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步教案6篇

時間:2022-10-04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認真制定一份教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是教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提早整理的文字載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方形步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方形步教案6篇

方形步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97~98頁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與方法,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試驗、操作、觀察、思考,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能力。

3、滲透真知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的。

三、教具:cai課件、長方形紙

四、教學設想:

通過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面積和面積單位。引入,如果要測量一個長方形操場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這種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長方形游泳池的面積,我們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嗎?從而引入面積計算的新方法: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然后,出示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可以擺下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學生根據(jù)已掌握的知識和剛才動手操作的情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的,并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后通過練習與拓展,鞏固所學的知識,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方形步教案篇2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5頁例4及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1蹦芮別周長和面積,加深對周長和面積的理解。

2蹦芄啦獬し叫蔚拿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導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么辦?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用方格去擺。

學生2:分成若干格再數(shù)格子。

學生3:量出長和寬再計算。

學生4:估測。

教師:說得好,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二、教學新課

1苯萄啦

出示長方形:

教師: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估測)學生獨立解決后,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2敝艸兔婊的比較

教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先應怎么辦?

學生:需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

學生獨立測量教科書第45頁例4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它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交流測量情況和計算結果,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

學生討論: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意義、計量單位及計算方法上去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qū)別,并交流、填表。

板書:

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意義計算公式

周長面積

三、鞏固應用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分別相等嗎?

(2)完成練習八第1,2,3題。

(3)實踐活動。

①先估計教室面積,再測量出教室的長和寬,并計算周長和面積。

②估計操場的面積。

四、反思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面積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方形步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43頁例2、例3以及第44頁練習十的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并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做周長?

2.同桌摸一摸課桌的周長。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分別叫做什么?有什么特點?

二、新授

1.出示兩張卡片,如圖:

2.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你有什么辦法證明你的判斷是正確的?

3.學生探究

⑴學生獨立思考計算:要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樣算出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⑵四人小組交流

⑶全班匯報: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長方形周長的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長的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⑶你喜歡哪種算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準。

5.鞏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塊長方形的臺布,長5分米,寬4分米,在它的四周繡上花邊?;ㄟ呴L多少分米?

⑶一個正方形的鏡框,四周釘上木條,鏡框的邊長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條多少分米?

⑷一個長方形花壇的長是5米,寬是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學會了哪些本領?有什么感受?還有問題嗎?

四、機動發(fā)展題

⑴要計算下圖的周長,你準備量哪幾條邊?最少量幾條?為什么?

⑵計算下圖的周長呢?

方形步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幫助與鼓勵下,能積極地參與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是重點,小組合作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難點。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畫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板、方格紙、小棒、三角尺、直尺、釘子板、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圖形在裝扮著我們的學習與生活。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內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讓學生觀察后,交流發(fā)現(xiàn)了哪些圖形。

2.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長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學生找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師:好!同學們已經(jīng)能辨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

板書課題:

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

請各小組在學具中選用所需的材料開始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組長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結果記錄下來,準備匯報。

學生開始活動,教師巡視指導、點撥,鼓勵學生選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研究。學生也可以到其他組去看一看、學一學,交流一下。

三、小組匯報

每個小組都完成了實驗,請大家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實驗情況,匯報時要說清楚選用的實驗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結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情況,有選擇地板書匯報的內容要點。

學生的匯報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選用畫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數(shù)、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過數(shù),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都有4條邊、4個角。

②通過用直尺量,發(fā)現(xiàn)長方形較長的兩條邊一樣長,較短的兩條邊也一樣長。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長方形、正方形的角,還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

方形步教案篇5

授課內容教科書第36~38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養(yǎng)、操作及思維的能力。

3、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教室立體圖。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shù)學知識。在教室里你們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先用手沿著邊圍一圍,再讓我們把它描下來。(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2、舉例。

生活中像這樣的僵局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長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談話: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特征,仔細觀察黑板面,課桌面以及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

請學生匯報。

(2)驗證

談話:同學們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小組,互相討論,想辦法驗證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這些特點。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驗證?

(3)班內交流,總結。

提問:你發(fā)現(xiàn)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

(板書:長方形四條邊,對邊相等)

講述:我們把相對著的邊叫做對邊,相鄰邊叫做鄰邊。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發(fā)先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臺上演示。

小結:剛才同學們用折、量、比這些方法說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講述: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提問:長方形的角有什么特點呢?指名回答并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課件演示)

小結:剛才小朋友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就是長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過電腦演示長方形的變化,呈現(xiàn)正方形。指出:長方形的長縮短到和寬相等,這樣就成了一個正方形。

引導學生依據(jù)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發(fā)現(xiàn)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總結出正方形的特征。

講述: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板書:邊長)

3、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應用拓展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長方形,再將圍成的長方形改成一個正方形,說說圍成的圖形為什么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用兩副同樣的三角形,分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3、用長方形紙折出正方形,并說明折出的為什么是正方形。

4、剪出一個正方形。

(1)照樣子剪出圖形,再看看是什么圖形?

(2)說一說,剪出的圖形為什么是一個正方形?

5、動手測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計數(shù)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大約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三、全課小結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進一步認識、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方形步教案篇6

小班數(shù)學:認識正方形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認識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個一樣大的角和4條一樣長的邊。

2.能在周圍環(huán)境中找到正方形物體或正方形物體的某一面。

活動準備:

1.學具:4根一樣長小棒 圖形卡片若干

2.教具:畫有各種圖形的圖片。

正方形的實物,如手帕、圍巾、魔方、積木

活動過程:

1.幼兒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樣長。

⑵請幼兒用4根小棒給小動物搭個四四方方的家。

⑶討論:小動物的家是什么形狀?數(shù)一數(shù)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⑷教師小結(用正方形彩紙演示):這種四四方方的圖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一樣長;正方形還有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2.出示實物,加深對正方形特征的認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么形狀?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⑵出示正方體積木。積木的什么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或者家里還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圖片,逐幅引導幼兒找出每個物體中哪些是正方形。

3.游戲:練習從眾多圖形中找到正方形。

游戲名稱:狐貍找家

游戲玩法:⑴觀察場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師扮狐貍,幼兒扮小雞,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聽到“狐貍來了”的信號,小雞趕緊躲到貼有正方形的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