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份有意義的教學反思肯定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隨意杜撰的反思是沒有意義的,寫教學反思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電磁鐵三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電磁鐵三教學反思篇1
1、 本課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模擬“魔術”的表演,不僅使學生觀察到通電線圈產(chǎn)生磁力的現(xiàn)象,而且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使孩子們迫不及待的投入到自己制作電磁鐵的活動中。由于有結構的材料的暗示作用,導致每個小組制作的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數(shù)量不同,很巧妙地把學生引入到提出問題、作出猜想的環(huán)節(jié)。教學證明,這樣的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2、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開始前,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來完善實驗設計,讓學生明確了在對比實驗中,如何控制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為后面的實驗操作作了很好的鋪墊,學生的實驗非常的成功,大部分小組都完成了2個猜想的實驗驗證。并且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了實驗結果。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了探究、合作的樂趣。
3、 實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制作一個磁力盡可能大的電磁鐵,目的是讓學生把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兩個因素都要考慮,對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上課之前我還很擔心,孩子們能不能完成。沒想到的是,孩子們不僅把3節(jié)電池都串聯(lián)起來,還將2跟導線接起來全部纏繞在鐵釘上,最多的一個小組制作的電磁鐵吸起了140顆大頭針。當時,不僅我很吃驚,連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孩子們了不起??磥?,孩子們的潛能是不可估量的,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引導。
4、 當然,本課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學生在猜想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時,說到了線圈的松緊可能會影響磁力的大小、鐵釘?shù)拇笮】赡軙绊懘帕Φ拇笮?,但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讓學生去探究。再如,只準備了六組材料,由于學生數(shù)很多,每個小組達6—8人,在實驗操作時,只是一部分學生動手了,還有一部分學生成了旁觀者,學生的參與率不夠,這也是我們平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電磁鐵三教學反思篇2
本節(jié)課開始,在前面學生學習了條形磁鐵和通電螺線管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首先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請同學們思考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與什么磁鐵的磁場相似呢?”,學生馬上想到條形磁鐵,然后通過一個演示實驗:條形磁鐵和通電螺線管同時吸引鐵釘。讓學生觀察其相似性,進而將實驗現(xiàn)象對比,發(fā)現(xiàn)條形磁鐵能吸引許多鐵釘,而通電螺線管吸引鐵釘寥寥無幾,學生馬上總結出通電螺線管磁性很弱,發(fā)現(xiàn)其磁性強弱的差異使學生的認知發(fā)生轉(zhuǎn)機,認識到通電螺線管磁性雖然與條形磁鐵磁性相似,但強弱有明顯區(qū)別,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到新知識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做到發(fā)所未發(fā)。
比如,在引出電磁鐵概念以后,馬上提出“電磁鐵具有什么特點”這個問題,培養(yǎng)學生想發(fā)、敢發(fā)的創(chuàng)新意識,繼續(xù)提問暗示電磁鐵與電有什么關系?其實在剛才的演示實驗中已經(jīng)埋下伏筆,故意讓學生看到通電螺線管一斷電吸住的鐵釘全部掉下來這一現(xiàn)象,善于觀察的學生馬上回答:通電螺線管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我馬上鼓勵他們,提高了他們探求知識的積極性,然后再次演示這一現(xiàn)象,給相對能力低、基礎差的同學提供“發(fā)”的機會,留有“后發(fā)”的余地。然后再問電磁鐵磁性有無可以控制,磁性強弱能不能控制呢?問題提出后停頓一會兒,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緊接著再問若磁性強弱可以控制,通過什么途徑去控制,即引出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有關因素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手邊的電磁鐵,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隱藏在更深層次的知識,并且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通電螺線管磁性與匝數(shù)和電流大小有關時,又問根據(jù)物理學研究方法,磁性強弱與兩個量都有關,應怎樣去研究,學生能想到控制變量的方法。在這之后也是不斷地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思維。
事實證明,問題設置得好就可以帶領學生以已知知識的情景為基礎進入更新知識的情景,學生隨著設置恰到好處的問題,不斷開啟知識寶庫的一個又一個大門,充分享受獲取知識的愉悅。
電磁鐵三教學反思篇3
滿意之處:
1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種,教學時,先讓學生猜想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幾種因素,最終讓學生確定本節(jié)課的探究目標-即: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shù)是否有關,緊接著,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科學驗證,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科學實驗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在活動中,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驗驗證的探究全過程。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現(xiàn)象產(chǎn)生問題,再由問題進行大膽的假設,并通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形式不斷地充實自己原有的認知,并合理地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在整個活動中,進行適時的指導與提示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朝著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向進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3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
學生對磁鐵可能不陌生,但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動卻是第一次接觸到,對電磁鐵能像磁鐵一樣把大頭針吸起來,學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頭針數(shù)量的多少的過程中,學生心中存有疑問:到底電磁鐵能吸起多少大頭針呢?我想,在實驗過程中,數(shù)大頭針的數(shù)量可能是學生最感興趣、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活動,因此在數(shù)大頭針的過程中,他們心中充滿著好奇,充滿著期待!
