹的變化也可以看出社會科技的進步。
3、但是時間一長,人們又發(fā)現(xiàn)用火藥的爆竹也有一些缺點,你們認為有哪些?
(傷人、引起火災、污染空氣等)
4、討論:取消燃放爆竹這一風俗,好不好?
分二組,各說理由。
5、如果我們既要熱鬧喜慶,又要安全環(huán)保,有什么好辦法?
想象一下,未來的爆竹會是怎樣?
6、如果以后的爆竹真像你們說的那樣,那么請說說:
看課題:爆竹聲聲(報平安、更平安、更環(huán)保)
教學反思:
?爆竹聲聲》一課選自教科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爆竹聲聲”是說爆竹的聲音一聲連一聲,連續(xù)不斷.它告訴人們:中國的爆竹之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古代延續(xù)到現(xiàn)在,還將永遠地一聲聲地延續(xù)下去.本節(jié)課,我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功之處
1、這節(jié)中年級的課我留給了學生5分鐘的識字時間,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識字任務,而且在教學中我以鼓勵用自己的方法記住生字,并對好的方法予以表揚,提高了識字的速度。
2、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復述關于燃放爆竹習俗由來的傳說,如果只是平鋪直敘的提出要求讓學生復述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且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因此在本部分我做了重點的考慮,用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三個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提練出復述提綱,變難為易,再適當?shù)剡\用了學生的自主評價,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破了教學難點,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本節(jié)課的'次重點是了解爆竹名字的由來,在這里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自己,讓學生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課堂.在小組學習前,我簡單的點撥了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法可依,這樣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且也為以后的獨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整節(jié)課的教學開始于爆竹聲中,結束于禮花聲中,四十分鐘的教學讓學生一直沉浸在愉悅、輕松、民主與平等的氛圍之中。
5、這節(jié)課我留了10分鐘的學生練寫時間,而且在教學中我以鼓勵為主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之處,以紅色圓圈為鼓勵。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還設計了小組競賽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學生寫的比較認真。
二、不足之處
1、這節(jié)課我的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很強,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加強。
2、教學環(huán)節(jié)連接不夠緊湊。
3、有個別學生沒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4、課程標準規(guī)定3—4年級的學生寫字水平要達到正確書寫漢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這節(jié)課我省去給漢字分結構的時間,引導學生多觀察生字。討論交流。但是這節(jié)課學生的發(fā)言并不積極。
5、本節(jié)課的內容安排的較多,使寫字指導不夠充分。
聲聲慢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鑒賞李清照婉約派詞作的風格,領略李清照“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背誦,體味詞的聲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語言風格,理解詞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價值觀:結合詞人的生平經(jīng)歷,在詞作中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體會詞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1、解個人生活遭遇與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2、中國古典詩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整體感受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愁”之內涵。
四、教學方法:
朗讀、對比閱讀、探究學習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周杰倫《東風破》mp3至上課,(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這么美的音樂把我們一起帶進了課堂,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嗎?(學生:《東風破》)這首歌的主旨能用一個詞概括?(學生“愁”)這是用悲秋的題材來寫離愁的。用悲秋題材來寫離愁的中國古典詩詞,李清照的《聲聲慢》當推榜首。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詞,體味那一盞離愁,一聲雁叫,所成就的千古離愁。
(二)知人論世
想要了解一首古典詩詞作品,首先要把握作者和她所經(jīng)歷的時代背景,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知人論世。
1、欣賞圖片。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問:此詞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能用一個字概括嗎?
樂。寫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鄉(xiāng)溪亭游玩時的情景。通過這首詞,我們看到了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閑適的心情。然而,這樣的心情是否貫穿她生命的終始呢?
