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7篇

時間:2023-05-29 作者:betray 讀后感

當我們看完書受到啟發(fā)之后就要認真寫篇相關的讀后感,撰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強化同學們對書上故事的認識,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7篇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1

當遍地都是六便士時,你是否還有勇氣抬頭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奧斯卡·王爾德寫下這樣的話,“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就可以用來概括《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小說。一個家庭美滿,事業(yè)成功的證券經(jīng)濟人,一夜之間拋棄了一切,遠走他鄉(xiāng),從倫敦去了巴黎。后來人們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畫畫,經(jīng)受了一系列的磨難,在對文明世界的厭倦下,他來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麗島嶼,與世隔絕。在臨終前,他帶著傲慢和不遜縱火燒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幅杰作……

在這部小說中,毛姆描寫了諸多人物,一邊是為理想而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蘭,亞伯梓罕醫(yī)生,布呂諾船長;一邊是愛慕虛榮的斯特里克蘭夫人,庫特拉斯夫人,卡邁克爾醫(yī)生,還有熱心誠實的斯特洛夫,背叛愛情的布蘭奇,貪圖小利卻義薄云天的尼克爾斯船長,樂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說會道的庫特拉斯,純樸善良的阿塔……小說采用第一人稱來寫,夾敘夾議,娓娓道來,對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對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紛繁的故事,全憑"我"來穿針引線,可以說“我”是這部小說的又一個主角。

了解斯特里克蘭前,你必須了解高更,縱看高更,三十五歲毅然辭去了個股票經(jīng)紀人的工作,專心致力于繪畫;一__一年值一__三年,以及一__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兩度前往塔希提島,長期居住并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都與斯特里克蘭的命運有了幾份相似之處。可以說:理想與現(xiàn)實,崇高與卑賤,神圣與凡俗,無論在斯特里克蘭還是高更上,都并非二次元對立。斯特里克蘭即帶有現(xiàn)實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著無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這也就是《我們從哪里來?(高更作)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的核心精神。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這是終極的靈魂追問。這幅畫如此的深邃而震撼,而在小說中,它完成了主人公的精神性追問,最后被付之一炬,暗示著什么?當人類的精神性抵達了自身,并且為了這個自身而存在,不再需要任何物質性的東西,哪怕是所謂的藝術杰作。這正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心聲:當你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它便離你而去,因為藝術的最高訴求并非任何實體,而是那遙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磐的象征……付之一炬正是涅磐的象征。和高更相比,斯特里克蘭的死和他的杰作的毀滅更顯得震撼人心,這正是小說的高明之處。

放眼望去,滿地都是六便士,人們爭先恐后地爭搶著。唯斯特里克蘭,冷嘲熱諷了一陣后,望向他心中的一輪明月……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2

讀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后一頁,我最先想到的是這句話。就好像這句話本來就在那里,就等著這本書喚它出來一樣。

當然,取決于真正愛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月亮,代表心中崇高無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錢,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視的東西。

這本書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就是一位為了心中的月亮放棄了六便士的人。這樣說也并不太恰當,因為他并沒有經(jīng)過權衡,心中的月亮便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從一名中產(chǎn)階級的股票經(jīng)紀人,一個普通魁梧的中年人,一對兒女的父親,一名樂于應酬的女人的丈夫,突然間逃離了現(xiàn)有的一切,從倫敦輾轉到巴黎,又輾轉流離到了塔希提島,最后在如畫的島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諦,接近生命的尾聲時,他將他的感悟畫在居住的小木屋里,然后用剩下的生命對著他的畫作體悟,臨終前又囑咐妻子將小屋付之一炬,只留下他平時的一些畫作供世人驚艷。他臨終前是安詳?shù)?,正是因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有限的生命也就變得充滿意義。

對于世人來說,他是個普通,其貌不揚,說起話來又尖酸刻薄,絲毫不會圓潤的人,就如同“圓孔里的方塞子”。對于周圍的世界,他顯得格格不入。對于繪畫藝術的追求,他也不追求贊賞,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追尋真正有價值的藝術。

繪畫對于他而言,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理由,“有的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他們始終把親友視如陌路,對生平僅見的環(huán)境毫無感情,也許正是這種疏離感推動他們遠走高飛,去尋找某種永恒的東西,某片能讓他們眷戀的土地”,這土地也適用于精神領域。這種追尋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讓人不得不靠近。

以致于,打零工也是為了畫畫,賺夠了一段時間的錢,就去畫畫。

書中的一個例子是一個很好的類比,有兩名醫(yī)生,一名特別出色,年紀輕輕就被選為醫(yī)院的管理層,他卻由于偶然的旅行,喜歡上一方土地,當了當?shù)匾幻胀ǖ臋z查員,而稍微遜色的一個醫(yī)生,接替了他的位置,名利雙收。在后者評判前者糟蹋自己時,作者進行了靈魂拷問:“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感到舒服的環(huán)境里,讓內心得到安寧市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yī)生,去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取決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么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么要求?!?/p>

取決于自身如何定義安寧。

讓我想起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界限究竟在哪里?他究竟需要多大的空間?

