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版關于《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3篇

時間:2021-12-09 作者:Trick 讀后感

《大國崛起》是中央電視臺財經(jīng)頻道首播的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該片的教育意義較為豐富,也引發(fā)了中國世界史學者們的思考。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熱門版關于《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熱門版關于《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3篇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1

這一周,我閱讀了《大國崛起》這部書,雖然沒有讀完,但這本書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國崛起》講述了十五世紀以來的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史和衰敗過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國、日本,也有昨日黃花的法國、英國。這些國家都是從不斷汲取外國的優(yōu)點、增強本國的軍事實力開始,不斷發(fā)展、不斷壯大的,其中不少國家還通過侵略戰(zhàn)爭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戰(zhàn)爭的引導下,其中的不少國家由此走上了衰敗之路。

通過《大國崛起》這部書我們可以看出:決定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存亡的因素有三個:一是經(jīng)濟,二是軍事,三是人民的信仰。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強大的經(jīng)濟,國家便會像蘇聯(lián)一樣四分五裂;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會像近代中國一樣被分得千瘡百孔;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團結全國各地人民的信仰,就會像早期德國一樣先后出現(xiàn)一千七百余個獨立政權。而今天的中國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沒有通過總結其他大國得來的經(jīng)驗去前進,那么中國也很有可能會沿著其他國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說,我們在發(fā)展自身的同時,汲取他人的長處,能幫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發(fā)展。

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是這樣,而說到我們自身的發(fā)展,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在學習上,在自己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多汲取別人的經(jīng)驗來幫助我們自己更好的學習生活,學習別人的長處來不斷完善自我。

《大國崛起》不止是針對中國,不只是針對國家發(fā)展的好書,而且是針對全世界各國、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書。它讓我們懂得了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趨完美的明天!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2

不知道為什么,我總是對那個處在中歐的強大國家——德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著我。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國崛起》一書,能讓我在字里行間探尋有關德國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jīng)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边@段話真切地表明了19世紀德國的現(xiàn)狀——四分五裂。偉大的德意志詩人席勒就發(fā)出過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由于各列強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維持一種“歐洲均勢”。在反法戰(zhàn)爭勝利之后,在“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站起來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聯(lián)”,分裂為38個小邦國,主要的兩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裂的德國仍看不到最終統(tǒng)一的希望。

還好,一位巨人站在了歷史的轉(zhuǎn)折點上,經(jīng)濟學家李斯特堅定的站了出來,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關稅同盟”推動了德意志統(tǒng)一的開始。他還竭力推動建設了德意志鐵路系統(tǒng),讓德國在1872年,鐵路總里程達到22426公里,超過了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但這位忠貞的愛國者,卻飽受那些諸侯的壓力與逼迫,不得不放棄職業(yè),清貧一生。但李斯特對德意志的統(tǒng)一與未來發(fā)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德國在20世紀成為了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的發(fā)源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二戰(zhàn)后德國總理在紀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國民眾對過去歷史的懺悔。來到21世紀,德國在取得冷戰(zhàn)后的統(tǒng)一以后,更是取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先是與法國和解,驅(qū)散了彌漫在兩國之間的仇恨陰霾。又倡導成立了歐洲煤鋼聯(lián)營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歐盟。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在國際社會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懷著對德國深深的喜愛,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大國崛起》觀后感范文3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樣化的視野,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500年的時光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九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的葡萄牙,這論面積還不如中國的一個省份,15世紀時還不到100萬的人口的小國,當初僅僅是為了獲取香料這個簡單的愿望,卻開創(chuàng)了真正好處上的大航海時代。他的成長,如同一艘小船經(jīng)歷了海上的大風大浪,日益看到聳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燈塔,到了16世紀出這個人口只有150萬的國家,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我們能夠看到,國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積來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氣和不屈的傲氣。

再觀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記得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曾說過:“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痹谶@個教育普及的國家中僅柏林洪堡大學就有29位科學家加冕過諾貝爾獎。難怪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早就自豪的說過:“德國的勝利早已在小學生的講臺上決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務,人類不斷延續(xù),永不熄滅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國家的精神傳遞的骨干,德國正以這一點換來了最終的勝利。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弊端,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社會現(xiàn)實告訴我們成效微弱。

在眾多國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東亞島國日本,這個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卻以他強大的國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們的前頭。他以前和我們的大清帝國一樣,資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樣慘痛的遭受著西方列強無止境的入侵。然而,應對同樣的狀況,他們看到中國“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頂禮膜拜所帶來的暫時安穩(wěn),他們迅速圖強振國,維新求變,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西方列強侵略并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國家。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始終都堅持團結,善于學習的民族創(chuàng)造了今日的輝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強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贏得其它國家人們的尊敬。中華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別國。德國在二戰(zhàn)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過的行為,最終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諒與支持,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集中營紀念地長跪懺悔,真實地展示了這樣的精神,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國!這樣的總統(tǒng),才能永垂史冊,這樣的國家,才能熠熠生輝。那么只有正視歷史,直面失敗,歷史才不會重演,成功才會到來。在務實上,我們做的比起別國也差的很遠,搞浮夸,搞假政績,搞表面繁榮等等無用的行為,根本不能從本質(zhì)上,從實際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所以我們始終只能從面積和人口上說是一個大國,而從實力業(yè)績上、效率上講卻不能說是一個強國。因此,只有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善于借鑒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經(jīng)驗,提高國民素質(zhì),調(diào)動人民的用心性,努力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實現(xiàn)強國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