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樣的書籍,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讀一本好書的好處有很多,那么相關的讀后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以供參考。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1
最近看了《親愛的安德烈》一書,本書的作者龍應臺。借這本書龍應臺和21歲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個透著天光的窗口。透過36封電子家書,兩代人開始——打開天窗說亮話。
這本書主要是講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返回臺灣,就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歲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邊,有一點“冷”地看著媽媽。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他們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沒關系,但龍應臺一定要認識成熟的大學生安德烈。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信。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收入此書的的三十多封書信,感動了無數被“親子”之間隔閡與沖突深深困擾著的讀者。本書為讀者弭平代溝、跨越文化阻隔、兩代人溝通交流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和方法。
平時生活中也聽到很多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努力,而孩子們也抱怨家長不理解他們,甚至覺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時代,從而引發(fā)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有的孩子還離家出走。
在我身邊就有一些很真實的例子,所以看到這本書我就特有感觸,好像是把鑰匙打開心中的鎖,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不合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親人變成敵人真的讓人無法想象。從這本書中我看到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我想這是現(xiàn)在很多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他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去剝奪孩子的自由,覺得自己做什么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就應該聽他們的,否則就視為不聽話,不懂事。
我個人覺得這反而會讓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會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做的一些努力都是為別人,很被動,當這種壓力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選擇逃離,也就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悲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其實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做到這一點。在這本書中還讓我看到了兩個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體會,用心去發(fā)現(xiàn),就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希望這本書會給你們也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2
這幾個星期的閱讀真的是收獲驚人的,我感覺到了我的問題,我感覺到了如何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所以我有話跟您說。
一開始,我抱著應付的態(tài)度去讀,可后來慢慢沉浸在安德烈和他媽媽龍應臺的通信對話里。
看著安德烈在信里和他媽媽龍應臺說,他心目中的“Kitsch排名前十大清單”,其中母愛就在里面,我其實也好煩媽媽的關心。我現(xiàn)在越來越叛逆,總是喜歡和媽媽對著干,有時候還亂發(fā)脾氣,我也好想和媽媽有些交談,可是一開口就是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時候還能扯到我的朋友身上。書信,我也想過,可是媽媽每天六點鐘左右回來,一回來忙到七點多,吃完放八點多,做完家務睡覺,完全沒有空閑的時間。
每次我試圖和她交流,沒一會又扯到學習上了,說什么現(xiàn)在不好好學,以后會怎樣怎樣。一開始,我覺得沒什么,反正嘮叨一會就結束了,可是后來越來越煩,就和媽媽越來越少交流,我想,我和安德烈的遭遇差不多,我甚至有些羨慕安德烈,他的生活是自由的。
直到我在《親愛的安德烈》里看到了《給河馬刷牙》這篇文章,我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媽媽是不是也希望我以后可以自己選擇工作,而不是被工作選擇,我一直不懂媽媽為什么一直工作,不和我玩,我還埋怨過她,我到現(xiàn)在才知道,媽媽努力賺錢,是為了我以后生活能輕松點。
媽媽,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在我小學一二年級的那段時間,你每天都來接我,我每天都會和你說我在學校發(fā)生的趣事,一直滔滔不絕地講到家,而你,會笑著聽我說話,時不時插上兩句。周末,我窩在沙發(fā)里看書,你幫我準備午餐,餐桌上,又在計劃明天去哪里。
直到你幫忙外公做生意后,你完全不在家。每天我一個人放學回家,一打開門就是空曠安靜的客廳,你回來后,我和你說著我們班同學的事,你要不愛理不理,要不就是扯到學習上。
手指在計算機上飛快地動著,我安靜了,你沉默了,整個客廳只響著計算機“噼里啪啦”的聲音。
媽媽,我想進入你的世界,可你不愿對我說,你想進入我的世界,我跟你慪氣,不讓你進來,我想說的是:媽媽,我不是千金小姐,不要總認為我什么都干不成;我不是大嘴巴,不要以為我什么都會說出去。媽媽你有什么事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忙,不要總是放在心上,看到你的白發(fā)一天天增多我也心疼,媽媽,為什么不把我當做你的傾訴對象呢?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3
陸陸續(xù)續(xù)的終于讀完了《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最大震撼是書中那些關于父母與子女的溝通的描述,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學生時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yè)、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松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獲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里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
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4
龍應臺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很早就聽說《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值得一看,雖然是她與兒子的36封書信往來,但字里行間不僅透露著母子之情,更關乎包容、自由。
書中,母親與兒子因處在不同的地域,在離開彼此的四年里,兒子的心理已發(fā)生了改變,母子之間出現(xiàn)了隔閡。但母親對兒子的愛一直沒有改變,用書信的方式,以平等對話的口吻,打開兒子心中的墻,讓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和心靈。
記得曾經在央視《朗讀者》這個節(jié)目看到演員袁泉的成長故事,11歲時去中國戲劇學院附中求學,在那個電子信息不發(fā)達的年代,七年時光里,與父母寫了近300封的'書信。在一個人的北京,她與父母的書信往來,讓她感到并不孤單。當她學習中遇到困難或心情低落時,父母并沒有因為她沒有達到的目標而指責,字里行間滿滿的愛與鼓勵,給了她繼續(xù)前行的勇氣。
父母與孩子這兩代人,可能價值觀不同,或是對于愛的表達方式不同,帶著這些疑惑,我想在這本書就可以找到答案?,F(xiàn)實生活中,也許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耐心地了解孩子,他們一方面嚴格地控制孩子,包辦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很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可孩子何嘗不是希望父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愿這本書中每一封書信背后的故事,可以給我們每個人啟發(fā),不管你是父母還是子女。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5
最近,我在讀一本課外書,這本書的名字叫《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是母子倆的三十六封家書。
龍應臺是安德烈的母親,當他們開始寫信的時候,安德烈十八歲,龍應臺之所以給安德烈寫信是因為她想知道十八歲的兒子內心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就因為這,他們互相足足寫了三年。
在讀的過程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不僅僅是母子關系而是朋友的關系,他們之間彼此安慰,彼此關照,彼此聊天。我希望我的父母也能像安德烈的媽媽一樣,以朋友的方式和我進行溝通,互相體諒、互相尊重。