如今已經(jīng)是20_年,再過一個月,就到了月亮和六便士成書一百年的20_年,這樣的心靈拷問仍然不過時;非但不過時,又更加深刻了些?,F(xiàn)代人所面臨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迭加,更加多元化更加紛雜,如何去追尋內心的月亮,答案連同問題都被埋沒在了尋常的熱鬧中,讓人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

人們往往能看到眾人所喜歡的東西,卻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所愛。

燈光隱藏了星空,霧霾遮住了月光。

多元化觸手可得,設置界限反而是難題。

人們熱衷于形成統(tǒng)一的觀念,然后利用這種觀念對他人加以評論,對于“格格不入”的人鮮有寬容。在這種潮流中,不但忘記了自己來時的路,也忘記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夢想。忘記了世界本來就有不同的方向。

忘記了要追求月光,就要靠近原野。

在這個嘈雜的世界里,如果靜下心來,不妨想想,對于自己而言,真正的月亮是什么,能否為了它,赴湯蹈火,如果不能,請不要用自己的六便士去衡量別人的月亮。不過,在如今的社會中,如果有幸找到了自己的月亮,那就去追隨,因為這個物質豐盈的世界,不缺少六便士,缺少的是尋求事物本質的內心,無限地接近本質,伴隨而來的,往往也有六便士,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收獲內心的安寧。因為沒有什么美,是無限接近于事情的本質。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3

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就是作者坐在你旁邊和你講他聽說的,他接觸的,他研究的一個“異類”的畫家的故事。說他另類,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年過中年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突然放棄作為證券經(jīng)紀人的成功事業(yè)和美好幸福的家庭——溫柔賢惠的妻子,一雙可愛乖巧的兒女,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孤身一人去往法國巴黎,住在骯臟的旅館過著潦倒的生活,只為學習繪畫。

倘若,思特里克蘭學習繪畫是為了完成自己一個年輕時候的愿望,開始決定專注自己的興趣,這倒也為世人理解,畢竟在功成名就或者事業(yè)略有所成,衣食無憂,解甲歸田享受單純器物之樂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然而,思特里克蘭在巴黎不名一文,經(jīng)常一天只吃一頓,有時候甚至一頓也沒有?;蛘?,我們把他這種做法理解為破釜沉舟,追求出色的繪畫技藝,希望有一天能夠一舉成名,一幅畫便能夠賣幾百萬。這也能夠為少數(shù)翹楚理解,畢竟成大事者必有常人沒有的勇氣和魄力。但思特里克蘭不給任何人看他的畫,也不賣畫。甚至在一個唯一特別欣賞他的人為他的推銷,他也惡言相對。最為極端的例子的是,在他彌留之際,讓他的妻子答應在他死后將用帶病之軀花費幾個月完成的及其壯麗詭譎的壁畫付之一炬。

“異類”的還有他的殘酷,自私和毛姆不厭其煩的提及的粗野的透露出欲望的面容。

寫到這里,才發(fā)覺了毛姆的高明之處,他將思特里克蘭設計成一個表達能力很差,話語極少人,即便有也都是寫極其惡毒的話語,而且整部小說很少有關于思特里克蘭的正面描寫。即便是思特里克蘭稍顯正常的表達,毛姆也特意強調那是自己根據(jù)思特里克蘭的手勢,表情和不成句子的詞語中揣測出來的。

講述并不是一氣呵成,倒像是兩個朋友偶爾見面,幾個月或者幾年,見面的時候又想起上一次聊到過某個人,于是繼續(xù)補充故事的進展。所有其他的人講述的思特里克蘭的事情,毛姆也像女生八卦告訴別人“我也只是聽說”那樣告訴我們,他也只是聽說,而且那個說的人也很靠譜。我仿佛看著他說完之后提起杯子喝了口水,又接著回憶思特里克蘭的其他事情。