2、欣賞圖片。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問:此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愁
什么樣的“愁”——離愁
3、結合兩首詞及已有知識積累,李清照生平簡介(先讓生回答師做最后總結)
[明確]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飛師從蘇軾,著名經(jīng)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耕田來我織布,對不對?no,應該是你吟詩來我作對。趙還熱衷與金石的研究,李還與其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篤厚,家庭美滿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1127年)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后(1129),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經(jīng)歷了珍藏多年的金石書畫丟失事件、再婚離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
李清照的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后期的詞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我們今天學習的《聲聲慢》正是詞人在晚年和著心血和淚水寫成的千古絕唱。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誦,初步感知詞人別樣愁情。
正音:覓(mi)凄(qi)戚(qi)還(huan)盞(zhan)乍(zha)
2、提問:讀了這首詞你讀出了什么?請大家找出本詞的詞眼,就是傳達情感的詞。
整體感知——“愁”,詞人描寫在殘秋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充分展示了她所處的冷清悲涼的環(huán)境氣氛及其飽經(jīng)國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內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可以說詞人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是滿懷愁緒的。
3、提問:縱觀全篇,詞人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抒發(fā)滿腹愁情的?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
縱觀全詞,詞人一方面用直接的情語如傷心、凄慘、憔悴來直接渲染她的愁情,另一方面詞人又借助古典詩詞中一些典型的意向如黃花、落葉、大雁、梧桐、細雨、黃昏,可以說詞人在情景交融的方面達到了一愁未了一愁添,一愁更比一愁重的效果。
4、帶著愁情齊讀全詞,注意把握感情。
(四)鑒賞品味。
請學生深入一部,再讀全詞,尋找一句你最喜歡的,或感觸最深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談談鑒賞方面的理解。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起句形象用了七組疊詞,直接抒情,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重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
人的動作、神態(tài)環(huán)境的悲涼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
問:運用疊詞的作用?(——音樂美、增強感情)
“尋尋覓覓”表現(xiàn)作者由于遠離故鄉(xiāng),漂泊異鄉(xiāng)而產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無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寫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單,清苦的聲活狀況?!捌嗥鄳K慘戚戚”則是自己內心情感的直接抒發(fā)。晚年時,身體衰弱,情緒低落,飲酒也不能退寒解憂,只有苦挨著殘年。七組疊詞,從精神狀態(tài)到生活處境,再到內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經(jīng)歷和生活狀況,及身心和心靈上受到的摧殘。
起句不尋常,連用七組疊詞,這是李的大膽創(chuàng)新,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是詩賦曲中也絕無僅有的。真可謂“前無古人”,當然“后有來者”。李對音律有極深的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在齒舌音間來回反復吟唱,讀起來朗朗上叩又別有一番愁情。
2、三杯兩盞淡酒
①列出有關“酒”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保ㄍ蹙S《送元二使安西》)
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②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3、“怎敵他晚來風急”
①列出有關“秋風”詩句:(“秋風”意象略講)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②得出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4、“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①列出有關“雁”詩句: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教師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jīng)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舊時相識的雁嗎?)
②得出結論:過雁象征離愁。(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下闋:由遠及近,轉入對自己庭院內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5、“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略析“黃花”意象)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p>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保ɡ钋逭铡蹲砘帯罚?/p>
教師點撥: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②得出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略講“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詞人是位感情豐富的女子,這樣守著窗兒,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獨難耐慘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
6、“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詳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亡國之愁)
②得出結論: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7、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家國之恨、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shù)卣f“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因為李后主的愁還可形容,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五)情感提升。
看似簡簡單單的一首詞包含了詞人太多的新愁舊恨,李清照是一個非常高明的詞壇才女,詞人選擇的一個慘淡的黃昏,枯老的梧桐,堆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點滴的細雨,這樣飽含愁情的事物,作者別具匠心的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層層鋪墊、層層渲染,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試著閉上雙眼,走進聲聲慢為我們描述的那幅圖畫,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展開聯(lián)想。
聽古曲《二泉映月》,學生入境,感受詩中情感和情境。
問題:運用詩化的語言,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學生自由作答,教師點評。
總結:的確,正是這樣一個下著秋雨的黃昏,詞人化心頭點點滴滴的淚為筆下字字句句的情,用凄凄慘慘的愁成就了聲聲慢的美。
(六)再讀全詞,深入把握情感。
自由誦讀——學生范讀——教師范讀
(七)總結
李清照《聲聲慢》的愁內涵是豐富的。她經(jīng)歷了北宋南宋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國破家亡夫喪使得她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轉眼淪落成一個形影相吊的寡婦,值得我們所關注的是,身為一個弱女子的李清照卻也能深感國家的重任,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她在《烏江》一詩中的莊嚴宣告,這樣的情懷比起當時南宋統(tǒng)治集團醉生夢死的生活和面對金兵入侵的丑陋嘴臉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外柔內剛的弱女子不輸于男子的胸襟和氣度,這樣溢滿著幽憤之情的難言之愁又怎不讓人震撼。
(八)練習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是一幅絕美的黃昏雨意圖,試著把這幅畫用自己帶有詩意的語言描繪出來。(不少于100字)
附錄:板書設計
聲聲慢教案篇7
每逢新春佳節(jié),人們都要燃放爆竹。街頭巷尾,村里村外,爆竹聲震耳欲聾。也許你會感到奇怪,爆竹明明不是用竹子做的,為什么叫爆竹呢?