書中的安德烈生活得多姿多彩,非常快樂,他旅行,開聚會……可是我們的生活從早到晚一天都在學習,大人和老師們光知道讓我們學習,不給我們自由,我覺得生活少了許多樂趣。我知道學習對我們非常重要,可是我更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有所放松。
安德烈與母親龍應臺之間年齡相差近三十歲,他們之間對許多事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一方是代表中國文化思想,一方代表德國。其實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每當這時,我都會仔細思考一下,看看誰說的有道理,就采同鄉(xiāng)會誰的意見,我的媽媽平時比較尊重我的意見。
我還會細細品味這本書的。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6
首先,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書中我總能讀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似乎從出生開始,我們的人生就已經被計劃好了,我們需要好好學習,需要考上一所好大學,于是,老師、學校、家長、社會……身邊的所有的環(huán)境都充斥著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就像空氣一樣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的周圍,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但是,相比于安德烈,我們失去的真的很多。安德烈將“性、藥、搖滾樂”看做一種隱喻,暗指生命中的種種樂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自由樂趣,并且無憂無慮地去享受。生在中國,飽嘗著東方文化,我們確實不能像西方孩子,像安德烈一樣的生活,有他那樣的經歷。但是我卻想說的是,人生苦短,活的灑脫奔放而不留遺憾,才不枉來人間走這一遭。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
其次,更多的是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和鴻溝,也感受到了父母了解和認識自己成人子女的渴望,更感受到了父母對于子女不離不棄的、貫穿始終的愛。其實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在內,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適當的形式和機會,以至于兩代之間形成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雖然自己以成家,卻發(fā)現(xiàn)自己越長大越孤單,漸漸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東西,反而身邊的朋友或許比父母更加的了解自己。我們不斷的接觸更新的事物,漸漸的從父母的世界中遠去,偶爾的電話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無味?!白罱脝?”“還好啦?!薄板X還夠用嗎?”“夠。”僅此而已。我們都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但是卻沒有人愿意或者留心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些。我想,我們的父母養(yǎng)我們長大成人,絕對不想看到的是這樣的一種結局。
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后讓我深思,而且指導我如何面對每天在學校遇到的12歲左右的學生。每個學生就是一本書,是作為老師一日就得不斷翻閱的書,而且是永遠不會重復的書。這些書讀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師的愛心、智慧及藝術了。好的老師應該是一名好的讀者,龍應臺告訴我們,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那么對我們來說,認識一群性格各異的12歲的人,我們該怎么辦呢?在我看來,我們首先得蹲下來,而且得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們自己,才能有空間去傾聽他們的想法。現(xiàn)代傳媒迅猛發(fā)展,而世界發(fā)展日趨多元,很多事物并非只有一個答案。所以不要帶著標準答案與學生討論,因為人人都不喜歡被說服。而且我們要善于抓住機會進行有效溝通。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把80%的時間用于傾聽他們的訴說,同時注意不要以權威自居對他們發(fā)號施令。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去改變,我們和父母、父子、師生之間也會建立起一座通往對方世界的橋梁。雨后的彩虹,就會在橋梁的上空,綻放!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7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主要是作者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36封書信,母子倆分隔兩地,一個在臺灣,一個在德國。文化的差異、時空距離使得他們的關系變得日益陌生。母親渴望關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長大了,作為一個成年人,開始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考,使得母子間隔閡越來越大,她不曉得該如何掌握住她與兒子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她邀請兒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與她合寫一個專欄,通信內容涉及兩人對歷史的看法,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對社會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兩代人、不同地區(qū)的人不同的思維方式,讀來耐人尋味。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篇章是《給河馬刷牙》,內容是安德烈對他的母親說:“我?guī)缀蹩梢源_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學歷,很普通的職業(yè),不太有錢,也沒有名。一個最最平庸的人。”而龍應臺回答:“對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我們所有做父母的看著自己的孩子逐漸的長大成人,心中都是由衷的高興的,但說真的對他們的憂慮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為他們進入青春期后會變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對父母語重心長的建議和忠告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感和不以為然,這些都會讓父母感到擔憂和痛苦,不可否認,年代不同了,條件不同了,社會價值觀變化了,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客觀存在的,青春期出現(xiàn)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么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時,用盡可能不傷及他感情的措辭去限制他的錯誤舉止,用盡可能讓他感覺到信任的委婉語言給他的生活和學習帶去幫助和指導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通用范文8
在上一個學期,郝老師曾帶我們做過一次“讀書漂流”活動。這使我深深愛上了作家龍應臺的作品,尤其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一個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與她成年的兒子之間3年的通信。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到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tài)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地在變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心,想要打開那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對的是一個青年對不母親的不屑與桀驁,可隨著母親的漸漸深入,兒子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所謂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純屬是想要與母親交談而已。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心靈,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復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系,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系。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卻永遠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關心,會被我當成嘮叨。我只顧著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傄詾樽约汉苈斆?,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在背后,有著一雙關切的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著你回頭來看看她。
龍應臺用她優(yōu)美具有色彩的語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與辛酸,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里,總有一個家,在等著你。