結果,雖然小說提供了很多思特里克蘭的片段,關于所有關于思特里克蘭的內心思想全靠讀者自己揣測。

厭惡加深,但小說并不是以厭惡為終結。不然,這樣的情感訴求也不會成就《月亮和六便士》這本經(jīng)典。只是不知道從什么開始,我也同作者一起對思特里克蘭產(chǎn)生了同情。作者是在思特里克蘭的畫里感受他內心的掙扎。盡管作者嘗試道出那種不明晰的感受,這種感受無論如何也無法傳到到我的內心。我想是因為缺乏繪畫的藝術修養(yǎng)吧,沒有經(jīng)歷過看一幅畫時,內心產(chǎn)生激蕩的情緒,于是無法移情。

我的同情或許始于作者提及他給戴爾克·施特略夫的妻子繪畫。施特略夫得知妻子背叛他和思特里克蘭在一起之后,在自己畫室看到思特里克蘭給妻子畫的裸體畫時頓時羞惱萬分,正欲舉手撕破之際,他還是被這幅畫給震懾到了。按作者的說法,這是一幅透露著美與欲望畫。也許,思特里克蘭內心便是一直被這兩種東西糾纏著,讓他就像被“魔鬼給纏住了”。

更深的同情或者理解來自于思特里克蘭毀棄了忍著病痛創(chuàng)作的巨幅壁畫。思特里克蘭舍棄文明生活,來到了南太平洋群島的塔希提島。在這里,他沒有被當做“異類”,只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而已,就想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別一樣。他甚至在這里找到了個“不打擾”他的妻子愛塔,過著幸福的生活—至少靜謐幽深的叢林給了內心的平靜。

小說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敘述主人公之外提及的他曾遇見過的同樣被他人看做異類的人,還有一段論述家鄉(xiāng)——出生地和另外一個家鄉(xiāng)與異類之間的關系。

“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huán)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xiāng)。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臺,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huán)境里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xiāng)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游異鄉(xiāng),尋找一處永恒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于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里,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里終于找到了寧靜?!?/p>

直到整篇小說讀完,我也還不明白,為什么小說的名字是“月亮和六便士”。百度百科詞條的解釋是月亮和六便士對應的是理想和現(xiàn)實,這樣的解釋并不讓我滿意。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4

科學家近期研究得出: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著相同的基因。心理學家提到的“精神病態(tài)者”的時候,實際上是指某種具有獨特人格特質的人群,這一類的特質包括冷酷、無畏、專注、意志堅強、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有魅力。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角特里斯克蘭就是這樣一個徘徊在瘋子和天才之間的人。

斯特里蘭克本是一名平凡的證券經(jīng)紀人,過著富足美滿的生活,誰也沒有料到他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世俗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并沒有使他受影響,更不能阻礙他對繪畫狂熱的追求,雖然最后得了麻風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創(chuàng)作的藝術杰作卻成了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借斯特里克蘭的形象,小說深入探討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兩種沖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純潔的。六便士,是指世俗平凡的生活,是約束的。斯特里克蘭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于內心高高在上的月亮,舍棄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經(jīng)他的理想因為受到現(xiàn)實的約束,被大腦的守衛(wèi)兵牢牢控制住,內心既壓抑又渴望解脫,但是沒有合適發(fā)泄欲望的動機,長時間過度關注一件事讓他漸漸忽視了周遭事物,積累的欲望使他沖破了羈絆,在某個瞬間找到自我。突然的自我之后,性格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厭惡人性欲望、不屑于別人的幫助、無恥中傷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不在乎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幅沒有軀體而只有靈魂的畫像。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如果說這句話是來形容現(xiàn)實的沖突的話,那么斯特里克蘭則是突破了這層枷鎖,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靈魂。世俗的大多數(shù)人,過分追求現(xiàn)實的六便士,而忘記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們只有完整軀體沒有具體靈魂,好像一個半透明的空殼,半個精神上的行尸走肉。而斯特里克蘭,他忘我,好像沒有具體的軀體,只覺得有一個縹緲的靈魂,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卻游蕩在現(xiàn)實的世界之外。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他橫即他橫,流言蜚語奈我何。這大概就是斯特里克蘭的內心獨白吧。極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會使理想與現(xiàn)實嚴重失衡,斯特里克蘭對于藝術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達到走火入魔的狀態(tài),精神世界上的不斷自我碰撞和沖擊,使他創(chuàng)造出恢弘經(jīng)典之作。而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異于常人了。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如果藝術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話,恐怕就不能夠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也就創(chuàng)作不了驚奇的作品。

瘋子眼中的世界有異于常人,這也是他們的靈感來源,論偉大藝術為何物?——當你看到瘋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時候,不禁戰(zhàn)栗,無以言表,有一種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說不出那是什么。小說情節(jié)是極端的,但是現(xiàn)實意義確是深刻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由和愛情,我都為之傾心;但為了自由,我寧可犧牲生命和愛情。這是斯特里克蘭的真實寫照嗎,你能夠做到像他一樣灑脫嗎?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選擇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想成為瘋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世界里;還是想鏈接社會,成為追求現(xiàn)世安穩(wěn)的普通人?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5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