不足之處:
1、兩次的小組討論,用去了很長時間,在猜測影響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時,可以直接提問,讓學生在傾聽中互相補充、促進。
2、學生通過實驗后,可以讓每一個小組自己觀察實驗的結果,并嘗試寫一寫結論,再對比每一組的實驗結論,以此加深學生對結論的認同感。
3、課前幾分鐘時間,可以結合教科書的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電磁鐵在現(xiàn)實生活在應用,提高他們探究的興趣。
電磁鐵三教學反思篇4
科學的本質(zhì)就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特別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強調(diào)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并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這便是科學教育的過程。我認為這是科學課的重點,也是和其他學科的區(qū)別所在,它并不在于傳授知識點而是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學會處事的方式,培養(yǎng)一種科學的意識。
學生都希望做一個磁力很大的電磁鐵,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其結構有明顯的聯(lián)系,所以做實驗尋找影響磁力大小的因素,適合學生心理需要和認知水平。設計用兩課時間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過程,比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個強磁力電磁鐵。本課有兩個活動。
第一,作出我們的假設。在這一步驟中,我讓學生尋找所有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張假設因素表,推測什么因素可能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第二,設計實驗,檢驗假設。本節(jié)課安排全班共同檢驗一個假設: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shù)有關。過程分為制訂計劃、交流計劃、實施計劃,重點思考如何在對比實驗中控制條件的問題。扎扎實實地經(jīng)歷這個過程不但是檢驗這個假設的需要,也為下節(jié)課學生更獨立地檢驗其他假設打下基礎。
對比實驗強調(diào)的是對變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級時學生就已接觸過對比實驗,對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課指導設計對比實驗的重點不是一步一步具體指導,而是在學生自己設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考慮得更周密、更科學、更細致,從而使取得的數(shù)據(jù)更科學,更有說服力。
為此,在學生完成研究計劃后,安排學生交流、展示研究計劃,并引導學生對所展示的研究計劃質(zhì)疑,闡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討中逐步完善研究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示應注意的細節(jié),如:先做哪個實驗?做幾次?為什么?一個實驗完成后需要把線圈拆下來嗎?圈數(shù)多繞不下時怎么辦?按怎樣的方向繞?等等,目的是使實驗時盡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擾,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其它條件都不變,確保所取得的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
?電磁鐵的磁力(二)》是在上一課學生對“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假設后,及對“線圈多少與電磁力大小的研究”之后所開展教學活動的繼續(xù)。這節(jié)課開始我主要讓學生回憶上一節(jié)課“線圈多少與電磁力大小的研究”的實驗。接著從書上的插圖明確本節(jié)課所要驗證的假設。然后選擇一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方案,討論方案并交流實驗的注意點。再進行實驗,最后匯報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科學結論??v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現(xiàn)就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科學概念的定位