說來有趣,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那時,人們把竹子鋸成一段一段的竹筒,保留兩頭的竹節(jié),把竹筒扔進火盆里,竹筒一受熱,密封在竹筒里的空氣就會膨脹,于是“啪”的一聲,竹筒爆裂了。爆竹的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
為什么新春時家家燃放爆竹呢?
傳說在我國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長滿了竹子。山上有一種怪物。每當新年臨近時,這種怪物都要到山下村子里偷東西吃。凡是與怪物接觸過的人,都會得一種怪病,不是冷得瑟瑟發(fā)抖,就是熱得渾身出汗,難受極了。
大家正苦于無法對付這討厭的怪物時,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幾個村民到山腰砍竹子,肚子餓了,就用幾個竹筒煮飯。這時,幾個怪物下山了。燃燒的竹筒發(fā)出“畢畢剝剝”的聲音,遠處的幾個怪物竟不敢走近。有個機靈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了不少竹筒,“畢剝”聲更響了,嚇得怪物拼命往山頂逃去。從此,每逢過年,人們就要燒竹子來嚇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寧。
燃放爆竹的風俗,我國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藥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應用。用竹筒來做爆竹太不方便了,有人就想到了火藥。他們仿照竹筒的樣子,用紙卷成一個個紙筒,里面放上火藥,一點火,就會爆炸,發(fā)出“嘭啪”的聲響。
春節(jié)放爆竹的風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爆竹的制作越來越精巧了,有響一下的,有響兩下的;有大如竹筒的,有小如麥稈兒的,真是五花八門,品種繁多。
聲聲慢教案篇8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詞人情感。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3)這首詞的主旨是哪一句?
四、具體分析
(一)導入思考: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逝在任上,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這是一首悼亡詩,主旨是哪一句?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反問句式,意味綿長,感慨深沉,一唱三嘆,發(fā)人共鳴。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
(二)探究作者選取了哪些物象來表現(xiàn)“愁”之深之重的?
就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談談個人看法。明確:淡酒/急風――借酒澆愁,而大風砭骨,意緒全無,愁云更濃重北雁――丈夫故去,錦書不再,雁叫聲聲心欲碎“愁”〈黃花――花開花落,無人共摘,難堪徹骨孤獨梧桐/細雨――化用,以聲襯情,頓挫凄絕㈢名句欣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明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逼鹗兹浔容^形象,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深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注如訴的音韻效果,如徐虹亭語:“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也。”“尋尋覓覓”,是作者的動作行為,作者在經(jīng)受了國破家亡、夫喪、金石丟失等一連串的打擊后,內心極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處,更是百無聊賴,空虛郁悶,為了排解這一哀愁,作者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尋啊覓啊,想尋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許她是想找回一些溫馨的回憶來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說“人悲物亦悲”,在一個悲傷凄涼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尋覓的結果給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慘慘戚戚”,它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使其由這清冷之景更生一種凄涼、慘淡和悲戚之情。這就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感情基調,使全詞籠罩在一種凄慘愁苦的氛圍中。
五、小結課文
綜觀全詞,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語言、鋪敘的手法寫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較含蓄曲折,心中極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這一愁情作者卻始終不說破,只是極力烘托渲染,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圍,給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間。全詞盡管沒有寫一滴淚,然而給人們的感覺卻是“一字一淚,滿紙嗚咽”。這比直寫痛哭和淚水漣漣更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