——題記

作者說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shù)的選擇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xiàn)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zhí)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wěn)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欲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和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著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會向生活妥協(xié),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后他的畫沒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后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jīng)典都注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歡書里的這段話:“我總覺得大多數(shù)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p>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6

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里說:“金子,貴重的,閃光的,黃澄澄金子,不,是神喲,我不是徒然向他祈禱,它足以使黑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邪惡變成善良,衰老變成年少,怯懦變成英勇,卑賤變成崇高?!钡菨M地六便士時,多少人愿抬頭仰望月亮?

查爾斯·特里克夫是一位成功的證券商人,結婚八年后,他突然選擇拋棄家庭來巴黎學習繪畫,只為追慕心中的夢想。當查爾斯數(shù)十年回到家后,面對生活的瑣碎,心中是否有那么多時刻想要逃離?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點滴是真正屬于自己?他在做的是那個想要的自我,還是別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著該活著的樣子,還是他自己認為的樣子?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斯特里克蘭一般的選擇時刻,都會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里感到惶惑。是否應該放棄眼前的茍且,去尋找詩與遠方?安穩(wěn)是平庸的最大誘惑,是讓我們縮手縮腳的關鍵點。我們害怕贏家通吃,自己落的一無所有。我們愿意屈從眼前的茍且,放棄詩與遠方的田野。不是我們不想,只是我們不敢。有多少人擁有非凡的品質,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賭一把?斯特里克蘭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對他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東西,心中追尋藝術之夢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自認為自己對于他人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其實更多時候不就是想證明自己的存在。當斯特里克蘭離開后,他的妻子經(jīng)歷了短暫的痛苦,確認他不會再回來時,便理所當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責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從未存在過。最初的感覺沒有錯,她只是需要一個角色,以至于他是誰并不重要,只要能滿足她的一切虛榮即可。甚至即使沒有也不重要,她還可能收獲同情,生活安然無恙。

我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認清生活同時還能熱愛英雄主義算不算平凡?放棄一切,選擇浪漫主義的方式,卻終無所獲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樣致死尋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蘭想逃離的并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邊人企圖的控制、擺布和要求,以及對世俗的標準和界限的擺脫。它需要一個家庭,一個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須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說,你不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是成為你不得不成為的人。我們很多時候成為了不得不成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后,如果還有某個時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尋自我,那么,當你想要撿起六便士時,也順便抬起頭看看月亮吧。

也許看著看著,它就在你心里。

月亮六便士讀后感500字篇7

誰不曾有過夢想,夢想就如空氣,沒有它,生活也會嚼之如蠟,失去光彩。但可曾想過,如果你處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頭現(xiàn)實卻在向你招手,此時,面對理想,你敢不顧一切嗎?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為有現(xiàn)實因素的束縛,理想也變得蒼白無力,也總會有人在你耳邊說,醒醒吧!別再做夢了。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力作《月亮與六便士》問世后,小說所揭示的逃避現(xiàn)實的主題,成為20世紀的流行小說。小說情節(jié)取材于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這也更加增強小說的神秘色彩。

我喜歡“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發(fā)皎潔的光芒,月亮代表著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現(xiàn)實。我們或許可以仰望月亮,感嘆它的魅力而忽視腳下的六便士,但我們卻不能放棄六便士的生活而選擇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時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張“高級白領放棄舒適的生活選擇在街上賣煎餅果子”的圖片新聞,雖然最后記者還原了事實真相,證實主人翁只是鬧著玩,隨手發(fā)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卻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熱議,都羨慕其有如此的勇氣,也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厭煩。

或許“自由自在地賣煎餅果子”是每個忙碌白領的夢想,說來卻好笑,這夢想如此小,然而面對現(xiàn)實的壓力,我們卻連實現(xiàn)這一個小小夢想的勇氣都沒有,因為我們還有房貸沒還,生活還得繼續(xù),高工資不能放棄。

小說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jīng)紀人,人屆中年后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舍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chuàng)作出許多藝術杰作。那股為了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讓人艷羨。我也常常思考,為何理想總與現(xiàn)實對立?為何現(xiàn)實總是會束縛理想的翅膀?我們不能改變現(xiàn)實,那么就改變自己吧,找一個現(xiàn)實的理想,或者說找一個現(xiàn)實的目標,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時生發(fā)的無線失落感。

理想與現(xiàn)實就如愛情與面包,或許只有睿智的人才能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只是,我還是很羨慕,那種為了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那樣的勇氣是我沒有的,卻始終找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