教參要達成的科學概念是“1、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弱有關:電流強則磁力大,電流弱則磁力小。2、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笨紤]到要設計強磁力電磁鐵的原因,我在預設中增加了“3、線圈與鐵芯的距離近,電磁鐵的磁力就強,線圈與鐵芯的距離遠,電磁鐵的磁力就弱?!边@一科學概念。從上課的效果來看,這一概念的增加顯然要求過高,目標難以達成。雖然教師在設計中通過反問學生“實驗中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嗎?”試圖引出“線圈纏繞應從釘帽開始”,“線圈數(shù)盡可能多繞”,“用鐵芯去吸大頭針”及在分組實驗中指導分別從“用鐵芯頂端靠近大頭針去吸”和“用鐵芯斜著插入大頭針去吸”,但由于實驗要求過高,學生既不能考慮到這些細節(jié),操作也難達到這個要求。以至從匯報的實驗數(shù)據(jù)上不能得出結論。
二、實驗材料的準備
教材運用四張圖片提供四個實驗材料,其中用線圈管驗證“線圈粗細與電磁力大小的關系”學生不能理解其目的。因為圖中線圈管除了粗細不同外,還有材料的不同。在準備中雖然教師替換了這一材料,用不同口徑的自來水管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本班學生在上一課的猜測中壓根兒沒考慮這一因素,還是不能明確這組實驗的意圖。從上課情況看,啟發(fā)學生明確實驗材料的意圖耗時過多,加之實驗操作難度過大,所以這一組實驗不應該按教材來教,如刪去這組實驗,課堂不但能節(jié)省時間,課堂教學效果將會更好。
三、對學生的實驗指導
本課的四個實驗之前,老師自己作了操作,發(fā)現(xiàn)了實驗中容易出問題的幾個地方,在課中運用“實驗中你將如何保持條件不變?”,“各小組線圈數(shù)繞多少較合適?”,“做電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關系時,從哪個線圈管開始繞線較好呢?為什么?”,“做電磁力大小與鐵芯長短關系時,從哪個鐵芯開始繞線較好?為什么?”這一系列反問雖然各細節(jié)都考慮到了,但學生不能理解這么到位,導至教師講解過多,耗去了不少的時間。要解決這一矛盾,我想是否可將線圈纏繞放在課前的教師實驗準備中去。這既處理了指導過細,費時過多的情況,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確“導線的長短粗細及材料”也必須保持不變這一在實驗室“只用一根導線”的思維定勢。
四、對學生數(shù)據(jù)的引導
對“電流強弱對電磁力大小的關系”這個實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強弱有關:電流強則磁力大,電流弱則磁力小?!边@一結論是一目了然的,但對于“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這一科學概念建構不能到位。在做“線圈粗細”這一實驗時,學生對于細節(jié)把握不夠,導至認為與電磁力的大小沒有關系,因為每個小組得到平均攤吸起的大頭針個數(shù)均為0。分析原因有兩個,一是對吸到一半但沒吸上來的大頭針忽略不計造成的,還有可能是在通電之前沒插上鐵芯,導至電路短路?!拌F芯粗細”,“鐵芯的長短”兩組實驗中數(shù)據(jù)有得“鐵芯短,電磁力強”,有的“鐵心短,電磁力弱”;有的“鐵芯粗,電磁力強”,有的“鐵芯細,電磁力強”。面且數(shù)據(jù)反差大,學生已產(chǎn)生了矛盾的沖突,但教師自身對各要素的匹配問題科學概念把握不準,以致引導教學目標備注不足,引導不到位。
五、材料發(fā)放的層次
平時教學中,學生的好動心理對于教師的教學時是個難點,所以很多教師在計劃討論結束時,才把實驗材料發(fā)放到學生手上才開始實驗。在本課中,擔心學生“保持不變因素”考慮不周,故而把材料與研究計劃開并發(fā)放,以便根據(jù)材料來制定計劃,然而事與原違,學生并沒有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急于動手,并沒有合作制定研究計劃?!昂脛邮菍W生的天性”一點也不錯。在科學實驗中,學生好動,急于去動手,是進行科學實驗活動中每個教師不可避免的問題。所以在實驗中材料的發(fā)放可以多層次,有的一次到位,有的分幾次到位。比方本課中,電池可以在制定計劃后發(fā)放,學生就不會急于去動手,而忘記合作制定研究計劃。
電磁鐵三教學反思篇5
電磁鐵教學實錄與反思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電磁鐵是有磁性的,會判斷電磁鐵的南北極及影響電磁鐵南北極的因素。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法獲得真知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電磁鐵通電后產(chǎn)生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電磁電是有南北極的。
三、教學難點:電流方向、線圈方向影響電磁電的南北極
四、教學方法:實驗法(假想――推測――實驗――歸納總結) 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電池 指南針 線圈 鐵釘 大頭針 磁鐵 實驗說明書(每組一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同學們,(教師拿著課本指著“科學”兩字)這是什么字?事實勝于雄辨,科學家們通過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了許多科學道理,你們也很想通過自己的動手實驗來獲得真知真學吧!
2.回顧第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磁鐵》,請個別學生總結上節(jié)課的知識點,老師再給予肯定和強調(diào)后,作如下板書: 反思:幫助學生樹立楷模,楷模的力量是無限的,科學家就是學生們學習的楷模。以這樣的導語開篇,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導語中也指明學生探求真知的科學方法。通過回顧,了解學生掌握《磁鐵》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情況,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埋下伏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新授過程
1、教師舉起手中的鐵釘,再拿起線圈,圍著鐵釘作繞環(huán),然后將它與電池連接,直接告訴學生這就是電磁鐵,并板書課題。
2.提問:同學們,你想知道電磁鐵的哪些知識?
生1答:電磁鐵也有磁性
生2答:電磁鐵的磁性也有大小
生3答:電磁鐵的磁性也有南北極
……
老師聽完了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如下幾個詞組:磁性及大小 電磁鐵的南北極,并說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搞清楚的問題。
老師:電磁鐵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質(zhì),我們目前看不清,摸不著,我們?nèi)绾蝸砼袛嚯姶盆F的磁性及大小,電磁鐵的南北極呢?你有哪些猜想?如果要證明猜想,你需要哪些器材?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填寫實驗說明書。(8分鐘左右時間,教師在此間,可以分發(fā)實驗說明書,去學生中間了解討論情況并適時參與討論)
附實驗說明書:
我是這樣想的: 。
我需要的器材 。
我打算怎樣做: 。
我們是這樣做的. 。
教師:你們想了解電磁鐵的哪一個問題?你們是怎么想的?我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通過實驗來完成,并填寫實驗說明書。呆會兒請小組代表上來做科研報告,將你們的偉大發(fā)現(xiàn)公之于眾!
反思:傳統(tǒng)教育只鼓勵學生聽話、服從,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頭腦,學生們?nèi)狈ο胂罅?、缺乏獨立思考、不敢越雷池一步,沒有探究的欲望與科學實踐的精神。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未知問題的探索提前進行推測與規(guī)劃。教學中,大膽猜想其實就是一個應用已知解決未知的過程,就是一個發(fā)揮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這種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也把本課的教學推向高潮。
3.分組實驗,登臺報告:
學生開始根據(jù)自己的要求,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在學生中間進行了解與指導,特別要求學生把實驗過程記錄詳細了)
學生代表上臺作“科研”報告。(教師要對學生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學生實驗的結論作以歸納總結、板書)
板書:電磁鐵通電后有磁性,斷電后磁性消失,電磁鐵有南北極。
教師:通過聽匯報,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嗎?
生1答:為什么電磁鐵的南北極不是固定的?
……
教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去實驗中去尋找答案。我想請?zhí)骄侩姶盆F南北極的小組匯報一些實驗過程。
生1答:我們按順時針繞線圈的,我們結論是……
生2答:我們是逆時針繞線圈的,我們的結論是……
生3答:我們把是這樣將電磁鐵與線圈相連的……
……
教師:同學們,從他們的回答中,你們又有哪些發(fā)現(xiàn)?
生1答:電磁鐵的南北極與電流的方向,與線圈的繞法有關系。
……
教師:你們真聰明!然后將結論板書在黑板上。
反思:自主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茖W實驗是進行自主探究的主要方式,所有的概念、理論、規(guī)律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歸納、概括、總結得出的。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生活、社會中的資源,精心設計合適的探究性實驗,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使學生對科學課的學習不再僅僅停留在獲取知識上,而更注重讓學生進行實際的科學探究活動,親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能、創(chuàng)新意識。不僅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
4、總結延伸,結束新課。
教師: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想了解哪些內(nèi)容?
反思: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回顧的同時,梳理本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